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探索

2018-12-29 09:09李碧霞
黑河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应用意识数学思维生活化

李碧霞

[摘要]数学教材作为最重要的数学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来源,又是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最基本蓝本。数学阅读就是学生把数学课本中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具体的图像或文字,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将其内化升华。在教学中,教师应找准时机适时引导学生阅读,抓住课前尝试阅读、课中探究阅读、课后拓展阅读这三个时机,指导学生有效地阅读数学,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自主学习,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探究阅读;应用意识;数学思维;生活化

新课标指出:“要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说到阅读,大家肯定认为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其实不然,数学教学也需要阅读,也要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现阶段终身学习的必然要求。想把数学知识学好,首先要读懂数学教材里的内容,特别是数学课本中的例题, 会“读”才能 “懂”,读“懂”才算“会”。因此,要把阅读引进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数学语言,培养数学学习能力。

一、课前尝试阅读,初步感知学习内容

课前预习就是尝试阅读数学教材,是学生自学的过程。阅读数学教材,不能像平时我们读小说时,即使忽略几个细节或跳跃阅读,都不会影响你对故事情节的了解。如果对数学进行跳跃阅读,就有可能看不懂数学知识。为了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教师要熟悉教材,钻研教材,根据教材内容提前列好提纲,要求学生按提纲去阅读,去探究,初步感知所要学习的内容,领会要学习的内容的真正含义,找准自己的不足,为上好本节课作准备,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中, 教师可在课前列出以下自学目标:

1.这道题怎样口算?

2.分小棒时是分了几次?先分什么?再分什么?

3.你会列竖式吗?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口算、分小棒和竖式有什么联系?

5.你认为教材中还有哪些地方看不明白?请划上波浪线并与同学们交流讨论。

学生依据自学目标,结合教材中的图像、数字、人物对话、解题过程,仔细阅读分析完成必要的预习项目,读出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要点、难点和疑点。上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探究,适时给予点拨和释疑,学生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学生依托预习经历了初步感知、发现未知的过程,培养了自学能力,增强了数学阅读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课中探究阅读,加深理解学习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习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教学中,有的学生遇到问题时不爱读、不肯读,甚至有的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走马观花地读完题就匆匆下笔解答,结果错误百出。这时,教师要强调让他将题目重读一遍,稍微加以点拨,他就会恍然大悟。这是学生读不懂题目信息,不能正确理解题意,是缺乏数学阅读能力的表现。“读”是“算”的基础,学生不但要读好教材,更要读好数学题,这些都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怎样才能读懂题目呢?以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中“按比例分配问题”为例:

首先指导学生粗读题目,提出“题目中告诉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求的问题什么?”使学生明白读题并不是单纯读就行了,而是应该剖析题意,明确解题的方向。接着抛出“1:4表示哪两个数量的比,你是怎么理解的?”指导学生细读,理解题中每一句话的含义,引发学生讨论思考,联想得到“把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其中1份是浓缩液的体积,4份是水的体积。”“浓缩液占总体积的 ■,水占总体积的■ ”和“浓缩液占水的 ■,水是浓缩液的4倍”等与1:4有关的关键句,由此及彼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再加以画图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1:4深层次的含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带着对1:4的理解与500ml的稀释液这个信息联系起来,精读题目,理解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正确的算式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粗读、细读、精读三个步骤,把阅读变为可操作的具体步骤,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地反复阅读,读懂例题中的隐含信息,读懂例题中的数量关系,读懂例题中的解题方法,最终把课内学到的解题方法举一反三地应用到解决课外数学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用”数学。

三、课后温习阅读,拓展延伸学习内涵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教师在教完新课后,一定要求学生及时进行课后温习,鼓励学生重新阅读数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再现教师的讲解过程,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给予适当引导。课后温习阅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自行整理所学的知识点,进一步消化、理解并形成知识网络。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强化记忆,形成系统的学习和思维习惯,而且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拓宽知识面。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一节后,教师可“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边读课本边回忆老师上课讲过的内容,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图,同时明确: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在指导课后阅读时,重点指导学生回忆新知的探究过程,如“课堂上是如何认识年月日的?”“如何熟记大月和小月?”“如何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这样学生就会及时检查自己当天课堂掌握的情况,找到想不起来、记不清楚的部分,及时查缺补漏,提高记忆力,使掌握的知识向深度、广度发展,养成善于动脑思考的习惯。

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无法把本课所涉及到的有关数学知识都在课堂上展示探究,可以将数学阅读延伸至课外。如学习了“年月日”之后,学生对年月日的产生、闰年的形成原因以及为什么“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等问题产生疑问,有浓厚的求解欲望。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通过《百科全书》或网上查阅资料来了解,甚至可准备一些閱读资料供学生使用,帮助学生得到所需的答案,解决心中疑惑,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数学阅读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数学阅读带来的快乐,拓宽知识面。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步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训练,有效地进行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多给学生一些阅读时间,多给一些阅读材料,使其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为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康世刚.读懂教材是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的基础[J].小学数学教育,2016,(06).

[2]姚建华,文华松,朱丽芳.浅议学生研读教材能力的培养[J].小学数学教育,2016,(7-8).

[3]高向红.指导小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三点策略[J].考试周刊,2013,(04).

[4]孙宝华.让阅读教学融入数学教学[J].小学教学设计,2016,(06).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应用意识数学思维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应用意识”培养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