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体阅读教学是运用系统分析和整体观点观察、思考和组织教学的一种整体性教学模式。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立体式的阅读,使学生看到文本中所展示的立体世界,使其获得愉快且印象深刻的视觉感受。
关键词:立体阅读;初中语文;教学;课堂;视觉感受
川剧出国讲学第一人蓝光临创造了“川剧立体教学”,他认为立体教学即“画地为界,画影成像”,一边讲一边做动作给学生看,虚实结合,让学生身处在场景中去感觉并做出反应。笔者认为一切学科都是相通的,学习语文也可以借鉴戏剧的教学方式。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将蓝光临教授的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将平面化的文字变为立体的场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其在文本所营造的氛围中散步,见作者所见,感作者所感,还可以将作者留出的情感空白进行补充,建立无死角的情感“模型”,让学生看到文本所蕴含的饱满情思。此外,教师可以使作为读者的学生回归到文本中的“我”,与之感同身受,这可以促使学生进行最高境界的阅读,将其自身融入到文本场景之中,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文本,了解作者的创作意旨。
一、使文字变为场景,展开立体阅读
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文章多是经典之作,这些文章或华美、或质朴,但呈现在学生眼前的仍是较为平面化的,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才能感受文字所表述的每一个场景、空间,然后通过想象将其投影在脑海中,经由自身感受获得美的启示。这一过程是极为抽象的,有些学生并不能很好的在脑海中进行从文字到立体场景的转换。有些时候学生需要反复地读,反复地体悟,才能感受到文字运用的精湛之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画地为界,画影成像”,将文字变为场景,展开立体阅读。但如何将文字变为场景呢?首先应从方位入手,运用一些实物进行场景的模拟。正如蓝光临所说:“你要确切的知道哪里是门,哪里是楼梯,当人物出现的时候,你不能忘记门和楼梯在哪里。”此外,还可以结合文字的描述,在纸上画出场景,对场景进行深刻的理解,发掘其寓意和包含的象征意蕴。这样一来,文字从抽象变为具体,学生可从中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刘湛秋的《雨的四季》一文,作者思路清晰,以春夏秋冬作为描写雨的视角,描绘了娇媚的春雨、热烈而粗犷的夏雨、端庄而静谧的秋雨、平静而自然的冬雨。雨的景象、音响、气息、性格、趣味都跃然纸上,可爱亲切,可触可感,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及对生活的热爱。在学生读过全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这四种雨所表现出的特点进行绘画,突出四种雨给人的不同感觉。在绘画的过程中,学生进行细读、精读,概括出雨的特点,将其变为场景,体现在图画中。例如,在画春雨的时候,学生画了树木,树木的颜色是亮的,树枝是软的,树叶起伏好似绿茵茵的波浪;还画了花朵,水珠从花苞滴下来,其娇媚堪比少女的眼泪。
除了将场景画出来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实物去创设场景,并将人物与场景结合,进行戏剧表演,在表演中感受文字所描绘的立体场景,进行立体化的阅读。执教诸葛亮的《诫子书》一文,教师可让学生准备一个长桌,在桌上备好笔墨纸砚,让学生体会诸葛亮的情感,表现诸葛亮当时的表情动作。教师可通过学生的表演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实践表明,立体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到情境之中,更好地理解文本,拉近与作者的距离。
二、使留白跃上纸端,展开立体阅读
留白是作者创作时在作品中留下的相应的空白。以空白作为载体展现出一种美的意境,是艺术表现手法之一。留白不仅广泛应用于绘画、书法之中,还应用在诗词、戏剧等文学作品中,正所谓“不着一字,而形神具备”。恰当的留白为读者营造了想象的空间,读者进行想象,既享受着想象带来的乐趣,又通过想象汲取到更多美的东西。但是,留白是作者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初中学生不仅要感受到留白的美感和意义,还要用合适的颜色对其进行填充,充分感知作者的情感。对于作者来说可以忽略其他视角,主要针对某一视角进行写作,通过这一视角的写作对其他视角进行留白化的暗示。而对于读者而言,要填补这种视角的缺失,进行立体阅读,看到作者所描绘的整个故事“空间”。在了解写作空间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视角的单独掌握。
如阅读鲁迅的《故乡》,这篇小说的结尾处有发人深省的一句话:“这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并没有完全表达作者所有的想法和意图,作者设计这一句充满诗意的话,给读者留有想象的余地,将读者代入其中。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会深入思考,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留白处省略的部分,然后进行填充,使学生充分了解作者所描绘的整个故事空间。
三、使学生回归文本,展开立体阅读
文学创作者常用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或全视角进行文学创作,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往往也会扮演两种角色,一个是旁观者的角色,安静地看着文章中的人物交织在一起,发生矛盾,解决矛盾;另一个就是参与者,参与到主角的世界,感之所感,痛之所痛。那么扮演哪一个角色更能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呢?仅以旁观者的角度悲悯地对待文本中的人物是不够的,要走入其中,参与其中,才能获得切身的感受。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归到文本,参与其中,展开立体阅读。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学生从旁观者的角度出发并不能感作者所感,体会文中父亲的關爱之情。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归到文本,附身于作者,参与到事件的行进中,用主人公“我”的视角观照整件事的发生,这样一来,火车站送别、望父买橘、父子分手的画面如在眼前。阅读好似人生的一场参与,学生更能理解那种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以及儿子对父亲的不舍和思念之情。
文章虽然用文字架构,可是通过阅读,我们却能看到世界存在的形形色色。所以,教师可从一点出发,变平面的文字为立体的场景空间,让阅读作为一种对某种人生的参与来实现。
参考文献:
[1]黄厚江.享受语文课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M].上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苗苗(1985—),女,江苏省连云港市墩尚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