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文章:“对身体有益的十八种抗癌神器”“不用运动,她靠吃这种水果瘦了40斤”“能减肥的护肤神器,好吃到让你怀疑人生”……这些其实都是在宣传“超级食物”有益健康、甚至对某些疾病有帮助。
比如藜麦、奇亚籽、牛油果……隔三差五就有一款新异域食材出现在人们面前,而这些食材几乎每一个都具有减肥、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甚至抗癌的神奇功效,很多人看了这些宣传,就激动地“买买买”。
拿牛油果来说,2010年,牛油果在中国的进口量仅为2吨,2017年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32 100吨,全球最大的牛油果分销公司Mission Produce预计,2018年中国牛油果销量还将翻倍。
不仅是在中国,“超级食物”的风潮席卷全球,从2007年开始每年为全球食品业带来上百亿美元的商机。而全球消费者对“超级食物”的疯狂,其实是一场营销的胜利。
“超级食物”是怎么火起来的
奇亚籽最开始流行于欧美,后被美国知名健康节目主持人迈哈迈特·奥兹带入公共视野。他首次在节目中演示了如何将奇亚籽加入果汁刨冰,还说:“这一超级食品富含可溶性纤维素,不仅可以降低胆固醇,而且有助于甩掉脂肪,轻松减肥。”
名人效应加持之下,2009年到2013年间欧美国家含有奇亚籽成分的食品销量增长了1353%。
这股热潮很快蔓延到中国。和牛油果一样,奇亚籽在中国也没有种植和食用的历史。最先做奇亚籽生意的商人面对的是一个从零开始的市场。2013年,在打通了选材和海关渠道之后,国内最早开始销售、推广奇亚籽的剑鹰实业(上海)有限公司从墨西哥进口了十来吨奇亚籽。当年8月,这家公司在上海召开了奇亚籽新品发布会,并在此后几年用举办健身比赛、邀请“网红”推介的方式培育市场。该公司线上渠道负责人王玉仁介绍,专营奇亚籽的淘宝店铺页面用了一半以上的篇幅介绍如何食用奇亚籽:奇亚籽并不会改变食物原有的味道,可以用温水冲泡,也可以添加到酸奶、奶昔、沙拉、各类汤中,熬粥烧菜都可以放。剩下的篇幅则配上身材健美的女郎图片,宣传奇亚籽的“超级”之处:皮肤抗衰,改变亚健康状态,预防肠癌、乳腺癌等。
营养学家在推广食物中也起到了作用。知名营养师顾中一介绍,新食品在推广初期往往会送给鉴定机构、营养学家,请他们鉴定、评价。营养学家除了宣传食物的营养价值,如评价营养密度、对比营养成分等,还会介绍种植、生产、品质管控、品种筛选过程,减少消费者的陌生感,增加信任。更高级的食品营销会重视营养学的研究,通过人体相关临床试验,以获得更据说服力的医学证据。
在推广方式上,明星效应当然不会缺席,也从来没有失效过。各路身材姣好的明星在社交媒体发布精美的食物图片,给奇亚籽、藜麦、牛油果们贴上了“健康”的标签,而这正好顺应了中国消费者追求健康的生活态度。
王玉仁介绍,奇亚籽的关税最高时能交到50%。淘宝店亏损三年后,市场慢慢培育了起来:“网店一开始每天搜索奇亚籽的就几十个,现在单天搜索基本上就有两三万了。2017年的销售额约200万元。”
另外,投放广告虽然是常规手段,但仍然是有效手段。《华盛顿邮报》就曾报道,“牛油果种植协会实际上是个财大气粗的组织,它每年都会花一大笔钱用来推广牛油果及其背后的生活方式”。2015年,在被稱为美国春晚的“超级碗”上,墨西哥牛油果种植协会发布了一则价值1000万美元的一分钟广告,只为了推销“来自墨西哥的正宗牛油果”。
功效并不神奇
营养与食品科学硕士球藻怪在果壳网翻译的《关于癌症的十大谣言》一文中称:蓝莓、甜菜根、西兰花、大蒜、绿茶……有无数种食物被人们寄予了预防癌症的厚望。尽管有数千家网站都声称这种或那种食物可以防癌,但是实际上不存在什么超级食物。
而在日常的营养补充中,超级食物也不见得更有优势。BBC曾经拍了一部纪录片《健康饮食的真相》:在片中,实验者花了36英镑买了5种超级食物。同时,根据营养学家提出的方案,花了6英镑买了另外几种普通食物。通过实验来对比哪一组食品的营养含量更高。
实验分别对比了草莓和枸杞、薏米和藜麦、卷心菜和羽衣甘蓝,结果发现,三组实验中,作为超级食物的枸杞、藜麦、羽衣甘蓝与普通食物的营养价值差不多,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优势。
再比如奇亚籽、牛油果等号称减肥圣品的“超级食物”,通过查阅学术文献就可以发现,学术界并不认可它们的神奇功效。
一篇2009年在Nutrition Research上发表的论文,就介绍了一个让90名肥胖患者食用奇亚籽的对照试验,很遗憾,一直到实验结束,研究人员也没发现奇亚籽让哪个胖子真正变瘦。
与奇亚籽类似的还有牛油果。的确,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牛油果的膳食纤维含量达到6.7%,是大多数蔬菜的3~6倍,含量确实很高。可是牛油果的能量也高,是叶菜或瓜茄类蔬菜的8~16倍。所以在摄入相同膳食纤维的情况下,还是吃蔬菜摄入的能量更低。
一般来说,膳食均衡是营养学的基本原则。普通人不可能每天只吃一种食物,更不能把某种食物当药来吃。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真正的超级食物,只有最适合一个人的食物搭配。而且,饮食习惯依托于地域、气候、文化、家庭习惯等背景,并经过了长期的历史检验,没必要刻意改变。(本刊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