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甜
摘 要 当前,美食类短视频以其迎合年轻人的美食强需求而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多数美食类短视频在运营上还存在缺陷,而“日日煮”在内容定位、推广渠道和营销方式上的优势,使其从众多美食类短视频中脱颖而出,成为高品质品牌IP。因此,探究“日日煮”运营策略的成功之处,可为其他美食类短视频的运营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短视频;运营策略;营销渠道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8-0049-03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短视频的出现适应了当前快节奏、碎片化内容消费的时代。短视频是一种视频长度以秒计数,以移动终端为其最重要的拍摄和播放终端,并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实现实时分享的新型视频模式。美食类短视频是时长一般在5分钟以内,主要由摄像机拍摄,电脑编辑而成,以美食制作为主要内容的短视频。
当前,美食类短视频的内容类型逐渐细分,主要有:以创意吃法为主题的短视频,如“办公室小野”;以美食教学为主题的短视频,如“日日煮”;以记录吃饭为主题的短视频,如“大胃王甄能吃”;以故事为主线的短视频,如“日食记”等。同时,目前已出现了有一定知名度的内容品牌,如“李子柒美食”“办公室小野”“日食记”“日日煮”等。这些品牌IP的形成,为这些美食类自媒体品牌自身带来了更大的影响力。
“日日煮”的创始人是朱嘉盈,出生于香港,2012年创办“日日煮”品牌,“日日煮”是以美食为灵感、体验厨房之乐为核心的生活方式节目品牌,倡导“生活就要极致”的生活理念。以短视频传播为基础,其内容覆盖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仅在中国大陆就拥有超过5 500万的活跃粉丝。“日日煮”开发的一款教用户更轻松做菜的App,注册用户超百万,其在香港已有自有品牌上市。下面将从内容、渠道和营销三方面分析“日日煮”的运营策略。
1 内容运营策略:重实用性,迎合当下热点
“日日煮”致力于以优质的内容,传达极致生活的理念,借助短视频的形式,教会大家如何简单地做出精致的菜。为此,在内容选择上,以实用性为主,从食材到厨具都易于准备,制作菜谱的出发点也是希望用户看完之后能马上下厨,轻松做出美味的家常菜。正是因为这种较为简单的做菜方式,拉近了与用户的距离,更贴近生活,自然赢得更多用户的喜爱。
此外,跟随当下的热点也是“日日煮”的一大策略。如在春季的时候,做和花相关的食物,确定这一主题后,会选择热点话题樱花,做有关樱花的创意食品。因此,“日日煮”跟着季节定主题,让用户在不同季节吃到不同的食物,更具新意。而在产品分发方面,“日日煮”则根据各平台想要的主题来主推内容,美拍、腾讯在这一阶段要什么专题,“日日煮”就主推什么专题。
“日日煮”还及时掌握热词,判断当下哪些话题最火,并根据这些话题及时调整内容。如在《疯狂动物城》火爆上映时,电影中的爪爪冰棒大火,“日日煮”抓住这一热点,在第二天就推出了一期如何自制爪爪冰棒的短视频,迅速吸引大家的注意,将流量引向了高峰。在2017年春节期间,“日日煮”又依据“回家的路”和“家的味道”两个热词,做了一个“家的味道”的系列短视频,成为“日日煮”当时流量最高的专题。
而纵观当前美食类短视频,虽然类型较多,但在同一类型下,内容同质化严重,难以以新奇创意的内容抓住用户的眼球,缺乏个性,与其他的美食类短视频的风格辨识度不明显。并且多数美食类短视频持续生产力不足,更新速度減慢,难以维持现有用户,降低了用户黏性。而“日日煮”以简单实用的菜谱、紧随热点的美食主题迅速吸引用户,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并以符合定位的高质量内容来持续输出,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以此巩固现有用户并拓展潜在用户。
因此,要想在众多的美食类短视频中脱颖而出,提高自身原创短视频的辨识度尤为关键,有了明确的风格和定位,才能让受众在更短的时间里注意到你的作品,也就更利于锁定目标用户,再持续不断地生产内容增强粉丝黏性。在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后,逐渐打造优质IP,进一步提高自身竞争力。
2 渠道运营策略:全平台覆盖,扩大影响力
“日日煮”来自于香港,2012年底,朱嘉盈和当时只有几个人的团队创作了第一个食谱视频,并在YouTube上播放,积累了大量的粉丝。但鉴于香港的市场太小,2014年,“日日煮”开始进军上海,随后在北京、上海、香港三地成立自己的视频工作室。为不断扩大影响力,“日日煮”不断推出新的内容产品类型,并建立了多样化的传播渠道。“日日煮”成立了自己的官网,目前设置有“日常主题”“生活N次方”“调味生活”“趣食60秒”“厨访”和“Norma在这里”等6个栏目,每个月大概推出80至100条视频,还有各种精选、食谱、发现等各种不同的小主题。“日日煮”还开发出一个教用户如何更创意精致地做饭的App,曾被苹果应用商店推荐到首页,目前注册用户超过300万。该App不仅用于推送内容,也是一个接受用户反馈的渠道,其中的用户购买记录、提问等行为数据都为“日日煮”的内容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也加强了用户与“日日煮”的连接。
除了官网和App,“日日煮”也在微博、微信、秒拍等社交媒体上发布短视频,在香港则主要是Facebook和Instagram。这些社交媒体本身拥有大量的用户,并且平台的社交属性也让其短视频得到由点向面的传播。同时,视频网站也是“日日煮”大力推广的平台,爱奇艺、优酷、土豆、腾讯等视频网站上都有“日日煮”的子频道,且及时更新。此外,除了线上媒体的渠道,“日日煮”也致力于线下的分发渠道户外媒体,在香港主要是公交车上,在内地主要是机场、地铁,在这些户外场所设立媒体宣传品牌,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
相较于其他美食类短视频,“日日煮”的跨平台、跨渠道传播战略,使其一直保持着一定的知名度,并且“日日煮”建立了粉丝群和App,并配有专门人员和用户接触,了解用户的想法,还设有各地的粉丝见面会,以培养忠实粉丝的归属感。这种以社群强化互动的方式有利于巩固和维系粉丝。
目前,多数美食类短视频在维系粉丝方面做的还有所欠缺,粉丝留不住,影响力也会下降。而构建粉丝社群,加强粉丝与制作团队之间、粉丝与粉丝之间的互动,不仅利于粉丝间的交流,增强归属感,也利于制作团队了解用户需求,并及时调整内容,以迎合更多用户的需求。
3 产品销售策略:多种盈利方式,拓展盈利
渠道
当前,大多数短视频的盈利来源主要是广告,而“日日煮”在利用广告盈利的同时,还不断拓展了新的盈利方式。“日日煮”的广告盈利方式并不是软植入,而是与合作方推出深度定制服务:通过“DDCPlus”计划,形成品牌商、渠道方和“日日煮”共赢的局面。“DDCPlus”计划,即与优质品牌商合作,共同打造出潜在爆款产品,再将产品植入到《烹饪教学短片》《趣食》等节目中,在各大视频网站中传播以引导消费,最终在App、微店、线下超市等渠道中完成销售。
在早期,“日日煮”一直做的是线上电商,销售食材、厨具等产品,但考虑到电商获取的用户范围太狭窄,“日日煮”开始尝试开设线下体验店来获取新新用户。2017年12月19日,日日煮首家线下体验店在上海开业,计划继续在广州、重庆、北京等城市开设线下门店。内容产品从线上走到线下,不仅带给用户更多的体验,也让“日日煮”的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
目前,“日日煮”又开辟出一条新的盈利方式,即内容付费。其开设的线上课程第一节课有200人免费听,后来增加至5 000人,积累了用户群体后,就开始尝试收费。课程30至60分钟,约9.9元一节课,仍然有很大的需求市场。同时,“日日煮”也开设了实体烹饪课程,每个周末都会在香港和上海开设烹饪班,满足用户不同上课形式的需求。
此外,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留住更多的粉丝,“日日煮”扩展了自己的内容生产范围,不再仅仅和“吃”有关,还涉及到美妆、旅行、家居等与生活相关的领域,提供各种生活小贴士,将美食与生活结合得更加紧密。
而目前美食类短视频的主要变现方式仍是广告变现,变现方式较单一,并且多数美食类短视频涉及的领域只与美食相关,领域的限制不利于盈利规模的扩大。而“日日煮”在广告、电商运营、内容付费等方面都有所涉及,盈利规模较大,不断获得的经济效益又能反哺内容的生产。
因此,优质的IP仍然需要广阔的传播渠道,才能扩大影响力。就如“日日煮”,在线上,利用社交媒体、视频网站等平台,借助这些平台上用户的交互性和广泛性来推动美食类短视频的分发;在线下,则利用户外广告,街边宣传,举办粉丝活动等形式来做推广,这样才能提升美食类短视频的品牌知名度。
同时,在盈利渠道方面,美食类短视频要根据自身短视频的定位,有针对性地尝试内容付费、电商、IP衍生品等多种形式的盈利方式。只有拓宽了盈利渠道,才能将内容产品的价值全面开发出来,产生联动的经济效应。
4 结束语
当前,如何吃得健康、吃得高雅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而美食类短视频所营造的场景和氛围,传播的生活理念正是当下受众所渴求的。其精美的镜头,流畅的剪辑,悠扬的背景音乐,及美食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受到大批用户的青睐。在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更是掀起一阵研究美食、传播饮食文化的热潮,也为美食类短视频带来了更大的市场前景。
在众多美食类短视频中,“日日煮”以其独特的内容定位,全方位的营销推广和多渠道的盈利方式,成功吸引人们的注意,成为一个高品质的品牌IP,在美食类自媒体中发挥了极大的影响力。
然而,大多数美食类短视频仍然在内容产品、传播渠道、盈利方式上存在不足,如何突破这些运营上的困境,进而将短视频产品的内容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则是当前美食类短视频亟需考虑的问题。但从整体短视频市场来看,美食类短视频的内容和形式都让其有良好的市场价值和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王晓红,任垚媞.我国短视频生产的新特征与新问题[J].新闻战线,2016(17):72-75.
[2]吴爽.短视频行业转型路径探析[J].新闻世界,2018(5):48-50
[3]白皓天.“七秒”营销——浅谈短视频营销[J].新闻传播,2016(6):48-49.
[4]郑胜颖.内容垂直细分趋势下美食类短视频领域的发展状况探析[J].北方傳媒研究,2017(4):64-67.
[5]唐梦林.美食类短视频的内容特征及存在的问题[J].青年记者,2018(2):90-91.
[6]陈妍妍,唐弋.一个美食生活品牌的成长记[N].中国文化报,2017-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