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杰,张淑静,韩 建,田永刚,赵玉莲,张 静,蔡昱秀,王金华
(1.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中医院,河北 唐山 064300;2.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人民医院,河北 唐山 064300)
胆囊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胆囊结石发病率逐年上升。胆囊结石是综合性因素共同所致,是胆汁的理化性质和基本成分发生了改变,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胆红素钙呈过饱和状态,沉淀析出而形成结石[1]。胆囊泥沙样结石为胆囊结石形成的早期阶段,及时有效的排出结石,可避免手术切除胆囊的痛苦[2]。采用自拟中药汤剂结合体位排石法治疗胆囊泥沙样结石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0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2例胆囊泥沙样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排石利胆颗粒组)40例和治疗组(自拟中药汤剂组)42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33.1±5.2)岁,病程0.2~3.6年,平均病程(1.1±0.7)年;治疗组42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5例,年龄23~54岁,平均年龄(32.7±5.3)岁,病程0.3~4.1年,平均病程(1.2±0.6)年。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病例均经肝胆胰脾彩超、上腹部CT、上腹部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等检查确诊胆囊泥沙样结石,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胆囊内结石最大直径小于3 mm,排除胆囊息肉及胆囊胆总管占位性病变。排除标准:B超显示胆囊结构呈异形的病例;有明显心律失常、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高血压、肝肾功能受损患者;免疫、内分泌、血液系统疾病及精神类疾病患者;严重脑血管病患者;对相关药物禁忌或过敏者;资料不全病例。
1.3 方法 治疗组每日口服自拟中药汤剂,1剂分2次口服并接受体位排石法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早晨5点开始第1次口服自拟中药汤剂(药物组成:柴胡10 g,枳壳15 g,郁金15 g,鸡内金20 g,金钱草20 g,海金沙20 g,白术30 g,泽泻15 g,大黄10 g,蝉蜕10 g,僵蚕10 g,姜黄10 g,虎杖15 g,威灵仙30 g,延胡索15 g,夏天无15 g。随即进食鸡蛋1枚,然后采取左侧卧位,头低脚高位,与水平面呈20°左右,拍打右胁肋部及背部,约40 min,期间继续缓慢进食鸡蛋2枚,40 min后起身,第2次口服汤药,排石完毕,连续2周。对照组口服排石利胆颗粒(江西铜鼓仁和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55377)20 g/次,2次/d,连续服用2周,无体位要求。所有患者每周复查肝功能、肝胆彩超,2周后结束排石。治疗期间嘱患者低脂饮食,忌饮酒、暴饮暴食及进食过油腻食物。
1.4 观察指标 血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底物法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底物法检测)、总胆红素TBIL(酶循环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 NPP底物-AMP缓冲液法检测)、总胆汁酸TBA(酶循环法检测),试剂由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5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B超示胆囊内无结石影,胆囊壁光滑,壁厚≤3 mm;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B超显示胆囊内泥沙结石明显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未消失,胆囊内泥沙结石无明显变化。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 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
2.3 不良反应 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轻度腹泻,治疗组35例(83.33%)出现轻度腹泻,每日大便3~4次为稀软便,对照组12例(30.00%)出现轻度腹泻,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医对于“胆囊结石”病的论述多见于“胁痛”“黄疸”等病症。肝为刚脏,性喜调达,主疏泄而恶抑郁,胆为奇恒之腑之一,贮藏来自肝脏的胆汁,进食时输注胆汁入于肠腑,帮助消化。肝胆一脉相连,互为表里,生理上相辅相成,病理上相互影响。若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气机阻滞,胆汁失于疏泄;或嗜食肥甘厚腻,致湿热内生于肠腑,蕴结于肝胆,胆汁不得疏泄;亦或气郁化火,火毒客于肝胆,煎灼精汁,致使胆腑通降功能失常,均可生成结石[3]。因此在胆囊结石形成机制中,肝郁气滞、湿热郁阻,腑气不降为病机关键[4]。论治胆石病需从肝入手,以疏肝行气解郁、清热利湿泻浊为要,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和,重用泻下法,通腑泻浊,给邪以出路,使湿浊速去[3],治疗组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亦是藉此提高临床疗效。
方中柴胡、枳壳、蝉蜕、姜黄、大黄、泽泻、虎杖协同配合,通腑泻浊,减轻腹腔压力,促进肠道蠕动,以使胆汁排泄顺畅,轻度腹泻提高疗效[5]。柴胡、枳壳、黄芩疏肝降气、清热利湿,保肝降酶,恢复ALT、AST 等指标;半夏降气化痰止呕,大黄清热泻下通腑、通下热结,减轻肠腑压力,郁金、金钱草、海金沙行气活血利湿泄热,亦有溶石排石作用,促进TBIL、TBA 恢复正常[6],茯苓、白术健脾利湿,鸡内金消积化石,荷叶、泽泻清热利湿利浊[7],大黄、蝉蜕、僵蚕、姜黄、虎杖,升清降浊行气活血给病邪以出路,威灵仙、延胡索、夏天无具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作用,利于排石[8]。全方共奏疏肝理气、清热利湿、溶石排石、通腑泄浊之效,同时恢复肝脏生理功能,肝胆同治,故能取得理想效果。药理研究显示,柴胡具有保护肝脏抗损伤,改善肝功能,柴胡利胆作用能促进胆酸及磷脂分泌增加,提高胆固醇的溶解能力,亦能松弛奥狄氏括约肌,加强胆总管收缩并促进蠕动作用,有利于胆汁排出,达到防石溶石排石的目的[9];金钱草对肝细胞分泌胆汁具有促进作用,使肝内胆管胆汁增多,能松驰奥狄氏括约肌,减少胆汁排泄阻力,促进胆汁排出[10];鸡内金对胃肠蠕动有促进作用,能软化结石促其排泄[11];黄芩具有抗炎解毒保肝利胆之功,可促进胆汁排泄[12];大黄能促进胆汁分泌,改善胆小管内胆汁淤积,增加胆汁中胆汁酸、胆红素含量,改变成石胆汁的理化性质,起到溶石的作用,大黄亦能疏通肝内毛细胆管,促进胆囊收缩,并使奥狄氏括约肌舒张[13];海金沙具有增加胆汁量而不增加胆汁里胆红素和胆固醇的量,有利于改善胆汁理化因素促进胆汁排出[14];木香可使血中胆囊收缩素水平增高,促进胆囊收缩,胆总管末端括约肌松弛[15],有利于胆汁的排泄;白芍、郁金、夏天无具有镇痛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其对胆囊平滑肌收缩有兴奋作用,对奥狄氏括约肌有抑制收缩作用[16];半夏有中枢性止吐作用,有促进胆汁分泌,能显著增强在肠道中的输送能力;白术对肠道平滑肌具有兴奋作用,促进肠道蠕动,有利结石排出[17]。
体位方面,左侧卧位,头低脚高位20°可以使胆囊底在上,口在下,使结石自然汇集在胆囊颈部,同时拍打振动使结石向胆囊口方向移动,进食蛋糕等食物后会刺激胆囊收缩,奥狄氏括约肌舒张[18],小肠平滑肌蠕动增强,使胆汁和泥沙结石的混合液体更有利于排出体外[19]。
该方配伍能够迅速恢复肝脏生理功能,改善机体代谢环境,促进胆汁分泌,增强胆囊收缩功能,松弛奥狄氏括约肌,降低十二指肠平滑肌的张力,并且增加肠蠕动力,减轻腹压阻力,当其蠕动波达到十二指肠胆总管末端括约肌时,可促使括约肌开放,有加强胆囊收缩力的功效[20],从而利于结石的排出。
综上所述,自拟中药汤剂结合体位排石能疏肝保肝利胆排石,有利于胆囊微小型(不大于3 mm)泥沙样结石快速排出,临床疗效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