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男
[摘 要]近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经济获得了飞跃式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物质生活已得到满足,并开始追求较高水平的娱乐享受,从而推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从而也促进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快速发展,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实用性较差,已不能满足目前社会的高要求。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20.095
[中图分类号]F59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8)20-0-02
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旅游服务产业也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2014年,国家旅游局公布了一系列数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国内旅游项目中,参加旅行社组织的游客人数仅占3.6%,在出境游项目中,高达65%的游客人数已不再依赖旅行社提供的传统式组织和服务。在途牛旅游网、携程旅行网、驴妈妈旅游网等旅游网站和网络平台的强大冲击下,部分墨守成规的旅游经营和服务企业开始变得举步维艰。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这一行动计划。“互联网+”的含义即为“互联网+各类传统行业”,具体表现为利用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借助互联网的网络平台,实现各类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广泛深度融合,让传统行业站在互联网的“肩头”上,进而能够创造出新型业态,不断完成国民经济转型和升级换代。可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必将为国内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其中自然也包含旅游服务产业。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有必要制订一套完整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模式过于传统,缺乏创新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负责听讲,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也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该理念的核心在于教学工作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旅游管理专业具有特殊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管理意识以及表达能力等要求更高,同时对于学生的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也有较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很明显无法满足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同时,由于教学内容太过枯燥乏味,教学形式太过单一,因此学生很难集中精力学习,教学效果自然达不到预期的水平。这种教学模式会严重阻碍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学生学不到太多东西,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2.2 培养计划过于笼统,没有特色
在高职院校中,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太过笼统,没有特色。旅游管理专业是偏外向型专业,具有很大的特殊性,但是在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时,高职院校似乎没有考虑其特殊性,制订的人才培养计划与其他专业类似,没有充分考虑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性,也没有考虑学生的需求以及社会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就业时并没有优势。
2.3 太偏重于理论教学,缺少实操
在教学过程中太偏重理论知识教育而不注重或者说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旅游管理专业对于旅游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是必须的,但是学生也需要有一定的实操能力。例如,学生应熟练应用计算机系统对旅游人数价格进行管控,要能够设计促销活动或设计具体举措促进旅游景区快速发展。同时,学校也没有注重对学生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进行针对性训练,从而很难大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很难在组织中脱颖而出。
2.4 师资力量匮乏,且很多没有旅游管理的工作经验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师资力量匮乏,学校的资金及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社会认可度不高,政府的扶持力度小,从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一般一个专业班级众多,而教师数量不足,在很多情况一个教师要带一个专业的课程,有的教师甚至带不止一门课程。实际上,很多教师对所授课程并没有做到完全了解和深入理解,只是大概弄懂了书本中的知识,而不能对其进行深入讲解和扩展。很多教师从学校毕业后并没有从事过旅游管理工作就进入高职院校任教。所以在给学生授课时偏重于理論授课,无法回答学生的实际问题,也不能给学生讲授旅游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从而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创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存在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培养计划太过笼统、太偏重于理论教学、师资力量匮乏4方面的问题。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改善措施,以改革高职旅游管理教学工作,探索出一条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3.1 改革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已经很难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而具体的改革举措应立足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引入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以及团队项目法等形式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教学。这些教学形式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创新和补充,在其他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已初显成效,将其应用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广泛参与教学工作,从而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应发挥引导作用而不应是主导课堂,要将课堂交给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2 立足于社會需求,制订有特色的培养计划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其他专业不同。因此,高职院校在制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时,应充分考虑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和社会需求什么样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制订特色的培养计划,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3 理论知识教育和实操能力培养同步进行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对学生的实操水平要求较高,学生要懂得具体的旅游管理规划,要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系统。因此,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讲授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严格要求学生,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例如可以让学生参加旅游管理上机训练,让学生掌握旅游管理的流程及技巧,还可以定期举办旅游管理知识及相关技能竞赛。
3.4 完善基础设施,引进高素质教师
目前,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迟缓,一方面由于学校环境及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师资力量不足。高职院校可以吸引社会投资,争取政府的资金扶持,合理利用资金等途径完善基础设施。同时,高职院校在招聘旅游管理相关专业教师时不能仅看学历,也可以特聘旅游管理方面的相关专家作为学校的讲师或者是客座老师,要经常邀请旅游管理相关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
4 结 语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已不能满足社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应及时改革教学模式,探索出一套科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蒋凤英.“互联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研究[J].旅游纵览月刊,2016(4).
[2]张荆艳,蒲昌伟,潘丽辉,等.浅议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世纪桥,2009(9).
[3]刘洁灵.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旅游纵览,2012(10).
[4]琚胜利.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化构建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5]郭艳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5(27).
[6]吴玥.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旅游纵览,2017(2).
[7]王富强.内蒙古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
[8]李静.全域旅游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8(3).
[9]路萍,唐丽莉.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分类培养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旅游纵览,2017(9).
[10]鲍润华.智慧旅游背景下关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智库时代,2017(5).
[11]张志明.全域旅游理念下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贸实践,2017(7).
[12]王浩乐.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J].办公室业务,2013(1).
[13]杜梦,蔡智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青岛酒店管理学院为例[J].都市家教月刊,2010(7).
[14]金本能,强晓华.基于体演文化教学法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7(8).
[15]孙乐.基于技能大赛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22).
[16]倪玉屏.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时代教育,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