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卫红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图书馆,河北 秦皇岛 066004)
自2013年国家提出精准扶贫战略后,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专家学者积极进行了文化精准扶贫的探讨,到2016年开始涌现出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如:冯永财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的必要性、可行性、主要障碍[1],构建了对贫困地区图书馆的结对帮扶体系[2];郭利伟归纳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的三种模式[3],提升贫困地区图书馆服务软实力的智力支持模式、援助社会弱势群体的拓展服务模式、校地共建图书馆的合作共赢模式;邱翠云研究了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的偏差与对策[4];吉首大学的龚菲、王尧以吉首大学图书馆对武陵山地区的帮扶为例阐述了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的途径、方法、机制以及文化扶贫承接对象[5]。还有其他一些学者如徐春、姜晓曦等也从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精准扶贫的措施、作用、途径、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6-7]。总体来看,目前关于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的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的可行性、必要性进行探讨;二是对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的措施、途径进行研究;三是研究高校图书馆对贫困地区图书馆的帮扶实例。总体来看理论研究居多,并且对帮扶措施、途径的研究占较大比例,在对措施的研究中大多是笼统地提出措施,很少有人对其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扶贫基本还处于尝试阶段,具有明显的政府主导性。本文试图从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入手,通过文化扶贫承接对象连接,通过构建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模型,系统性地研究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的措施。
在分析高校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基础上,通过文化扶贫承接对象连接,构建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的模式。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教辅部门,主要服务于本校的教学和科研,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资源、先进的技术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应发挥其作用为文化扶贫服务。
2.1.1 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
高校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为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同时具有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高校图书馆具有大量的纸质文献、丰富的国内外数据库资源及电子文献。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形式多样,有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各种形式,涵盖范围广、内容深、体系性强,包含了促进农村发展壮大的各方面资源,尤其是农业类高校图书馆,涵盖了农民需要的种养殖类、电子商务类、技能培训等图书。这种资源优势与贫困地区图书馆形成鲜明对比。高校图书馆完全可以利用其丰富的馆藏资源帮助贫困地区图书馆提高馆藏数量、质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当地村民。同时,高校教师的科研产出众多,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众多,高校图书馆可以作为中间人,使高校师生的科研成果、科技创新项目等在贫困地区实现转化。
2.1.2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本雄厚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越来越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已经具有了一批学科结构合理、学历结构合理的专业人才。高校图书馆员工正在向知识化、专业化、高学历化方向转变。而贫困地区图书馆人才资源匮乏。高校图书馆可以以此为基层图书馆提供技术支持、人才培养、制度设计等方面的服务。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隐形资源,即所在学校的专家学者和优秀大学生,依此形成强大的人力资源库,可以针对性地为贫困地区人口提供实用性培训。其优秀大学生可以组织以社团形式深入贫困地区,开展文化扶贫服务。
2.1.3 高校图书馆技术优势明显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网络化、自动化、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在数字资源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信息推送服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高校图书馆配备了自助借还书系统、电子读报机、电子期刊阅读机、电子图书借阅机等硬件设备,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建立了移动图书馆,实现了数字资源远程访问等,软件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而贫困地区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单位的计算机维护及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普遍不足,更别说特色数据库建设及网络信息资源利用能力了。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其先进的技术为贫困地区图书馆在数据库建设、信息资源利用等方面提供帮助。
本文通过访问高校图书馆主页的方式对国内11所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内容进行调研,特别调研了部分农业类高校图书馆的网页,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1可知,所调查的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内容大都包括文献借阅、参考咨询、馆际互借、教学支持服务(培训、嵌入教学、讲座等)、科研支持服务(前沿跟踪、定题分析、学科发展态势服务等)、数字服务、移动服务等,高校图书馆可探索将服务内容扩大范围,扩展到贫困地区,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或基层图书馆提供适合的服务。
表1 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
从表1可看出,除了传统的服务内容外,一些高校图书馆尤其是重点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进行知识性的服务,这也是未来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趋势。高校图书馆可以将其知识性服务运用到对贫困地区的文化扶贫中。同时,在对贫困地区的文化扶贫中也可以发掘出一些新的服务内容,对贫困地区和高校图书馆将是双赢的选择。
首先,将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归类为直接知识服务、重建知识服务、共享服务、移动服务及讲座与培训服务。直接知识服务主要指的是文献的借阅和阅览;重建知识服务包括科技查新、定题服务及情报类服务等,是对馆藏资源经加工后提供的服务;共享服务主要是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将文化扶贫的承接对象定位为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基层图书馆(室)。高校图书馆提供文化扶贫是要将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应用于承接对象上,所以将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服务与承接对象关联,即可构建出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的模型(如图1所示),并对模型中匹配出的可能途径进行可行性分析,从中识别出有效途径。
图1 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模型
根据图1的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措施模型,从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基层图书馆的角度提出了帮扶措施。
对贫困人口的文化扶贫目前主要以直接知识服务为主,可在重建知识服务上适当拓展。贫困地区人口大都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不高,农村文化生活不丰富。首先,高校图书馆利用其丰富的馆藏资源开展“送书下乡”活动,这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比较常见的形式。文学类、种养殖类、德育教育类、电子商务类等资源均可提供。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形式多样,除了送书下乡,也可以提供音频、视频等贫困人口更乐于接受的资源。其次,利用其人力资源优势对贫困地区人口开展民主法治意识、思想文化水平及信息素养教育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水平、信息素养。联合学校有关部门,聘请学校专家、学者等举办农业相关培训班或进行专题培训,对贫困人口提供农业生产实用技术、产业技能、创新创业、电子商务等的培训,以提高其致富技能,增加致富途径。利用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会,组织学生深入贫困人口,进行贫困现状调研并普及文化知识。最后,提供重建知识服务。高校图书馆尤其是农业类高校图书馆将馆藏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加工成通俗易懂、农民能看得懂的实用信息,定期提供给村民。农业类高校图书馆联合所在学校专家、权威人士将搜集整理的信息进行研究分析,编写预测报告,用以指导村民的种植业、养殖业。
对贫困地区的文化扶贫服务主要集中在重建知识服务上。
3.2.1 依托馆藏资源,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助力文化旅游业发展
高校图书馆依托馆内人力资源及馆藏资源开发贫困地区的特色文化资源,贫困地区大多是具有文化特色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资源等十分丰富,但由于缺乏政策引导、文化人才的引领,很多地区的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缓慢,甚至面临消失。第一,高校图书馆利用馆藏资源及网络资源整理传统文化起源、发展等知识,对当地村民宣传普及传统文化保护等知识。第二,对传统文化进行市场化开发和产业化运作。高校图书馆联合其他部门、当地手艺人,设计并开发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化产品,并帮助销售。第三,依托贫困地区的文化资源及自然资源,将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开发文化旅游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旅游已成为都市生活的一部分。可以通过旅游业在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同时带动贫困地区文化类产品的销售,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第四,帮助特色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将传统文化尤其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久性保存。在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要进行特色文化资料准备、项目调研等工作。
3.2.2 参与地方政府的文化开发
一是高校图书馆通过购买政府公共服务的方式参与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承接各级政府机构的文化类科研立项[8],通过项目立项的形式,帮助贫困地区的文化开发。三是在各级政府制定文化发展规划或者文化扶贫规划等政策决策时为其提供文献收集、咨询建议等信息服务。四是高校尤其是农业类高校的专家、教授结合自己专业和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发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或者是将自己研究成果在贫困地区实现转化,与其共享。如秦皇岛青龙县是满族文化之乡,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满学研究院的学术成果可以选择性地与青龙县共享。
3.2.3 帮助贫困地区开展新兴电子技术的应用
不同贫困地区、不同贫困人口的文化需求是不同的,且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中。必须精准识别贫困群体并提供精准的文化服务,建立基于新兴电子技术的文化扶贫云平台,可以使管理更高效,高校图书馆应该依托其技术优势,与政府部门及其他单位合作开发文化精准扶贫云平台[9],其中包括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系统、扶贫对象精准管理系统、帮扶双方的精准匹配系统及扶贫项目的追踪反馈和考评系统。目前,有的地区已经建立了类似的系统。
基层图书馆(室)尤其是一些农家书屋、文化站是直接面向贫困人群服务的。基层图书馆(室)服务直接面向贫困群体,但基层图书馆(室)大多设备简陋、资源匮乏、藏书量少、活动单一,工作人员缺乏,且知识结构、管理能力、业务能力欠缺。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对基层图书馆的帮扶,间接实现对贫困地区的文化扶贫,这也是目前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最有效的渠道和途径。如吉林省高校图书馆对基层图书馆的帮扶活动[10]。陕西省高校图书馆与贫困地区图书馆建立了对口帮扶机制,如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在岐山县图书馆设立了循环书架。高校图书馆对基层图书馆的文化扶贫服务可开展的内容较多,在直接知识服务、重建知识服务、咨询服务、培训服务等方面均可提供帮扶。
3.3.1 帮助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向县级图书馆(室)提供物质资源,如:(1)向其捐献阅览桌椅、书架、计算机等办公设备,以优化图书馆服务环境,吸引读者进入,提高读者阅读体验;(2)将高校图书馆馆藏结构调整时替换出来的图书、期刊、电子资源等捐献给基层图书馆,尤其是农业类高校图书馆的农业类相关资源正是基层群众急需的,捐赠给基层图书馆使其再次发挥作用;(3)无偿借阅图书给基层图书馆以帮助其开展阅读推广活动;(4)在不涉及知识产权的情况下,将电子资源选择性地与基层图书馆共享,从而丰富基层图书馆的资源形式;(5)指导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帮助采购紧缺书籍。
3.3.2 帮助基层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建设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帮扶应以文化、知识、技能等智力帮扶为主[11]。首先,高校图书馆对基层图书馆提供业务指导和咨询,可采取高校图书馆到基层图书馆现场指导或基层图书馆到高校图书馆参观交流等形式。随着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的普及,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邮件、微信、QQ等对基层图书馆开展实时的指导和咨询。其次,高校图书馆面向基层图书馆从业人员开展图书情报业务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如举办现场培训班、网络远程培训班或基层图书馆馆员到高校图书馆进修等形式,为基层图书馆员工开展图书采访、编目、期刊加工、排架等基本业务的规范化管理培训。
3.3.3 对基层图书馆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大多基层图书馆网站建设滞后、计算机及网络运用能力差、自动化管理水平低,高校图书馆依托其技术资源在设备维护、网站建设、书刊建库、数据库建设、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等方面提供技术帮助或者开展技术人才的培养。对基层图书馆开展新技术专题如移动图书馆、MOOC等培训。随着网络的发展,农民中拥有移动设备的人数逐年递增,即时通信工具也越来越普及,可以利用移动图书馆对农民提供数字资源阅读服务。
3.3.4 与基层图书馆合作开展服务创新
高校图书馆除了对基层图书馆进行单向援助外,也可与其进行深度合作。高校图书馆具有资源和技术上的优势,但由于资金、人力等的限制,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完成项目开发。基层图书馆对贫困地区的贫困状况、民情、文化状况等比较了解,在对村民进行技术教育和文化普及等方面具有优势。高校图书馆应该与基层图书馆合作开展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并合作开发当地的特色文化资源,以更好地服务于贫困地区。
我国高校图书馆在文化扶贫中的进程较慢,目前高校图书馆界对文化扶贫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高校图书馆还未在农村脱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要想使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措施真正落到实处,空有措施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政策法规等方面为文化扶贫措施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是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延伸和拓展,要想使其社会化服务良好运行,最需要的是政府的支持,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及资金支持。国外一些国家如美、英、法、日等在19~20世纪就已经出台了相关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法律法规[12]。我国政府层面应重视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工作,在相关的文化政策、教育政策中鼓励和提倡高校图书馆进行社会化服务。尤其是地方政府要把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技术和服务作为一种非常珍贵的资源,出台政策使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为当地政府、企业和居民服务。同时,应尽快出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文化扶贫的相关法律法规,打消高校图书馆在文化扶贫工作中的顾虑,使文化扶贫工作有法可依。
目前,高校图书馆隶属于所在学校,其开展活动及所需人、财、物均需所在学校支持。学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对于教育的投资拨款,所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理所当然的是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高校图书馆要更好地对外部开放,就必须打破现有的管理体制,让高校图书馆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健全馆长负责制。同时,寻求资金来源的多样性,如接受部分公益性资金。这样高校图书馆在文化扶贫中才可以灵活自如。高校图书馆也可成立专门的文化扶贫部门,对积极主动参与文化扶贫的馆员以鼓励、支持。
文化扶贫见效慢,不能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导致很多贫困地区的领导大多注重经济产业发展,忽略对文化的扶持,对居民文化素养的资金投入、精力投入低。很多贫困居民也更注重从经济上脱贫,思想上不认可文化的作用,抵触文化扶贫,还有部分高校领导、图书馆界人士对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主动性不强,认为文化扶贫不是高校图书馆应该参与的事情。因此,首先,应对各级政府领导进行文化扶贫意识教育,把基层文化建设列入领导考核指标中。其次,对居民开展思想文化教育培训,通过树立文化脱贫典型的形式,提高居民对文化扶贫的认可度,从而使居民积极主动提高文化素养。最后,一些贫困人口具有等靠要思想,脱贫后易返贫,要培养其积极向上的思想,寻求自主脱贫。
高校图书馆实施文化帮扶项目应以项目管理的思想来规划,要重视项目的前期调研,要深入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中间,获得第一手的贫困信息,要与当地的政府机构沟通交流,结合自己的资源和服务,从扶贫对象的选择、扶贫项目的选择到项目的实施都要精准。
文化发挥作用是一长期性工程,所以文化扶贫工作不应是一次性的,应具有持续性,应从制度保障、体系建设等各个方面建立文化扶贫的长效机制,保障一项文化扶贫能够连续进行。为提高文化扶贫的成效,要定期对文化扶贫效果进行评估,应成立一个由政府成员、图书馆代表和读者代表组成的评价组织[13],其中读者代表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就服务的内容、效率、读者满意度、资金运用效率等对文化扶贫进行评价。
“十三五”末期,我国进入了扶贫脱贫的冲刺阶段,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又要防止已脱贫户再返贫,我国贫困人群的情况将更加复杂,扶贫工作将更加困难。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初提出了乡村振兴计划,所以农村的脱贫,农村的发展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村民除了经济上、物质上的富裕之外,村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乡村文化的繁荣,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文化扶贫、文化繁荣是未来农村工作中尤其需要大力开展的方面。高校图书馆是文化基础部门,应该依托其丰富的资源、雄厚的人力资本、先进的技术,发挥其信息中心的优势、教育的优势,不断探索新的参与文化扶贫的方式,在农村脱贫、乡村振兴中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