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玉
摘要:句末“没”和“没有”的使用开始于元代,明代是其用法的重要分期。句末“没”和“没有”主要具备三种功能:一是否定功能,二是否定兼疑问功能,三是用于单独回答问题。句末“没”和“没有”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虚化,有虚化为语气词的倾向。
关键词:没;没有;句末;否定;疑问
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10-0113-03
王力先生在《中国现代语法》中提到句末的“没有”不能省略为“没”,即“连个规矩都没有”不能省略为“连个规矩都没”[1]。吕叔湘先生也认为问句末了或单独回答问题是必须用“没有”,而不可以用“没”[2]。但在现代汉语中的实际使用情况并非如此,“没”可以在句末使用。所以对这一现象展开具体分析,重点在于句末“没”和“没有”的对比分析。
一、句末“没”和“没有”的历时演变
(一)句末“没”的演变过程
通过对北大CCL语料库的梳理,“没”用于句末的用法最早始于元代,主要是元朝末年,在域外资料《老乞大谚解》中用例较多,例如:
(1)席子没。这的三个稿荐与你铺。
在(1)中是名词直接加“没”,表示对事物的否定含义,“没”的一般用法是在没后加需要否定的成分,元代出现了名词提到“没”之前的用法,这一用法在口语中使用较多。
(2)身上穿的也没。口里吃的也没。
(3)别个菜都没。只有盐瓜儿。
以上例子中的构成主要是名词性结构+也/都+没,这一构成主要是对名词性成分的否定,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否定,这其中的名词性结构一般情况下是语义上的极小量。
(4)你这店里草料都有阿没。草料都有。
(5)那里有井。那房後便是井。有辘轳那没。
例(4)和例(5)中也主要是对名词性成分的否定,但在名词和没之间,可以加入其他的成分,如语气词“阿”、指示代词“那”等。
元代这一时期,句末的“没”主要用于对名词性成分的否定,“没”的词性是表示否定的动词。
明朝时期,句末使用“没”的用法越来越广泛,在小说《醒世姻缘传》《喻世明言》《水浒传》中都有诸多用例。例如:
(6)他说害疼来没?(《醒世姻缘传》)
以上这个例句是动词性成分+来+“没”,其中“没”表示对整个句意的疑问,“来”用在动词性结构后作补语,表示来做某件事情。
(7)爷合狄大娘起来了没?(《醒世姻缘传》)
在(7)中,结构是主语+谓语+了+没,其中“了”表示的是已经发生的事情,表示一种已然事实,“没”是对整句已然事实的询问。
(8)宋四公道:“二哥,几时有道路也没?”(《喻世明言》)
(9)注子里有酒没?(《水浒传》第二十四回)
这里的“没”是用于正反问句的末尾,用“有”和“没”构成肯定和否定的并列,表示对事物存在的疑问。
明代用于句末的“没”既可以对名词性成分进行否定,也可以对动词性成分进行否定,只不过当对名词性成分否定时,“没”是动词,当对动词性成分否定时,“没”是副词。句末的“没”主要是出现在较为通俗的文学作品中。
清朝时期,“没”用于句末的现象较为少见。
(二)句末“没有”的演变过程
通过对北京大学CCL语料库的观察,发现句末“没有”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在《老乞大新释》中使用较为广泛。
(10)车子没有。这们的好下的。
以上例子中是简单名词+没有,这里是将“没有”后的简单名词宾语提前。
(11)这马上下衢都没有。
(12)盛草的筐也没有。
例(11)和例(12)中是修饰性成分+名词+都/也+没有,其中“都”和“也”表示对名词性成分的限定,整个句子具有一定的感情倾向。
(13)有辘轳没有。
这里的“没有”用于正反问句的末尾,是对名词性结构的询问,是对其存在性的疑问。
明代是“没”和“没有”历史演变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句末“没”和“没有”的语法也产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
(14)子中道:“瞒得多哩!俊卿自想么?”俊卿道:“委实没有。”(《今古奇观》)
以上例子中的“没有”是单独回答问题,可以只用“没有”回答问题,也可以在“没有”之前加上修饰的成分,如:委实、确实、果然等词,表示对“没有”程度的修饰。
(15)要一些歪样儿也没有。(《金瓶梅》)
(16)連人家影迹也没有。(《二刻拍案惊奇》)
以上这两个语料中,主要是修饰性成分+名词性成分+也+“没有”,这个结构表示对名词性结构的否定,有的在修饰性成分前加“要”,构成动词性的结构,有少量的语料在句子的前面加上“连”,起到强调的作用。
清代句末“没有”的使用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17)问相爷退了堂了没有。(《七侠五义》)
这个例子中是动词性结构+了+没有,其中“了”表示事实的已然发生,全句是对动词性结构的疑问。
(18)一点错处也没有。(《三侠剑》)
修饰性成分+名词+也+没有,这个句式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强调对名词性结构的否定。
(19)连点规矩也没有。(《七侠五义》)
这个例子是连+名词性结构/动词性结构+也+没有,这个句式是对整个句意的否定,“连”起到强调的作用,与明代相比,用“连”的语料逐渐增多。
(20)贼人说道:“没有,没有。”(《三侠剑》)
“没有”可以用来回答简单的问题。
通过对句末“没、没有”的历时梳理,可以发现两者在用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明代之前“没”和“没有”主要是对名词性结构的否定,明代,“没”和“没有”的语法位置发生了变化,可以对动词性结构进行否定。句末的“没”和“没有”主要有两种作用,一是否定,二是疑问。
二、句末“没”和“没有”的功能分布
句末“没”和“没有”的发展已有几百年,到现代汉语阶段呈现出较为规律的分布情况。
(一)句末“没”的功能分布
1否定功能
句末的“没”用于(连)……都……中,表示否定含义。
(21)里面一点动静都没。(六六《双面胶》)
(22)依我看,侬啥病都没。(白桦《淡出》)
在例(21)和例(22)中是名词性结构+都+“没”,两句都是受事主语句,名词性结构做主语,且主语一般表示的是极小量或全量,这个句式表达的是对极量的否定。如:例(21)句意是一点声音也没有,是对极小量的否定,而例(22)句意是什么病都沒有,是对全量的否定。
(23)人家洗干净的抹布,她借去,用完脏兮兮的扔那了,连句话都没。(《我们不要“大小姐”》)
(24)真是可怜呢!我连看我老婆换衣服的权利都没。(于晴《红苹果之恋》)
例(23)和例(24)中是连+名词性结构+都+“没”,其中“连”起到强调的作用,这一句式通常表达的是消极的感情色彩,如:(23)中的例句表示的是责备、不喜欢的感情,(24)中的例句强调的是一种控诉、不甘愿的情感。
2否定兼疑问功能
(25)方枪枪掉头往外爬,让我侦察一下李阿姨睡了没。(王朔《看上去很美》)
例句中是VP+“没”,这一句式是用否定形式对动作的实现与否表示疑问,例(25)中都是动宾结构+没,且语言较为口语化。
(26)“有商量没?”他心里没底。(市场报,1994)
“没”用于正反问句中,表示疑问的语气。
3单独回答问题
(27)夏天智说:“她们没发觉吧。”四婶说:“没。”(贾平凹 《秦腔》)
在例句中“没”用于回答简单的问题,在疑问句中含有“没”字,答句中的“没”与疑问句中的相对应,“没”的这一用法多用于对话中。
(二)句末“没有”的功能分布
1否定功能
(28)关东老人们有句口头禅:喇叭一响,啥事不想,秧歌一扭,愁事没有。
例(28)中是名词直接加上没有,表示否定的意义。
(29)天色已晚,家里一点菜都没有。(人民日报,1994)
(30)我感觉那段时间就是每天都在转动,几乎连休息时间都没有。(《鲁豫有约》)
这两个例句是名词性成分+都+没有,这一句式是对名词性成分的否定,其中的名词性成分是受事主语,可以在名词性成分之前加上“连”,起到强调的作用。
2否定兼疑问功能
(31)没事看看书,听见没有?(严歌苓《花儿与少年》)
例(31)是VP+“没有”,用否定的形式表示的动作实现是否实现的疑问。
(32)我说这些,你品品,有一句假话没有?(李佩甫 《羊的门》)
上面例句的形式是“有X没有”,其中的X是名词性结构,这一形式是由肯定和否定的并列构成的正反问句,句意是对名词性结构存在的疑问。
3单独回答问题
(33)“你受伤没有?”“没有。”(人民日报,1995)
上面问句中的没有可以用来作否定性的答复,与问句中的没有相呼应,且问句中的没有置于句末的位置。
4程度修饰的功能
(34)言念及此,精神大振,叫道:“耶律兄,咱们再去冲杀一阵。”耶律齐道:“再好没有。”(金庸《神雕侠侣》)
例(34)的结构是“再+A+没有”,这一结构是对“A”程度的修饰,表示程度极高,如例(34)的含义是非常好,好到一定的程度。
(三)句末“没”和“没有”的共现成分
句末“没”和“没有”的共现成分是指经常与句末“没”和“没有”搭配使用的语法成分,这主要包括“了”“过”两个成分[3],并且与“了”共现的比例明显高于“过”,而句末的“没”有时与“来”共现。
(35)“好可爱啊!”乃文,你看见了没?(于晴《红苹果之恋》)
(36)我被迫追问一句:“你吃了没有?”劳工说,吃了。(六六 《温柔啊温柔》)
以上两例中是动词性结构+了+没/没有,“了”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强调动作的结果,否定词“没”和“没有”表示对动作结果的疑问。
(37)楼上去过没?(张爱玲《小团圆》)
(38)在平原上,有一道菜,不知你听说过没有?(李佩甫《羊的门》)
例(37)和例(38)中是动词性成分+过+没/没有,“过”表示动作的实现,句末的“没”和“没有”是对动作实现的疑问。
(39)看过《马前泼水》的戏来没?(欧阳山《苦斗》)
以上例句是动词性结构+来+没,其中的“来”作动词性结构的补语,表示做某事的趋向,句末的“没”表示的是一种疑问的语气。
三、句末的“没”和“没有”的异同与发展趋势
(一)句末“没”和“没有”的异同分析
1相关句型的转化
句末“没”型疑问句大多可以转化为句末“没有”型疑问句。
例如:例句(40)看到没?可以转化为(40)看到没有?
句末“没”型的疑问句可以较自由地转化为反复疑问句,句末“没有”型疑问句则会受到一定的限定[4]。
例如:看到没?→看到没看到?/看没看到?
看到没?→*看到没有看到?/*看没有看到?
通过上述的实例可以发现,句末“没有”型疑问句转化为反复疑问句后,所产生的语料虽然符合语言规则,但在实际使用中很少出现。
在句末“没”/“没有”型疑问句转化为“吗”字疑问句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即在句末“没”/“没有”型疑问句中出现共现成分“了”“过”,否则不能转化。
例如:看到没?不能转化为:*看到吗?
看到了没?可以转化为:看到了吗?
这充分体现了句末“没”/“没有”与“吗”的不同,虽然两者的语法位置相同,但是“没”/“没有”是具有否定含义的副词,而“吗”是疑问语气词,两者的使用功能不可以等同。
由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句末“没”和“没有”在使用中的细微差别,以及二者与疑问词“吗”的不同。
2句末“没”和“没有”的异同
通过对句末“没”和“没有”发展过程的历时梳理,可以观察到句末“没”和“没有”的使用从近代汉语开始,最初用于对名词性成分的否定,明代功能扩展可以对动词性成分进行否定和疑问,清代“没”用于句末的语料较少,这一现象值得探究。
对句末“没”和“没有”的使用全面分析后,发现两者的基本功能相同,一是否定功能,二是否定兼疑问功能,三是用于单独回答问题。二者在具体的使用中也存在一些不同,句末的“没”主要是用于口语中,较为随意,而句末的“没有”则在书面语中使用比例较高,使用时较为正式。通过对北大CCL语料库的分析,发现句末“没有”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句末“没”。句末的“没有”还具有程度修饰的功能,且表示较高的程度。
(二)句末“没”和“没有”的发展趋势
1句末“没”和“没有”向语气词转化的倾向
语法位置的变化会相应地影响语法意义,“没”和“没有”由句中位置到句末位置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没”/“没有”的功能和性质。
近代汉语中否定词“没”与“无”密切相关,“没”是对“无”的替代。学术界一致认为语气词“吗”来源于“么”,而“么”来自“无”[5]。由此可以看出“没”和“吗”的相关联性。
通過相关的分析,发现处于疑问句末的“没”和“没有”,由于语法位置的变化,其否定含义逐渐虚化,词性也有由动词向语气词发展的倾向,但因为句末“没”和“没有”的否定意义仍然存在,这种情况下的“没/没有”并没有完全虚化为语气词。
2句末“没”的新功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语言的发展也越来越体现它的经济性原则,这使得句末“没” 的使用频率不断提高,并且具有一些新的功能。这主要体现为语用功能,表达了强烈的感情色彩,修辞作用较强。
(41)亲,你今天吃了没?(微博,2014-5-8)
(42)说你不换了新股“天房”了吗,搭成高楼了没?(厦门日报,2001-10-9)
例(41)是一种亲切的问候,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并不是询问真的吃饭了没有,表达方式较为随意、轻松,如果改为“你今天吃了没有?”,则过于正式,并且改变了原句的表达目的。
例(42)是对股民的报道,例句中的高楼并非现实中的高楼,而是一种修辞手法,借以说明股市的好,这里是对股民的调侃,表现出幽默和讽刺,若换成正式的“搭成高楼了没有?”则不能表达出这种强烈的感情色彩。
参考文献:
[1]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3]董贤玲.否定副词“不”“没(有)”与句末“了”同现关系的若干考察[J].语言学论文选集,2001(6):137—138.
[4]李艳.句末“没”从否定副词到疑问语气词的渐变[J].深圳大学学报,2010(4):131—133.
[5]徐时仪.否定词“没”“没有”的来源和语法化过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1):5.
(责任编辑:刘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