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 李琼
摘 要: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校园冷暴力关注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校园冷暴力开始被揭露出来。为此,文章通过对学生间冷暴力现象的描述,分析了常见冷暴力的类型及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校园冷暴力 德育教育 学生管理
一、学生之间的冷暴力现象
2011年,网络曝光了一系列教育乱象,引起了强烈的社会舆论讨伐,由此也反应了一些学校片面追求教育领域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伤害了未成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行为冷暴力”成了警示教育界的热词,给全国所有的老师敲响了警钟。于是,越来越多的学者、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和研究“教育冷暴力”现象。学校和一线教师成了关注的首要对象。其实,未成年人之间的冷暴力现象也普遍存在。
学生之间的冷暴力行为出现在学生接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他们或从语言上攻击对方,或通过QQ、微博、微信伤害对方,或在群体生活中制定不合理的口头制度限制对方,或是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绘画、字条等行为打击对方,以达到使对方伤心难过的目的。
王友强老师在《教育行为冷暴力初论》中,将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行为冷暴力按教育行为分为四个方面:教育言语行为冷暴力、教育网络行为冷暴力、教育制度行为冷暴力、教育其他行为冷暴力。很显然,这一分类主要针对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行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是教师的教育行为。而学生之间,小到学前教育大到高等院校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暴力现象。我们根据王友强老师的分类,也把学生之间的冷暴力现象分为四种类型:言语行为冷暴力、网络行为冷暴力、制度行为冷暴力、其他行为冷暴力。
二、学生之间的冷暴力类型
(一)言语行为冷暴力
言语行为冷暴力是使用嘲笑、侮辱、诽谤、诋毁、蔑视、恐吓、谩骂、贬损、威胁、负向预测、消极对比等伤害人自尊的不文明的语言,致使他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感受到痛苦或伤害。
学生之间往往会因为容貌欠佳、生理缺陷、性格缺陷、学业不佳、自身陋习等,引发言语行为冷暴力,给容貌欠佳或生理有缺陷的同学取不雅绰号,谩骂、侮辱学学业不佳的同学拖班级后腿,甚至威胁学业差的同学主动脱离学习小组或转校等。
(二)网络行为冷暴力
互联网时代,大多数同学每天都会接触互联网。有的同学为了表示自己对同学的不满,甚至为了打击同学,在微信群、QQ群里、朋友圈里、微博里发文字辱骂同学、诽谤同学,甚至上传一些带打击性的图片,亦或是在群里曝光同学的隐私,使负面消息迅速扩散。在精神上打击甚至摧毁同学。
(三)制度行为冷暴力
学生之间的制度行为冷暴力与教育行为冷暴力有很大程度的区别。后者主要是指学校、年级组、班级制定的正在推行的使一部分师生群体受到的规范化的不公平待遇的制度。而学生之前的制度行为冷暴力是学生之间为了孤立和疏远某个同学而经常采用的伎俩,这样的制度往往是口头的。如,规定群体里的每个人不准和某个同学接触;推选班干部时都必须选某个同学,不准选某个同学;班干部未经老师许可过度惩罚违纪同学的口头命令等等。学生之间的制度行为冷暴力以口头形式为主,具有时段性、临时性、不确定性的特点。
(四)其他行为冷暴力
言语行为冷暴力、网络行为冷暴力和制度行为冷暴力以外的冷暴力行为均属于其他行为冷暴力。如,翻白眼、冷笑、鄙夷、憎恶等面部表情;故意挤撞、比划鄙视的动作、刻意模仿等肢体语言;绘画侮辱性的作品张贴传播、写侮辱性字条传阅等图画符号,都属于其他行为冷暴力的范畴。
三、冷暴力对学生的危害
2017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99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讽刺(56.2%)、辱骂(51.4%)和嘲笑(50.2%)被受访者认为是最常见的三种校园“冷暴力”形式,60.1%的受访者认为校园“冷暴力”会在当事人内心留下阴影。留下什么样的阴影呢?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林丹华说:“如果在成长过程中,不被同伴接纳,甚至被同伴嘲笑,这会造成心理上深层次的伤害,比扇一记耳光带来的负面作用更大。”
其实,冷暴力对学生的危害笔者认为可以归结为两大类。
(一)退缩避让型伤害
这类伤害主要是指意志力薄弱或性格内向的孩子在长期遭受冷暴力后丧失自信变得自卑,形成退缩性格。面对任何问题都会采取回避措施;更有甚者出现自闭心理,沉默不言,把自己封閉在自我构筑的小世界里。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还击进攻型伤害
这类伤害主要是指长期遭受冷暴力者由于内心的不满和愤怒,在性格上发生大变化,变得暴躁易怒。他们如浑身扎煞起刺的刺猬,当其面对任何问题都会变得十分暴躁,甚至会出现带有攻击性的行为。
无论哪种类型都改变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要么懦弱的生活,要么仇恨的面对身边人事。更有不堪冷暴力伤害而选择轻生的。
四、开展系列主题班会,预防校园冷暴力
(一)拟定系列班会小主题
根据校园生活现状以及我们的教育目的,按序拟定六个小主题:校园暴力和校园冷暴力的区别极其危害、言语行为冷暴力现状及其危害、网络行为冷暴力现状及其危害、制度行为冷暴力现状及其危害、其他行为冷暴力的形式及其危害、如何正确面对遭遇的校园冷暴力。
(二)收集并巧妙运用素材
借助网络、各类媒体、学生实际校园生活依照主题收集素材。将收集的素材进行合理加工,变化成触目惊心的数据展示、身临其境的小品再现、娓娓道来的辛酸故事或震撼人心的视频等等。用不同的形式呈现以达到触动和教育学生的目的。
(三)精心设计主题班会方案
单一枯燥的说教式班会课总是收效甚微。因此,好的主题还需好的设计。六个主题班会应尽量采用多种方式呈现。如:辩论式、授课式、活动式、体验式、表演式、讨论式、反思式等等。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其中,与同学互动、与教师互动。
生活即教材,生活即教育。用身边的事例、数据启发教育学生,上好主题班会课从源头上积极预防校园冷暴力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友强.教育行为冷暴力初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31(2):1-5.
[2]张雪梅.教育语言暴力的调研报告[J].中国教师,2006(6):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