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俊
【摘要】高职院校的中医教学工作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应该不断革新当前的中医教学模式,结合中医教学的实际需求以及课程特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学生的见识,这样才能进一步优化中医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中医学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247-01
1.加强学生对中医知识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医药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从实践经验中总给出来,由实践上升为理论,归纳出方法,又回到实践中去验证,如此循环往复不断丰富和发展,无数中医药老前辈记下了他们积累的经验,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不少学生并不了解中医知识的自身价值,也没有重视中医教学工作,这样就会直接影响中医知识的学习质量。我们老师就有必要把中医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医,热爱中医。在多年的中医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总结发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展现。
第一,中医的自身特征就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从中医角度不难发现,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与环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人生天地之间,宇宙之中,一切生命活动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中医辨证论治,是指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关系,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这与哲学理论中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相一致。第二,中医学重视预防。中医养生最高境界是“治未病”。早在《内经》中就有了“治未病”的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说:“不治已病,治未病……”。孙思邈认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要正确处理好医疗和预防的关系,推行“三级预防”。现在世界人口老龄化,人的寿命延长、人口数量巨增与预防医学的发展关系最为密切。
2.把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结合在一起
专才教育实际上就是指为了培养一些特殊专业人才进行的教育,中医专业的专才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并运用中医知识,还能培养出综合素质较强的专业人才。所谓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感情的陶冶。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是中医教育的必然选择。首先,中医治病的突出特点是辨证论治,他要求医生全面看问题,并且知识面广。辨证论治不仅用于药物治病,还用于食疗(即用食物治病)、心理疗法。其次,全球的疾病和死因结构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在复杂的生物、社会、心理等综合因素引起的“现代文明病”较为多见,医学模式也由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医学、社会医学模式。可见当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中医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西医知识,社会知识。再次,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现代高级专门人才首先应该是和谐发展、人格完整的人,其次才是所在中医学领域的专家。这种结合主要体现在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整合上。
3.重点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
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模式下,人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足够的关注,我国公民的综合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医生的道德素养有待提升。有一些医务工作者开药方、做手术不是根据病情的需要、从病人角度考虑,而是以自己盈利为目的,开“大处方”,做本来不该做的手术。患者把医生看作自己最重要最信任的人,为了让医生给他解除病痛,可以告诉医生他的隐私,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医生。作为一个医生必须作风正派,思想品德高尚,关心、体贴、尊重病人,成为患者可信赖的人,医生的一言一行,对患者都有很大影響。
4.革新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学习为辅,这样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另外,中医辨证论治对独立思考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改进教学手段势在必行,比如学生自学与老师教学相结合进行,课堂上,老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展开讨论,最后教师总结,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中医诊断、辨证等课堂教学,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诊断知识、方法,逐渐增强了独立思考、辨证论治的能力,同时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笔者在教学中注重上述四个方面的运用,收效良好,得到同行、专家的好评,也很受学生欢迎,现拿出来供同行参阅,当然教学改革的方法还很多,我将进一步致力于中医教学改革的研究,以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