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灿
【摘要】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当中的基础组成部分,对提高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是小学教育教学当中的重要工作,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要采用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 信息技术 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165-02
现如今,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促使我国教育教学制度及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小学的教育教学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及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广泛应用促使人们越来越重视相关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从而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质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形成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在此种教学现状之下,对小学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展开分析探讨显得更为必要。
一、信息技术及核心素养的概念分析
1.信息技术课程分析
随着人们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度逐渐提高,对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技术作为提高当代小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课程,对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信息技术技能,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对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加强完善课程教学体系,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2.核心素养概念分析
所谓核心素养指的就是学生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通过学习所形成的适应自身终身发展及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当前,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然成为社会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发展目标。同时,在核心素养的教学导向之下,我国的相关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及改进,这对于提高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水平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核心素养拥有三个层面,其中包括以基础知识及基础技能为基础的“双基指向”、以解决问题及总结方法的过程为核心的“问题解决指向”、以及以升华学习水平及学习思想为目标的“学科思维指向”。
二、小学信息技术科学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1.建立“趣味”教学目标
小学生正处于心智能力及学习能力的萌芽阶段。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无法对相关的课程内容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正确的认识到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当中,老师更要充分的发挥其教学引导职责,并且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学习心理,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为此,老师可以建立“趣味”的教学目标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小学生通常天性爱玩,且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因此,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性,比如在图片下载的教学当中,通过建立“寻找最美的星空”此类教学目标,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上网查找及下载学习,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进行“因材施教”
学生的家庭环境及自身学习基础的不同导致了其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此外,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的不同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认识,这都是不可避免且无法实现统一的,为更好的开展相关的课程教学工作,老师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就要加强对各个学生相关学习情况的了解,包括其家庭环境及教育背景的了解以及学习基础的了解等,从而做到“统一规划教学流程、差别对待教学主体”,实现“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具体教学方式,尤其要加强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的教学指导,从而提高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3.以荣誉感促进学生提高核心素养
荣誉感是学生在学习成果得到肯定时产生的一种喜悦的满足的心理感受,这就好比给了小学生一颗“糖果”一样,能够让学生在高兴的学习情趣当中,进行更好的知识学习。小学生的心理情绪往往非常容易得到满足。因此,老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当中,要通过适当的引入奖励机制,来对学生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奖励,从而激励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当中获取良好的荣誉感及“成功感”,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形成。
信息技术是一门重要的技术课程,且相关的学习知识及学习内容也比较枯燥,为进一步提高小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老师在对相关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通过建立“趣味”的教学目标、针对各个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荣誉感,从而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惠中. 基于“标准”的小学教师核心素养的培育[J].中国德育,2017(05):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