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巧
【摘要】互动课堂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师授课质量,得到了诸多小学老师的一致好评。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介绍了小学数学课堂中互动性的开展策略,希望为其他学科教师提供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 互动 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155-02
一、引言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不断的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形式都有了突破与创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呈现出高度互动的趋势。然而,在一些开放性的数学课堂上,教师经常发现以下问题:若学生思维活跃并且提出了一些创造性的想法,可教师本身难以从学生的角度进行理解与指导,可能会浪费学生的精力与思想,若老师一味的迎合学生想法,则可能被学生“异想天开,天马行空”的想法牵着鼻子走,偏离既定的教学目标,有些老师对学生的新思想不够重视,也会导致学生失去提升思维能力的机会。
互动课堂的有效开展需要建立在教师充分了解新课标教材以及学生学习水平的基础上,并且能够对数学课堂上的学生问题有足够的掌握力,如果教师能够正确、高效率的处理学生问题,则能够让数学课堂爆发新的生命力。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小学生数学课堂的互动性策略。
二、小学数学课堂互动策略
(一)合理提问,促进师生有效互动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体,通过对照课本讲解概念以及课本例题即可完成教学任务。然而,在互动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引动鼓励师生之间开展对话与互动,打破传统的单向知识灌输过程,活跃课堂氛围。在这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对话是指有效的对话,无效的互动既不能够激发学生思维,也会带来课堂时间的浪费。例如,如若在活动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互动而互动,提出了大量没有实际价值的问题,看似调动了课堂活跃性,实则并不能对学生的思维提升起到良好的帮助。另一方面,也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提出的问题范围太广,导致没有人能够解答,互动的效果并不好。因此,教师应当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设置具有深度的问题,创造有趣的情景,例如,在小学三年年级“分数”学习课程上,通过观察正方形的切割面积,能够得知“1/2>1/3>1/4”,教師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的结果,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不能够直接否定,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是否分母越大,这个数越小”,从而灵活的将课堂记录往深处引导[1]。
(二)探究学习,促进生生互动
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往往以师生互动为主,生生互动为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必须的形式,能够促进学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发挥主观性。学生之间往往互相熟悉,容易产生思维的碰撞。例如,在进行《正方形的面积》时,有的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能够利用学具等基础材料进行图形拼接与观察,但是基础知识掌握并不牢固,存在认知上的局限性,不了解如何计算正方形面积,以及如何将计算方式推广到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中;而有些学生能够快速理解书本基础概念的意思,但不知道如何摆放正方形,降低了课堂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先将问题放在组内交流,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进行轮流发言,教师在一旁提供指导与点拔,最后每个推选组长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根据汇报结果进行提问与互动,感受交流合作的快乐[2]。
(三)关注情感,促进课堂氛围融合
在新课标要求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互动性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往往是学习知识的互动,并未关注情感的互动。教学知识本质上仍然是抽象、理论的,情感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教学知识的抽象性,需要教师对情感进行引导,增加学生的体验。例如,教师可以灵活应用多媒体电子设备,在学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一章时,可以展示旋转木马、风扇等生活中常见的素材,采用视频播放的模式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课后练习过程中,积极欢迎学生前往办公室提问,老师也要主动关注学生的成绩变化,对症下药,从而保证数学成绩有所提高。
三、结论
在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根据书本的知识与内容,推动学生之间进行理论上的切磋与互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互动学习氛围;学生与学生也要加强沟通与交流,学会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情感上的互动提升课堂质量,让学生享受数学课程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郭英.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互动式对话教学[J]. 课程教育研究,2017(9).
[2]周海荣.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网络互动课堂学习研究[J]. 数学教学通讯, 20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