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醒
摘要:柳琴这个民族乐器大家庭中的高音乐器,能在民乐中有一份地位除了柳琴音乐创作、演奏贡献外,其乐器制作也功不可没。相较柳琴音乐创作与演奏,柳琴乐器制作的贡献却不为大家所熟知。本文介绍的正是以为对柳琴制作技术的改进做出贡献的大师孟宪洪,了解制作大师的艺术人生便于进一步研究其制作技术,有利于进一步传承柳琴制作,提高演奏性能。
关键词:柳琴 制作 民族乐器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5-0012-02
柳琴作为苏北鲁南地区的一个戏曲伴奏乐器,随着民族音乐的推广普及,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认识,也慢慢成为民族乐器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高音乐器。柳琴能从一个沿街乞讨的工具,发展成为现在高雅音乐殿堂的珍珠,离不开这个乐器的作品创作、演奏技巧和乐器制作三个环节的共同促进。而乐器制作又是演奏技巧和作品创作这两个环节的根本基础,没有一个完善的科学的乐器制作和改革过程,就不会出现现在大家所熟知的柳琴这个乐器的技巧和音色。
柳琴制作的研究与改革饱含了几代人的心血与尝试,而孟宪洪正是柳琴的制作与研革中一个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老师。现在很多改革的成果都已经应用到乐器中,并且被大家所熟知所习惯,但是孟宪洪却不为大家所知。为了研究其在柳琴乐器制作上的贡献,我们有必要先对孟宪洪的艺术人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孟宪洪出生在一个很普通平凡的家庭,他的父亲在当时的6057部队做后勤工作,负责部队营房的建设。老爷子一点都不懂音乐但是非常喜欢音乐,所以经常带他去部队看各种文艺演出,从小的耳熏目染也算对孟宪洪老师的音乐启蒙教育了。1958年大跃进街头演出宣传,对孟宪洪老师的影响很大,闲暇无事,孟宪洪老师会经常模仿他们吹拉弹唱。孟宪洪老师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品学兼优还经常参加文艺汇演,那时候买不起乐器,就买了一个大的拨浪鼓,用鼓做琴筒,杆上打两个孔插上两根筷子装上弦和码子自己做成了一把胡琴,自娱自乐的也像模像样。1958年开始学习吹笛子,于是买了笛子,那会没有老师教,也没有书学习,就开始跟广播里面的音乐学习吹笛子。1961年进入徐州第一中学民族乐队,乐队里有会拉二胡的,有会吹笛子的,就是没有会弹三弦的,于是孟宪洪老师自告奋勇开始弹三弦,一弹就是三年,为日后做弹拨乐打下了坚实基础。1962年,孟宪洪老师参加了全市汇演,结识了很多同年龄搞音乐的同学,大家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大大增加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不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为以后参加宣传队,组织文艺演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63年到1964年,孟宪洪在徐州市吹笛子已经小有名气,人又聪明能干,在宣传队的耳熏目染下,除了吹笛子其他的乐器也都能简单的弹几下。1965年,凭着自己的多才多艺,被特招进入徐州乐器厂当学徒工。当时乐器厂缺少可以校音的师傅,孟宪洪经过多年的锻炼,音准的感觉特别好,于是进厂后就马上担任师傅的角色,做着和师傅一样的工作,但是由于刚进厂,资历还浅,只能拿着学徒的工资。但是来到了乐器厂,孟宪洪感觉好像到了乐器的海洋,各种乐器应有尽有,不但可以看到别人如何做乐器的,而且可以亲手接触到乐器制作的每一个过程,还经常有国内的著名老师来厂里交流指导。孟宪洪本来就非常热爱乐器,现在更加有条件满足了自己的喜好。由于厂里刚刚开始和王惠然老师的合作,需要在厂里也有一个会演奏柳琴,可以鉴别柳琴的人,于是开始了柳琴演奏的学习。文革期间,孟宪洪参加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自导自演了很多节目,于是宣传队在整个徐州是也是小有名气,同时这些年的演出经历也为孟宪洪打下了非常坚实的音乐基础,无论是竹笛演奏还是柳琴演奏还是编曲、写总谱、排练都为将来走上音乐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66年,在徐州市文化馆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音乐的创作和编写,宣传16条写了歌唱十六条,词曲都是他自己创作的。1972年王惠然老师为了接待西哈努克亲王,需要演出,但是当时王老师已经从部队歌舞团下放到联队很久未碰琴,突然接到政治任务,练的时间很仓促,练得也很激烈,在演出最后一个音符的时候,弹片掉落,右手痉挛,不能拿起,之后再也不能弹琴。于是从1972年,孟宪洪老师就开始了柳琴演出和独奏工作了,平时也都基本从事柳琴的演奏工作了,通过和柳琴的更多的接触,对柳琴的演奏和性能上需要改进地方的体会也越来越多了。
1974年孟宪洪老师参加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招生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考试中,考官们考察了孟宪洪的柳琴演奏、竹笛演奏,都非常满意,但是面试中,另外还有一道题目:为什么要考大学?孟宪洪的回答是:在乐器厂工作并接触乐器很多年,所以想进入大学,系统的学习音乐知识,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对乐器的理解和提高乐器改革的水平。孟宪洪在校期间跟随闵惠芬老师的父亲闵季骞老师学习琵琶演奏,自己也多次找陈宏教授进行求教。陈教授是南师大音乐理论最好的老师,从德国留学回来,并且在国内音乐理论界都是比较有影响的人物,孟宪洪写了很多音响上、结构上的困惑的问题与他交谈,从陈教授哪里收到很多的启发,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在南师大求学中,孟宪洪负责班里艺术实践和各种演出活动,还参加了省接待外宾,省外办的演出任务,一起的独奏员还有现任江苏省歌舞剧院董事长:朱昌耀老师。他是二胡独奏员,笔者是柳琴独奏员,还有2个男女独唱演员,四人为接待外宾的独奏独唱小组,每周六都去外办演出,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在读书期间,孟宪洪在校内外分别带有2个学生,其中一个学生在1978年考入中国戏剧学院,现在是著名的京剧伴奏演员。孟宪洪根据自身代课经验总结,编写了一本柳琴教材,在1974年到1976年编写完成并被系里面用作教材留在学校,1976年毕业后,孟宪洪毅然选择回到徐州乐器厂继续工作。
回到了乐器厂以后,孟宪洪主要负责乐器的技术工作和乐器的改革,通过工作接触到了很多乐器改革大师和音乐名家,也正式开始了和王惠然老师一起进行柳琴改革,从四弦柳琴和半导体柳琴,24品发展到29品,竹品发展到镶铜品,琴轴由木轴发展到牛角轴,山口、琴码改革,柳琴的每一个改革,都离不开孟宪洪的身影。孟宪洪在乐器厂还发明了支架,把柳琴的整体重心位置抬高,平衡了柳琴的倾斜度,得到柳琴演奏者的认同,现在已经推广到全国都在用。由于柳琴弦的张力大,定弦难,还容易断弦,1980年孟宪洪借鉴小提琴的琴托,在柳琴上改革发明了微调,发明了微调以后很方便很快推向全国。后来又接触到其他乐器的改革:例如和前线歌舞团老倪同志改革双面板胡,为前卫歌舞团的中阮定做了六弦阮,这中间还改革过筒琴,但是沒有成功,低音拉弦乐器和四弦大胡,四弦低胡,但都未推广。孟宪洪还做过转筒笛子但是也没有成功,后来主要精力都放在柳琴的改革上,比如:电声柳琴,机械轴柳琴等。
1989-1990年,孟宪洪起草了全国柳琴行业标准,1998年参加了柳琴、扬琴标准和中阮标准的修订,这个活动是中国乐器协会和国家轻工部一起主办,从此规范了柳琴的制作的规范化标准。大面积的柳琴改革从1976年毕业之后和香港中乐团做了双共鸣箱柳琴还有6弦柳琴、7弦柳琴。后来开发了镶贝柳琴,就是在柳琴的背板后面用贝壳镶嵌上各种图案,既增加了它的美观,又可以遮盖柳琴木材上面的一些缺陷,这样的柳琴就叫镶贝柳琴。雕花柳琴,也是在背板上利用浮雕和半浮雕雕刻各种图案,增加柳琴的美观,具备收藏价值,不光是一个乐器,还是一个精美的工艺品。还有嵌银丝柳琴,和雕花柳琴一样的开发意义,还有琴牌头花的开发,从原来的木质的,又做成塑料的,玉头牌的,还有白玉的,绿玉的,现在还有骨质的。骨质的头牌有龙形的,有圆形牡丹花,和如意性牡丹花。
孟宪洪是原徐州乐器厂厂长,原徐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原孟氏琴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柳琴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乐器改革制作协会常务理事、民族乐器制作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1]。是全国柳琴标准的主要起草人,荣获中国民族乐器(柳琴)制作终身成就奖。
孟宪洪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音乐系,先后师承王惠然、闵季骞老师。长期从事乐器制作、改革及音乐演出,创作和教学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了柳琴、中音柳琴、五弦柳琴、双共鸣箱柳琴、六弦柳琴、电声柳琴、机械轴柳琴及其它民族乐器的改革与研制。发明了柳琴支架与柳琴微调。先后发表了《半导体四弦柳琴》《柳琴的沿革》《柳琴微调》《柳琴沙音的检查与排除》《柳琴弹挑教学中的“三相等”等十多篇论文,1976年编写《柳琴教程》。先后创作了二百多首音乐作品,其中三十多首分别在各级音乐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参考文献:
[1]孟建军.乐器制作界的全能型人才——访高级制琴师孟宪洪[J].乐器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