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百丽 佟国华
摘 要:最近10年以来,吉林省的大学生群体人数巨增,在国内高等教育普及率提高的同时也带给了社会保障部门难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吉林省社会保障部门头疼的问题,尤其在贫困大学生方面未能取得突出的成绩。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与逻辑分析法,对吉林省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调查总结出了其就业困难的因素,并且从政府、高校以及贫困大学生自身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吉林省 贫困大学生 就业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6(b)-0237-02
最近10年以来,吉林省的大学生群体人数巨增,在国内高等教育普及率提高的同时也带给了社会保障部门难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吉林省社会保障部门头疼的问题,尤其在贫困大学生方面未能取得突出的成绩。目前,对于吉林省乃至全国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甚少。而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不能缺少实践行动的同时,也不能没有理论的研究,理论研究有益于相关的部门以科学性的手段结合实际情况,解决吉林省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1 贫困大学生就业现状
近10年以来,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率一直处于下降的水平。而对于每年增长的大学生数量而言,这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问题。2016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毕业生达到699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而在2017年,毕业人数也达到了727万人,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对于全国各地的就业数据与就业率而言,许多专家都质疑其掺了一定的水分,声称实际上的就业率并没有公布的高。
而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其就业形势一样不乐观。贫困大学生因受到思维观念的影响,其不容易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而更多的是选择门槛较低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高校的资源。其次,相比于普通高校大学生而言,普通大学生有少数群体会选择毕业后创业,但是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其创业的可能性比较低。此外,由于贫困大学生一般出身于农村或偏远地区,其由于家庭经济环境的因素,在大城市的环境当中容易出现心理波动,给就业带来一定的方向错误。
2 贫困大学生就业困难因素分析
2.1 形式单一,可选择机会少
吉林省大部分贫困大学生在毕业以后,由于家境原因,因此其毕业后会直接选择就业。该群众的升学机会少,同时出现相比普通大学生就业率低的情况,其中包括了创业机会偏低。此外,在就业质量与可选择性上呈现偏低的情况,贫困大学生一般毕业后从事基层性的工作可能性比较大。其中的原因包括,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情况不理想,了解升学将给家庭带来更多的负担,此外,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该群体会以低门槛的方式进入到社会劳动力市场,寻找自己认为合适的工作。同时,由于该群体资金有限,对于创业的选择的可能性较少,其会先顾忌家庭的财产是否会因创业而付之东流,从而就造成了贫困大学生创业率低的情况,也就只能选择基层的工作以解决就业问题。
2.2 贫困大学生内在性因素影响
贫困大学生由于自身的素养不足,也是造成其就业困难的原因所在。该群体出现内在层面问题,主要在于社会认识面差、社会责任感不强以及缺少创新思维等,上述系列内因素影响着贫困大学生在就业时候的综合表现能力。造成该群体自身素养不足的原因来自于经济社会的影响,也有高校的因素在内。由于我国的就业人口与日俱增,同一个岗位竞争性比较强,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其没有过多的时间耗在岗位的竞争之上,其毕业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到一份工作,以解决生存的问题,所以存在对高端市场人才竞争上存在不足,转而纷纷流入了低水平市场。此外,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素养方面存在不足,其教育培养的观念不以人为本而进行,在以制度化培养专业知识的同时没有拖以合理的方式,不能培养其心理素质方面的水平,从而不能提高贫困大学生在经济市场上的适应程度。
2.3 用人单位没有适当重视贫困大学生
在用人市场上,用人单位首先考虑到经济回报的问题。因此,其通常会设置比较高的就业门槛,其中很多企业都设置了2年左右的工作经历设置。这对于应届贫困大学生而言,是一道跨不过的门槛。此外,有个别单位要求的学历过于高,这也提高了贫困大学生群体在缺少升学机会情况下设置了门槛。因此,在该群体毕业的时候往往找不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该群体能找到的工作,不少为私营企业岗位,私营企业运营的时间短、规模小以及具有社会福利待遇差的特点,也就造成了该群体选择了一份没有社会保障与薪水低的工作,通常还会因私营企业的制度与规范性差而造成劳资纠纷,给贫困大学生带来生活上的压力。
3 提高贫困大学生就业率的对策构想
我国每年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社会热议的话题,解决该问题是一项重大的工作,唯有国家、社会以及高校共同合作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此外,贫困大学生为特殊的群体,国家各部门、社会与高校更应关注该群体的就业情况,以各种有效的措施提高其就业率,以间接解决人民贫困的问题。
3.1 建立完善的贫困大学生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实行的经济市场如同其他国家一样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其出现缺陷与不足的时候政府应加强适度对市场的干预,从而提高市场的配置能力,以提高市场的竞争力,从而提升市场对人才的吞吐量。就目前的市场经济形势而言,政府部门应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加速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与覆盖面,以此来解决大学生乃至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区域的发展之上,应将长期以来重点发展的地区之目光分配一些到山区以及农村地区,加强乡镇化发展的步伐,从而缩小城市与乡镇之间的差距,以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大学生拥有更好的就业环境与机会。
其此,应加强规范人才市场用人单位的招聘门槛,通过合理的指导方法引导用人单位以正确的门槛招聘剛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对于贫困大学生应加强帮扶的意识。
3.2 贫困大学生应改变自身观念
如上述贫困大学生自身的素养,对于毕业后的就业具有影响性的作用。大学生应积极挖掘自身的不足,排除自身不足的思想观念弊端。从而进一步认清时势,耐心等待机会以获得更好的职位。
3.3 高校应明确经济市场的需求而培养人才
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定位也很重要,其能影响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高校应根据经济社会的需求而开办具有特色性的专业,以特色的教学来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是教学当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课程的设置之上应着力落实更多更深的实践内容,做到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此外,高校应与用人单位构建出有效的体系,做到优先推荐贫困大学生到社会中好的岗位。另外,高校应分辨出企业的优劣性,对于评价较差的企业应避免推荐学生到其岗位工作,以保障贫困大学生的根本利益。
4 结语
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一直是国家与社会关注的问题。如不能将此问题完善的解决,那么将不利于我国的脱贫事业发展。因此,政府、社会以及高校应采取一定的措施,针对贫困大学生的现状落实办法,加快解决吉林省贫困大学生脱贫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晓晓.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1):71.
[2] 李永端,王仙玲,杨波.多元文化背景下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34(3):25-27.
[3] 胡远远.高校就业困难大学生就业特点分析及对策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6):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