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丽敏 范建谊 王菲 苏晓霞 周洪
[摘要]目的:探讨慕课教学模式在本科生口腔正畸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定2013级口腔医学专业41名学生为实验组,采用慕课教学+传统教学方式,对照组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2012级40名学生。通过客观考试答题和主观问卷调查对慕课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及格率为97.56%,对照组及格率为9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80分以上为68.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问卷结果显示,90.00%以上的学生认为慕课教学法有助于加强学习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及临床综合分析能力。结论:慕课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教学利于提高口腔正畸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慕课;传统教学;口腔正畸学;教学模式;本科生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8)09-0130-04
Application of MOOC Mode in the Teaching of Orthodontics
GUAN Li-min,FAN Jian-yi,WANG Fei,SU Xiao-xia,ZHOU Hong
(Department of Orthodontic,Hospital for Stomatology,Xi'an Jiaotong University,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of Shaanxi Province for Dental and Maxillofacial,Xi'an 710004,Shaanxi,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OOC mode in undergraduate orthodontic teaching. Methods 41 undergraduate students from class of 2013 Oral Science program were set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were taught by MOOC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Students from class of 2012 taught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were set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MOOC mode was evaluated by examination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The passing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7.56%,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95.00%,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passing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68.29%,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45.00%, P<0.05). More than 90.00% of the students believed that MOOC was helpful to improve their learning autonomy, efficiency as well as comprehensive clinical work ability. Conclusion As an ancillary strategy for traditional teaching, MOOC mode benefits the improvement of orthodontics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MOOC; lessons-based learning; orthodontics; teaching mod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口腔正畸學是口腔本科生临床教学必不可缺的一门重要课程,知识点多,广泛牵涉生物力学、材料学、美学、心理学等学科内容[1]。由于学时所限,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很难完全理解掌握课堂知识,达到理论和临床的贯通,需要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深入学习消化。而慕课(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s,MOOC)[2]这一新型教学方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它所具备的自由性、开放性的特点,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现学生的自我提升[3-4]。
为了提高口腔正畸学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口腔正畸学课堂理论教学和课余自学二者的衔接,将慕课教学引入2013级口腔正畸学本科生教学,初步探讨了慕课教学模式在口腔正畸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正畸学多元化教学方式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2013级口腔医学专业学生41名为实验组,采用慕课和传统教师授课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Lessons-based learning, L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并与未采用慕课教学法的2012级40名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对照组)的考试成绩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1 传统教学方式(Lessons-Based Learning, LBL):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以《口腔正畸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为教材,共56课时,大课和实验课各28学时。
1.2.2 慕课双轨教学方式:除以上传统教学方式外,增加《口腔正畸学》慕课学习。
1.2.2.1 慕课内容:学生登录陕西省高等教育MOOC中心,选学《口腔正畸学》慕课,该课程由西安交通大学正畸科2016年录制推送上线。课程包括正畸学概论,面部美学,各类错牙合的治疗,预防性矫治等。共计12课时,每次课程时间约10~15min。
1.2.2.2 教学方式:①课前慕课学习:学生登录平台注册,依照教学计划,观看各章节正畸学慕课视频,初步了解每节课相关内容,收集整理疑难问题,上课前交给代课教师;②课堂教学:教师系统讲授正畸学知识,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重点讲解;③课后总结性学习:学生在课后,根据自己课堂知识掌握情况,自主安排慕课相关视频的观看时间与地点,完成课后习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一步分析评估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为了督促学生进行慕课的学习,将学生慕课上线时间与慕课测试成绩计入考核。慕课与大课授课同时进行,每周学习一节内容,3个月完成12个学时的课程。
1.3 评价方法
1.3.1 客观评价:闭卷考试,与未采用慕课教学的2012级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对比。
1.3.2 主观评价:调查问卷形式,课程结束后,以问卷的形式就慕课教学在学习主动性、学习效率、互动交流能力等方面调查学生的意见。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8.0对两个年级考试成绩及格率及优秀率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考核评价结果:实验组及格率为97.56%,对照组及格率为9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80分以上为68.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1份,回收有效问卷41份,回收率为100.00%。结果表明,学生普遍认为慕课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口腔正畸学的学习效果。具体情况见表2。
3 讨论
3.1 口腔正畸学传统教学模式引入慕课教学的可行性:口腔正畸学是一门临床实践及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牵涉多个学科内容,基础理论多且抽象。另外又由于缺乏临床实践,直观性差,学生很难理解口腔正畸学內部逻辑联系,不易达到理论和临床的融会贯通,从而导致正畸学学习效果的不理想[5-7]。因此,有必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深度知识点的学习。在以往的正畸教学中,除了传统教学方式(LBL),也曾尝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教学模式。LBL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全程灌输式教学方式,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体系,但由于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知识,学习主动性不高[8]。而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模式,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9-10],主要应用于有关病因分析、畸形诊断以及治疗计划制定等内容的学习,仅针对个别重点内容进行PBL教学。与以上两种教学模式相比较,慕课由于其独有的特点,可以弥补以往正畸教学的部分不足:①可重复性,传统教学和PBL教学都不具有完全可重复性的特点,学生如果课堂上没有跟上教师的进度,没有掌握要点,课后不易弥补,而慕课可以通过反复播放与观看,弥补课堂知识掌握的不足;②形象性,正畸学理论知识点多,学科交叉多,特别在有关生物力学的内容,更是晦涩难懂,慕课学习将抽象的理论转化成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教学内容具体生动,利于学生理解掌握;③机动性,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完成知识点的学习,慕课打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使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节奏,可以充分利用茶余饭后的零散小块时间进行学习;④主动性,慕课注重师生互动及学习者自身体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11]。传统课堂教学+慕课教学的双轨教学方式,为口腔正畸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本科生教学思路。
3.2 慕课教学模式在正畸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在2013级本科生的正畸教学中,除传统教学方式外,增加了慕课教学。教学实践表明:幕课教学的引入,提高了口腔正畸学的教学效果。实验组优秀率(80分以上)为68.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同时显示,88.00%以上的学生对MOOC教学感兴趣,认为此慕课教学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各类错牙合畸形矫治章节的教学,大课共安排4课时,但是错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每一位患者的矫治设计都有所不同.同种表现的错牙合可以有不同的矫治设计方案和矫治技术治疗。在课堂相关章节的教学中,由于时间所限,教师只能进行全方面初步讲解,学生仅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很难在病例分析中做出完善的诊断和矫治计划。因此在相关慕课的内容中,分别针对牙列拥挤,深覆盖,深覆牙合,反牙合等常见错牙合,以动画、临床病例展示、PPT等形式在错牙合临床表现、诊断、矫治原则和治疗等方面进行深入详尽的讲解,为学生提供相对自由的学习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两组学生考试试卷的比较,可以看出在基础简答题和病例分析题上,2013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2013级学生在临床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较2012级有所增强。问卷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愿意接受慕课学习方式,认为慕课的学习有利于加深自己对课堂基础知识的理解,丰富相关临床知识,加深对正畸学内部逻辑性的把握,提高正畸学学习的兴趣。特别提出慕课碎片化的学习时间,灵活性的学习地点可以使自己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慕课的学习可以弥补正畸课堂学时少,专题讲解不深入的缺点,作为正畸学课堂的辅助教学,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口腔正畸学理论知识。
3.3 本次慕课教学的特色和存在问题:当前网上大多数的慕课缺乏明确目标定位,课程设计等方面同质化问题严重,学生很难进行筛选,自学时往往会浪费较多的时间[12]。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慕课授课内容的选择、课前学习指导、课堂教学组织、课后答疑等教学环节进行新的规划。所选慕课内容是由正畸教研室各位老师集合多年教学和临床经验设计制作的。与网上慕课相比较具有如下优势:①网上口腔医学的慕课相对较少,特别是口腔正畸学慕课,学生选择范围很小;②本次慕课内容是针对在校学生和正畸进修医师设计制作的,与正畸学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基本相符,课程进度基本一致,针对性更强;③医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使得有些国外优质慕课不能全盘接纳。孙娟等[13]认为,医学生除了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外,具备一定的本地化知识,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地医疗发展需要。口腔正畸学有其自身学科特点,它与美学、心理学关系密切,东西方审美的差异,心理需求的不同,地区文化经济水平的不同,都会对错牙合矫治目标产生不同影响,从而影响到矫治计划的拟定。例如对于骨性错牙合患者,在国外多是通过正畸正牙合联合治疗解决,而在国内大多数患者还是选择正畸的代偿治疗。本次制作的慕课当中,对于这些代偿治疗都有不同程度病例展示,利于学生从不同层面更好地理解错牙合的矫治,丰富自己的临床知识。在教学环节设计中采用课前学生自主进行慕课学习,收集整理相关疑难问题;在课堂中,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全面系统学习正畸学课程,并与带教老师讨论交流在线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课后还可以通过慕课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难点的复习,完成课后习题。通过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引导与监管,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授课时间的利用效率,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锻炼。通过本轮的慕课教学,总结慕课教学需要注意的环节:慕课的学习效果离不开教师的监管,在前两节的慕课学习中发现慕课教学效果较差,课后习题完成率低于40.00%。于是将慕课的测试成绩纳入考核,加大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监管,后期学生慕课的线上时间和慕课测试都有了显著提高。在规避慕课学习不诚信的这一通病上,通过在小课教学当中加强对学生慕课相关内容的提问和讨论。以上这些举措,加强了慕课的学习成效。因此,要满足学生差异化学习需求,保证教学质量,就需要发挥课堂和慕课教学的各自优势, 将实体的空间与虚拟的空间相结合,将适当的教师监管与慕课学习的灵活性自主性相结合[14-15]。
口腔正畸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直是口腔正畸学教学改革的方向[16]。任一种教学方式单独实施均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将线上慕课和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将课堂的知识传授与课后的知识内化相结合的双轨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本次教学实践表明:慕课作为传统课堂辅助教学,有助于口腔正畸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游清玲,钱玉芬,沈刚.本科阶段口腔正畸教学模式与质量管理初探[J].上海口腔医学,2011,20(3):324-327.
[2]陆慧,王建明,陈峰.“慕课”风潮下我国医学教育网络化发展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4,8(4):160-163.
[3]孟宪梅,周兰姝,陈晓莉.高等护理教育慕课构建思考[J].护理学杂志,2015,30(15):76-78.
[4]于海燕.MOOC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0):248-249.
[5]贾海潮.本科生口腔正畸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7(9):55,77.
[6]宿洪丽.口腔正畸学临床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7,44(1):41-44.
[7]冯雪,李菲菲,丁寅.关于口腔正畸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15):1294,1313.
[8]王爽,王晓荣,邹蕊,等.以标准病例为基础的PBL与LBL在口腔正畸学教学中的结合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8(4):104-106.
[9]潘旭,胡明华,米丛波,等.PBL+OTD双轨教学模式在口腔正畸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11):928-929.
[10]呂海鹏,韩冰,余擎,等.多学科联合PBL教学在本科生牙体牙髓病学教学中的初探[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14):1204-1207.
[11]李楠,白宏英.医学慕课资源辅助传统《神经病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6):89-91.
[12]刘文华,王晓雷,韩先杰.“慕课”对传统教育的影响及其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326-328.
[13]孙娟,郑曦,仲秋艳.慕课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6,37(3):92-95.
[14]刘志军,冯永华.课堂教学变革的反思与重建——“慕课”背景下课堂教学变革的思考[J].教师教育学报,2014,1(3):53-63.
[15]王韵,高明奇,白洋,等.“慕课”教学法在临床药理学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6):15-16.
[16]车晓霞.目标导向教学理论对口腔正畸教学的启示[J].口腔医学研究,2009,25(6):795-796.
[收稿日期]2018-05-17 [修回日期]2018-07-03
编辑/朱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