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工业化的产物,意在批量培养各种各样的产业工人,班级授课制是其典型的操作模式,它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这种模式从一开始就和因材施教相互矛盾。如何实现班级授课制环境下的因材施教,至今为止,未见非常成功的案例。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 “课堂革命必须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大数据技术通过学情数据采集,结合人工智能,为个性化、多样化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撑,因材施教便有了抓手 (见图1)。
图1
长期以来,我们的校本教研关注最多的是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对学情分析的关注却远远不够。PCK理论指出,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同时拥有扎实的学科知识 (可传授的知识)、丰富的学科教学知识 (一种实践性知识)和精准读懂学生的知识 (见图 2)。
图2
套用这三种知识分类来看,长期以来我们关注最多的是学科知识,以学科教学专业杂志的论文统计来看,70%左右的论文还只是属于学科知识层面,例如一个问题的商榷、一个习题的多种解法等;涉及学科教学知识的文章约占20%,例如新课如何引入、难点如何化解等,通常以案例的形式出现;涉及精准读懂学生的论文很少,究其原因是若要读懂学生,必须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并提出教学决策,这种调查工作量巨大,而且文章会占用很多版面(见图 3)。
图3
教学过程中的作业、问卷和测试是最常态化的学情诊断环节,教师主要是通过手工画 “正”统计来完成的,这种统计方式占用教师大量的宝贵时间。近年来出现了网上阅卷系统,使统计效率极大提高,但是网上阅卷存在致命的缺陷,就是纸面没有批改的痕迹,这对教学带来很大的不便,很难通过网上阅卷系统实现学情数据的常态化采集。江苏省梅村中学通过 “高中生学业诊断与评价改革的行动研究”的省级课题,历时五年多,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发出 “极课大数据系统” (以下简称 “系统”),成功地解决了学情数据的常态化有痕采集难题,使教师的工作方式进入一种新的状态。
系统采用二维码识别学生的身份,每次作业、问卷和测试时,学生只需粘贴自己的二维码即可。作业、问卷和测试卷可由WORD文档一键导入系统,并给每个题目赋分、赋知识点,系统自动生成PDF文件,打印后分发给学生。主观题与客观题合在一份作业纸上,大大节省了用纸成本。客观题系统自动批改,主观题教师手工批改,然后通过数据采集仪,自动扫描采集数据。实践表明,五十份作业、问卷或测试卷,一分钟即可采集完成,极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数据采集的正确率为百分之百,2015年12月26日《无锡日报》作了专门报道: “一个班学生作业一分钟完成诊断”(见图 4)。
图4
1.多维度学情数据报表。与学情相关的所有数据保存在云端,通过手机、平板和电脑可以随时随地查阅。 (1)学情报表:学情表格、分数段分布、试题难度与区分度、年级大题均分对比表、年级小题均分对比表、小题做答详情表、知识点均分对比表、班级小题答错名单。 (2)学科追踪:班级作业或测试得分率趋势图、班级知识点情况 (薄弱知识点)、学生分层 (优秀、中等偏上、中等、中等偏下、较差)。(3)学生追踪 (对关注的学生进行跟踪分析) (4)往期学情 (作业、测试),凡经过系统采集的数据自动进入校本题库 (见图5)。
图5
2.数据驱动的精准纠错。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是要对上一次的作业或测试进行纠错性教学。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还是按照题号的次序进行评讲,这种教学行为没有教学重点,效率低下。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来看,必须抓住典型性错误,离散性错误课堂上无需评讲。利用系统提供的学情综合报表,所有教师都可找到评讲的重点。通过数据驱动的精准评讲提升了评讲的效率、从而增加了新课教学的时间,整体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数据驱动的精准辅导。在班级授课制环境下,无论教育技术多么先进,无论教学方式如何改变,教师的教学定位永远是针对大多数学生。一次课堂教学,由于教师的原因或是学生本身的原因,必然有少数学生未能真正掌握相关知识。因此,课后的个别辅导是必需的,但课后辅导只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亟待解决的是课堂教学中那些非典型性错误、或称为离散性错误问题,通过系统提供的逐题分析,能够查看到每个题目有哪些人出错,以及其作答的图片 (系统在数据采集时保留了作答有错误的图片)、错误的归因,从而可以实现精准的个体辅导,实现因材施教 (见图6)。
图6
4.个性化教学资源推送。不难看出,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和精准辅导,主要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去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但如何站在学的角度,让数据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系统开发了 “一键导出错题”的功能,学生只需在手机APP或电脑中下载平时收入的错题,再打印出来,极大提升了错题整理的效率,让学生实现在反思中学习。
笔者认为,大数据最大的价值在于个性化教育资源的精准推送。通过常态化的有痕数据采集,一方面让系统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科题库;另一方面,系统掌握了每个学生的学业情况,知道了每个学生的薄弱点,通过一定的算法,就可以为每个学生定制并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如一个习题、一份作业、一份测试、一个微课或一个辅导教师。这样就能够更好地破解教师一对多的难题,更好地使学校教育走向因材施教。这个设想在2017年的暑假已经成功在实现,江苏省梅村中学的两个年级的数学暑假作业实现了系统自动推送,每个学生的暑假作业都不相同,未来教学资源的个性化精准推送将进入常态化。
提升教育质量,首先要提升国家课程的质量和效率,当一所学校还是在靠延长时间获取质量的时候,素质教育是很难实现的。如果在不增加教学时间投入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国家课程实施的质量,那么教师就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通过“全覆盖、常态化——依托极课大数据开展精准化教学”的应用实践,较好地实现了学校教育中的因材施教,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数据意识、学校的教育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目前,这项教育改革已经共享并惠及到全国三千两百多所基础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