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季 杨 靖 刘安昌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药学部,山东 青岛 266000)
有报道〔1〕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抑郁症患病率高达7%~10%,并且逐年增加,近10年检出率增加约20%。该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因此医学工作者不断探索该病的治疗方案。去甲肾上腺素(NE)及 5-羟色胺(HT) 重复摄取药物(SNRIs)是治疗老年抑郁症的常用药物,以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为代表药物,但对二者疗效的认识存在异议〔2〕。本研究观察这两种药物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5-TH、NE的影响,为临床更合理选择药物提供依据。
1.1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齐鲁医院救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07例,依据抽签结果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5例,男24例,女31例;年龄60~77〔平均(68.21±5.74)〕岁;体重指数(BMI)(21.23±1.45)kg/m2;病程3~52〔平均(16.73±5.35)〕个月;依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判断病情程度〔3〕:轻度17例,中度25例,重度13例。对照组52例,男25例,女27例;年龄60~79〔平均(68.05±6.37)〕岁;BMI(21.14±1.52)kg/m2;病程3~50〔平均(16.63±5.68)〕个月;病情程度:轻度15例,中度26例,重度11例。两组性别、年龄、BMI及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1纳入标准 ①符合《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3〕;②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排除及剔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心、肝、肺、肾及血液、内分泌系统疾病、肿瘤患者;②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③严重痴呆、智力障碍及意识障碍者;④存在自杀倾向者;⑤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及药物、酒精依赖者;⑥临床资料不全,未按医嘱治疗者。
1.2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开始治疗前停服其他抗抑郁药物,并给予为期1 w的药物清洗期;之后均给予心理辅导干预等常规干预。对照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文拉法辛(生产商:上海新亚药业闵行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248),用法:初始计量75 mg/d,依据病情调整,最大不超过140 mg/d,1次/d早晨顿服。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度洛西汀(生产商:上海上药中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263),用法:初始计量30 mg/d,依据病情调整,最大不超过60 mg/d,1次/d,早晨顿服。均连续治疗8 w。治疗期间不用其他抗抑郁药物,由护士督促定时、定量服药。
1.3观察指标 ①HAMD;②实验室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BDNF、5-TH、NS,试剂盒均产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③不良反应: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第①、②项指标治疗前及治疗2、4、8 w各评估或检测1次;第③项指标治疗2、4、8 w各评估1次。
1.4疗效标准 按参考文献〔3〕标准制定,以HAMD减分情况评定,痊愈:减分率≥75%;显效:50%≤减分率<75%;有效:25%≤减分率<50%;无效:减分率<25%。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痊愈20例,显效16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2.6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6,P<0.05)。
2.2两组HAMD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P<0.05)。见表1。
表1 两组HAMD水平比较分)
2.3两组血清BDNF、5-TH、NE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不同时间点的血清BDNF、5-TH、N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血清BDNF、5-TH、NE水平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升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BDNF、5-TH、NE水平比较
2.4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12例,分别为胃肠道反应3例、头晕2例、出汗2例、肢体震颤1例、乏力2例,嗜睡2例,TESS评分为(3.13±1.21)分。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10例,分别为胃肠道反应3例、头晕1例、出汗1例、肢体震颤1例、乏力2例,失眠1例,心动过速1例,TESS评分为(3.01±1.14)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抑郁症的发生与生物学、遗传、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其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但其发生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单胺递质失调学说是目前指导临床治疗的主要理论〔5〕,该理论认为中枢神经递质5-HT、NE、多巴胺(DA)表达水平及受体功能降低与抑郁症的发生关系密切。近年来神经营养学说逐渐兴起,该理论认为情绪异常是神经网络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异常所致〔6〕,故而调整神经网络恢复正常也具有抗抑郁作用〔7〕。BDNF是研究较为透彻的神经营养因子,主要在神经元合成,后经顺序性轴浆输送至轴突末梢而发挥生物效应〔8〕;同时其也可由靶细胞合成分泌而起到营养、保护及修复神经元的作用,一定水平的BDNF表达被认为是神经网络正常稳定的表现。研究〔9〕显示血中BDNF表达水平与抑郁症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而改善情况与疗效呈正相关。
目前指导临床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是单胺递质失调学说〔5〕,在此理论指导下应用5-HT再提取药物(SSIR)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该类药物靶点相对单一限制了临床疗效,且诸如曲舍林等存在损害认识功能等不良反应〔10〕。越来越多的医者倾向应用SNRIs,该类药物对5-HT、NE两种神经递质浓度具有调节作用,临床疗效较SSIR有明显提升,且不良反应更轻,临床应用越来越多〔11,12〕,但对其中两种代表性药物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疗效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费锦锋等〔13〕的研究显示这两种药物的疗效相仿。姜芳等〔14〕认为度洛西汀抗抑郁作用更强。也有人认为文拉法辛似乎更具优势,不同的争论有助于加深对这两种药物的全面认识,更好地服务于临床。现阶段尚缺乏主要针对BDNF调节的药物,但各类抗抑郁药物给药后能通过不同途径影响该因子的表达。例如:地塞米松可翻转皮质醇介导的BDNF表达抑制〔15〕;5-TH的生物效应由BDNF介导,二者具有协同作用,而SSIR等增加5-HT活性的药物可提高BDNF的表达〔16〕。此外,NE选择性重摄取抑制剂、非典型性抗抑郁药物也有提高BDNF表达的作用。本文在比较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这两种药物临床疗效的同时,观察他们对血清BDNF、5-TH、NE影响的差异,有助于更深层次了解两者的不同之处。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及HAMD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度洛西汀抗抑郁作用优于文拉法辛,支持姜芳等〔14〕的论点;度洛西汀能更有力地调节脑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递质恢复,优于文拉法辛,这应该是观察组疗效更好的重要机制。此外,本研究还观察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未表现出明显差异,与相关研究〔17〕结论认为度洛西汀不良反应更小并不一致,但也可能因样本例数较少的因素,需要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