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城校园室外交往空间活力评价及提升研究

2018-12-26 01:10姚翔宇张卓建江屹东吴刘阳李霄鹤黄启堂
中国城市林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象限活力重要性

姚翔宇 张卓建 江屹东 吴刘阳 李霄鹤 黄启堂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 福州 350002

校园室外交往空间是校园美化景观的基础,是校园文化的载体,也是校园品质的体现。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空间位置分类、活动类型分类和空间形态分类[1-3]。考虑到大学校园内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空间形态纷繁复杂,研究者往往依据空间位置将校园室外交往空间分为附属型交往空间、独立型交往空间和连接型交往空间[4]。如何用更好的设计方案建设校园交往空间,让使用者积极融入到环境中去是当下迫切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空间活力评价进行了一系列研究[5-9]。与城市空间活力的研究相比,校园空间活力的评价研究较少,可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本次研究旨在通过频度统计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对所收集到的有关校园交往空间活力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构建一套校园交往空间活力评价体系,并以此对闽侯大学城校园室外交往空间活力进行重要性与满意度分析,揭示各方面对校园交往空间展示的期望,为校园空间景观展示规划提出科学建议,为提升校园交往空间活力提供借鉴。

1 研究区域概况

本研究选取福州大学城为校园室外交往空间活力评价及改进的研究对象。大学城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在乌龙江的南岸,西邻京福高速公路,东邻316国道,交通便利,地理环境优越,有工科、理科、医科等8所学科迥异、类型不同的本科高校坐落其中,有利于研究的全面性与普遍性。

2 研究方法

2.1 构建空间活力评价体系

将马斯洛需求理论[10-11]与风景园林学科研究内容相结合,可将人的需求定义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审美需求和情感认同需求。本次研究依此5种需求,广泛查阅文献,利用频度统计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中所列出的评价影响因子进行统计与分类。

通过德尔菲法将频度统计表中出现频率超过3次的28个因子进行整理,就其作为评价因子的合理性征询专家意见,对征询结果进行归纳统计,再匿名反馈给各专家,再次征求专家意见,直至若干轮后得到一致意见,筛选不适宜选项,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24个因子 (图1)。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和同层因子间的相对重要性,对影响因子进行进一步筛选[12-13]。

通过邮件形式邀请5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的研究生、5名专业老师、5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从业人员,根据实地情况,采用9分位比例对各因子标度的重要性程度进行赋值,标度及含义见表1。结果收到10份有效回复。根据问卷回复结果,建立判断矩阵,然后对判断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经过一致性检验可得,a1、a2、a3、a4、a5的一致性比率CR分别为 0.032 5,0.027 7,0.005 3,0.075 4和0.00 0,均小于0.10,因此认为层次分析排序的结果有满意的一致性,即权系数的分配非常合理。选取综合权重排序前15位的评价因子构建校园空间活力评价体系 (表2)。

图1 空间活力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模型

表1 元素相对重要性的标度及含义

表2 校园交往空间活力评价指标框架

表2 (续)

2.2 问卷设计及调查

本次研究的调查问卷由2个部分构成,第1部分是被调查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偏好的交往活动类型等共计5题。第2部分让调查对象对校园交往空间活力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满意度进行评价,共计15题,采取李克特5点量表法,将重要性分为“非常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比较重要、非常重要”5部分,满意度由“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比较满意、非常满意”5部分组成,相应赋值1-5分。

问卷发放时间是2017年5月20—21日,共发放问卷134份,有效样本总共128份,有效率达95%。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将评价要素的重要性和满意度的平均分以坐标形式映射到IPA图表中进行活力现状的IPA评价。

3 结果与分析

3.1 调查样本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中男性58位,占调查对象的45.3%,女性70位,占54.7%,男女比例大致相等,女性略高于男性。从学历结构上来看,本科专科生人群所占比例遥遥领先,占59.38%,其次是研究生,占21.88%,高于研究生学历的人群所占比例为16.41%,低于本科专科学历的则最少,为2.33%,由此可见本科学生为校园外部交往空间活动的主力军。身份结构方面,学生人数比重最大,占69.53%,其次是学校职工,占15.63%。综合学历、身份等所得样本可见,校园交往空间的主要使用人群为本专科阶段的在校大学生,因此在提升校园交往空间活力时,应较多考虑这一人群的喜好与需求。

3.2 因子重要性与满意度分析

为了检验此研究量表是否准确,使用克朗巴哈A信度系数检验法(cronhach reliahilitvalpha)对重要性和满意度的量表进行检验。采用SPSS22.0对15个重要性及满意度因子进行信度分析,其中重要性因子的Alpha为0.928,满意度因子的Alpha为0.876,都超过0.7,由此可知两类因子可信度较高。

表3 校园空间活力重要性、满意度分析

通过对表3的分析,发现本研究评价因子的重要性感知均值介于3.50~4.00,满意度感知的均值介于3.20~3.40,I-P均值差作为重要性相对满意度的差大部分大于0,说明受访者重视校园交往空间活力的建设,但认为其实际表现仍存在不足。

3.3 因子重要性与绩效性感知IPA分析

IPA分析法全称重要性-表现程度分析法(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最早由Martilla and James于1977年在分析汽车产业产品的属性研究中提出[14-16]。将调查问卷所有项目的平均重要性和平均满意度分割出4个象限,分别代表继续保持成果、急需改进现状、不做重点考虑以及可能浪费资源4个方面。然后将各题项结果以(X,Y)坐标形式反映到IPA图中(图2)。在一个两维的方格图中将重要性与满意度相结合,更清晰地观察发展中的问题,不但提高了对数据的解释力度,而且能够据此提出优化建议。

图2 IPA分析法示意图

基于其清晰直观、简单易懂、可实施性强等优势,本研究采用spass22.0和excel统计分析软件结合,了解被调查者对选取要素的满意程度和对选取要素重要性的感知程度及其实际表现的差距。根据校园空间活力的重要性与满意度分析,将重要性设为纵轴,将满意度设为横轴,进行IPA分析。以重要性的总体均值3.73和满意度的总体均值3.28为象限分界交叉点,构建1个两维、四象限的方格坐标图,将各个评价因子的重要性和满意度的均值以坐标(X,Y)的形式落于4个象限中,因子含义如表4所示,得到I PA评价矩阵图(图3)。通过评价因子的IPA分析可见,校园空间活力有很多可提升之处。

表4 评价因子含义

图3 校园外部交往空间IPA分析模型

3.3.1 生理需求

生理需求作为最基础、最重要的需求,通过IPA分析得知,其评价因子的分布在全部4个象限里:“绿化舒适性”和 “休憩设施充足度”处于重要性高、满意度高的第1象限;“铺装材质舒适度”处于重要性低、满意度高的第4象限。由此可见,校园交往空间总体而言是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的。但处于满意度低重要性高的第2象限的 “微气候舒适性”属于急需改进的部分。人体的舒适度决定了人在空间中停留的时间和对于空间的使用倾向,因此,要抓紧改造校园的微气候舒适性,从而增加空间人气。对于处于第3象限的 “环境遮荫度”则说明虽然人们对于环境的遮荫能力重视程度不是那么高,但依然表现出了对现状的不满,需要引起设计者重视并在后续的设计中加以完善。

3.3.2 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作为空间设计不可忽视的一环,其评价因子分散于2个象限里:“空间可达性”“活动空间内安全性”及 “洁净程度及维护水平”处于重要性高、满意度高的第1象限;“夜间照明质量”处于重要性低、满意度低的第3象限;从中可以看出,校园设计者和空间使用者在白天都有着很高的安全意识,然而到了晚上却最容易忽视照明系统缺失而带来的安全隐患。可见对此而言,不仅要完善设施的质量,还要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重视程度。

3.3.3 社交需求

社交需求的3个因子处于3个不同的象限:“活动私密性”处于重要性高、满意度高的第1象限; “空间围合方式”处于重要性低、满意度高的第4象限;“空间尺度大小”处于重要性低、满意度低的第3象限。这样的结果和初期调研时发现的问题大体一致,即校园交往空间的设计缺乏一定的层次性,场地的尺度大小常常与空间功能不相符。设计者往往只是简单地将空间进行功能划分,而没有考虑因地制宜,从而造成空间利用率低、舒适性差和资源的浪费。

3.3.4 审美需求

审美需求下唯一的因子 “设计与环境相协调”处于第1象限,说明在校园交往空间的营造过程中很好地考虑到了周边元素的协调程度,使空间的出现不会显得突兀而不自然。

3.3.5 情感认同需求

情感认同需求的两个因子评价均不是很高:“地域元素体现”处于第2象限、 “空间归属感”处于第3象限。这反映了在当今校园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往往优先考虑空间的视觉美感,大量堆砌主流的设计元素,忽视了场地的地域特色,从而造成许多学校 “千校一面”的现象,使用者不能形成空间的归属感,校园景观变得冰冷而缺乏感染力。

4 结论与建议

由于空间活力概念及内涵的复杂性,校园公共空间活力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很难形成通用标准,同时校园公共空间活力的评价结果会受评价主体的价值观念、评价指标的选择及评价的方式等的影响,因此校园公共空间活力研究需要定量化、考虑多方面元素,构建更科学的模型。根据此次研究结果,总体而言,校园外部交往空间的空间活力还是比较可观的,针对几个主要的问题给出3点建议:

1)室外交往空间的层次划分要更加明确且具有针对性。低级别空间所占的面积不可过大,高级别的空间位置不可太偏。不同人群对于空间的使用具有不同的需求,既要考虑展示性和开放性的需求,也要划分出私密安静的小规模人群交流场地。

2)设计者在进行空间景观设计时,需把视觉美感与地域特色相结合,运用乡土树种、乡土材料融入地方建筑特色等,激发使用者的情怀,提高使用者对于空间的归属感。

3)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多种情况,不仅要考虑人的短期感官生理需求,更要考虑环境对使用者长时间的影响;一些面积较大的开敞空间要考虑设置多个遮荫处;空间的选址与道路不可距离过近,将噪音与汽车尾气的影响降到最低。

猜你喜欢
象限活力重要性
勘 误
复数知识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常数牵手象限畅游中考
活力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平面直角坐标系典例分析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