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操作中思考 在反思中提升
——一节“综合实践活动”式复习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8-12-26 01:30杭秉全
初中生世界 2018年48期
关键词:折痕等腰三角轴对称

■杭秉全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2018年4月,由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主办,在无锡市蠡园中学举办了“第三届江苏省初中数学名师精品课堂观摩与研讨活动”。笔者应主办方邀请,在活动中执教了一节观摩课,课题为“初三专题复习:图形操作与变换——翻折”,并结合本节课做了一个微型报告。笔者现将这节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整理成文,与同仁交流。

一、教学实录

1.回顾与思考。

T:翻折是一种常见的图形操作,在我们的学习中常常出现。运用“翻折”,我们探索、验证了很多重要的数学结论。如图1,将等腰三角形翻折,我们验证了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等边对等角定理。图2验证了哪些定理呢?

图1

S:图2几张图的翻折分别验证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垂径定理、切线长定理。

T:上述图形中,折痕两旁的部分之间有何关系?

S:全等。

T:上述图形中,每对关键点(如图1中的点B与点C、图2①④中的点A与点B、图2②③中的点C与点D)与折痕之间有何关系?

图2

S:每对关键点关于折痕对称。

T:其实折痕两旁的部分也关于折痕对称。翻折生成轴对称,翻折的本质是轴对称变换,上述图形中都含有的图3是轴对称的基本图形。

图3

2.操作与说理。

教师用PPT呈现:问题1.如何用一张矩形纸片折出等腰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学生思考,操作。

T:请同学们展示你是如何折的?并说明理由。

几位学生分别展示了如图4(见下页)中的3种不同折法,并分别就①中的△BCE、②中的△ACE、③中的△BCE是等腰三角形进行了说理。

图4

T:几位同学的折法正确,说理清晰。如图4③,当点E在折痕上移动到适当的位置,等腰三角形将特殊化为等边三角形。

教师用PPT呈现:问题2.如何用一张矩形纸片折出等边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图5

图6

学生思考,操作。

T:请同学们展示你是如何折的?

S1:如图5,沿MN将矩形ABCD对折,沿CF折叠,使点B落在MN上,△BCE是等边三角形。

T:你能证明△BCE是等边三角形吗?

S1:由第一次折叠,得CE=BE,由第二次折叠,得CE=CB,所以CE=BE=CB。因此,△BCE是等边三角形。

T:真棒!两次折叠,实质是在矩形纸片上构造了两个如图3的轴对称基本图形。折叠可以构造轴对称,轴对称可以生成特殊的数量与位置关系。

3.操作与求解。

T:“折”时心中有图形(即图 3),“折”后不仅可进行相关结论的说理,还可进行相关线段的长度计算。请大家看下面问题。

PPT呈现:问题3.将矩形ABCD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CD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BE。你能画出折痕BE吗?

我们的目标图形如图6,如何在矩形ABCD中画出折痕BE呢?

学生思考分析,操作尝试,交流画法。

T:如图 6,若AB=10,BC=8,可求图中哪些线段的长?如何求解?

学生思考分析,展示交流CF、DE、BE的长度计算的方法。

T:请你总结解决“折叠类问题中相关计算”的方法策略。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结合DE的求解中重要过程的板书及学生的汇报,完善板书,如图7。

图7

T:折叠给出不变量,勾股、相似寻关系,方程模型来求解。

4.操作与探索。

教师用PPT呈现:问题4.如图8,在△ABC中,∠BAC=45°,AD⊥BC,垂足为D,BD=2,DC=3。AD的长确定吗?

图8

图9

S:AD的长确定。

T:你是如何判断的?

S2:因为AD⊥BC,垂足为D,所以点D在BC上。由BD=2,DC=3,可知点D的位置是确定的。如果AD的长发生变化,那么点A在过D点的垂线上的位置就会改变,同时∠BAC的大小也会改变。而∠BAC=45°,所以AD的长不能改变,是确定的。

T:从变化的视角分析,清晰透彻。既然AD的长确定,如何求AD的长呢?

学生思考、讨论。

T:在巡视中,发现同学们有不同的思考,下面请有思路的同学,和大家分享你的思考。

S3:如图9,过点C作CE⊥AB,垂足为E,交AD于O。因为∠BAC=45°,所以AE=CE。根据“AAS”可证得△AEO≌△CEB,所以AO=BC=3+2=5。易证△COD∽△ABD,则。所以。解得OD=1。所以AD=5+1=6。

S4:如图10,作△ABC 的外接圆⊙O,连接OA、OB、OC,则∠BOC=2∠BAC=90°。过点O分别作OM⊥BC,ON⊥AD,垂足分别为M、N。在Rt△OBC 中,OB=OC,BC=5,可求得。可证得四边形OMDN为矩形,则。在Rt△ANO中,根据勾股定理,得所以AD=AN+ND=

图10

图11

S5:如图11,将△ADB、△ADC分别沿AB、AC翻折,得△AD′B 、△AD″C 。延长 D′B 、D″C 交于点 E。由翻折可得∠ D′AD″=2∠BAC=90°,∠D′=∠D″=90°,AD′=AD=AD″,D′B=BD=2,D″C=DC=3。所以四边形 AD′ED″为正方形。设AD=x,则正方形 AD′ED″边长为x,在Rt△BCE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x-2)2+(x-3)2=(2+3)2。可解得AD=x=6。

T:3位同学思路不同,关键是他们从不同角度发挥了∠BAC=45°这一条件的价值。其中,前两种解法都属于静态常规解法,第三种解法运用了动态变换的思路,解答过程更加简洁。

5.小结与思考。

教师用PPT呈现:美籍华人布莱恩·陈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工艺教授,他最擅长的就是折纸。纸片的翻折成就了麻省理工学院工艺教授,今天的“翻折”复习,你收获了什么?

图12

S6:通过今天的复习,我们进一步认清了翻折的本质,它最基本的图形是图3。

S7:翻折类问题,往往要根据轴对称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性质,运用方程模型求解。

S8:运用“翻折”可以巧妙地解决问题,如本节课问题4的“翻折”解法。

T:3位同学小结得非常好。希望今天的课能让大家紧扣基本图形、认清“翻折”本质,掌握解决“翻折”类问题的基本策略,形成“翻折”变换意识,培养运动变化的观念。

二、课后反思

1.复习要回归教材。

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经过严格审查,具有全面、系统、科学性的教学用书。它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是数学知识、方法、能力的“生长地”,是考试的重要依据,命题的“策源地”。因此,教师的“教”要立足教材,学生的“学”要始于教材,教与学的活动都要围绕它有序开展,用好它扎实推进。复习阶段的教学也不能丢掉教材,要回归教材。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再认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本节复习课的引入,是在回归教材中展开。5组教材定理验证图形,引发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垂径定理、切线长定理的回顾;将它们集中呈现在一起,引发了学生对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共同特征的思考。在“折痕两旁的部分之间有何关系”的思考中,认清翻折的本质,提炼出翻折的基本图形。

2.复习要突出本质。

“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数学本质在宏观上就是指“什么是数学”“数学是什么”;在微观上是指具体数学内容的本真意义,隐藏其背后的数学规律,统摄它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教学要突出“本质”,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把握数学思维方式,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更要突出本质,加强联系,形成认知结构。

本节课,在“回顾与思考”环节,让学生在“对由翻折验证的几个定理的回顾、再认识、再思考”中,厘清翻折生成轴对称,翻折的本质是轴对称变换。在“操作与说理”“操作与求解”“操作与探索”三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数学思考、说理、求解、探索,进一步认清“翻折”前后两部分成轴对称的本质特征,感悟“翻折”中渗透的运动变化观念。

3.复习要提炼方法。

提炼方法是科学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还要挖掘、提炼知识背后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复习课更要重视解题方法的提炼,让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在解题时思维的敏捷性。

本节课的“操作与求解”环节设计思路是: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折叠的价值,从而思考求解;在解题后反思提炼,形成策略方法。其中,解决问题后的反思活动,先让学生总结解决“折叠类问题中相关计算”的方法策略,而后在学生反思、交流的基础上,概括、提炼形成了如图7的板书。这样让学生参与,教师提炼,并形成板书的解题反思更充分、更有效。

4.复习要学生参与。

复习是帮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系统回忆并产生再认识的过程。因为具体知识内容已学过,所以复习课没有了新鲜感。简单的重复式复习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师“满堂灌”式的复习只会让学生缺乏主动性,这些都会导致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不积极、不配合,甚至是不参与,复习的效率低下。因此,提高复习课的效率,除了知识梳理、精选例习题之外,还要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不是单调的知识梳理后的“解题教学”式复习,而是问题导引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式复习。在回顾教材,认清“翻折”的数学本质之后,围绕“翻折”这一复习主题,以4个问题为载体,引领学生在“折纸”操作中说理,在“画图”操作后求解,在“翻折”操作中探索,最后在折纸艺术欣赏中进行课堂小结,感悟数学文化,反思提炼学习收获。本节课的教学,变例题为引领数学活动的问题,设计从实践操作到理性思考、从问题解决到方法提炼、从文化感悟到小结提升的数学活动,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猜你喜欢
折痕等腰三角轴对称
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
《轴对称》巩固练习
皮鞋如何除折痕
折痕
“轴对称”复习点睛
双舱船
感受“轴对称”的洪荒之力
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联手解中考题
欣赏图形探索轴对称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