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铭
摘 要:初中化学的知识较为抽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填充趣味的元素充分的结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动态化的展示化学的知识内容,夯实化学的基础,并在课上课后融合信息技术,深入浅出的展开化学的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打破传统教学中封闭的课堂模式,使得化学的教学更具灵动性,教师要顺应初中生的思维模式与性格喜好,创建微课、PPT、视频软件等多重教学模式,延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的阐述对化学的见解,表述独立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化学创意灵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导入化学课堂后,教师应与时俱进,掌握多重的教学形式,充分的调动初中生的好奇心,以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不由自主的全神贯注参与化学的探究,引发课堂的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从被动的记忆状态,转变为主动的知识理解状态中,期间教师可应用信息技术制作出多元化的精美课件,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基础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层次化展开信息技术的导入,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沉闷感,让化学知识以更具趣味性的形式展示,将知识以简化繁,轻松的获得重点的突破。
一、化解化学的疑难杂问
初中生的认知浅薄,他们接触化学的时间也较短,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认知的混淆,找不到化学的求知方向,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梳理化学的知识点,让学生知道该从何处着手,找到化学的求知目标,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才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展开化学的探究。将化学的难点简化,以动态的形式体现化学的趣味性,针对化学的问题展开系列的遐思与联想,迁移化学的知识点到实际的情境中,获得创新思维的激发。例如:在讲解一氧化氮还原性质的时候可以利用Flash制作出虚拟实验,学生在模拟实验中可以拖动CuO分子和CO分子,将两个物质点燃,在反应之后生成了分子和Cu单质。学生通过操作虚拟实验,能够看到还原反应中物质变化的整个过程。从而更加理解CO分子是如何发挥还原性将CuO分子还原成Cu单质的。在微观层面上进行理解,为学生之后的化学学习奠定学习基础。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中起到促进作用,并不是代表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都要运用,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于一些通过老师讲授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的知识点,老师可以利用传统教学的优势,对于一些抽象难懂的微观化学反应知识点,就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效果。
二、进行相互的探讨和交流
化学的知识有很多的共通点,也有很多的特点,这些异同之处常成为学生的思维桎梏,针对有关的化学知识,学生的区分能力不足,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将有关的相似点凝结起来,整个化学内容综合分析联想,做到因材施教。就共性而言,老师要将优秀的课件进行分析,整理,开发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课件。老师在课件的设计上可以进行相互的探讨和交流。让教学课件具有最好的效果。从个性上来讲,初中生这个年龄阶段,对很多新鲜的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信息技术能够通过图像、声音、文字刺激学生的各個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老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也要考虑这一点,充分的体现出信息技术的优势,但也要注意的是在课件设计中不能只注重华丽的外观,附加的其他信息量太多,会分散学生的对重点知识学习的注意力。
三、实践操作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老师也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在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中,老师不能完全的抛弃传统的教材方法,只注重信息技术带来的直观化和感官刺激。对于不同的多媒体技术,老师也要区别使用,正确的处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关系。比如,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不能只是让学生对课件中的演示进行观察理解,来掌握实验的步骤,而是需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亲自感受变化的过程。通过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之间的协调配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再就是信息技术本身也是各有特点,所以在信息技术运用中,老师也要协调好各种信息技术之间关系。比如,利用多媒体展示各个元素的关系,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利用Flash动画呈现原子或者是微观分子的运动情况,具有动态的特点。老师将这些信息技术资源的特点协调运用,就能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
四、初始的趣味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直接影响高效语文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例如,在教学《生活中常见的盐》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为了提高课堂的导入质量,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选择了“微课”导入,借助微课将一些生活中的“盐”,如:食盐(NaCl)、工业用盐(NaNO2)、大理石(CaCO3)、小苏打(NaHCO3)、硫酸铜(CuSO4)、氯化镁(MgCl2)等等,直观的微课展示不仅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而且,对学生理解生活中的“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保障导入课的质量大幅度提高。
五、实验教学前的应用
首先可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之前进行应用,比如在学习《奇妙的二氧化碳》这一课时,有教材中有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这个教学实验的重点就是让学生能够大概的了解实验的原理、实验的装置、收集和检验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二氧化碳的实验能够学会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同时了解到试验室制备气体的方法,通过分析发现教材中相关实验真正实施的目标。因此教师可以用视频的方式将实验的过程进行具体的演示,让学生能够通过微课视频在教学之前进行有效的观看,有效的明确实验中具体呈现的本质内容,同时能够对实验中的常态问题进行分析。
六、后记
总之,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是多样化的,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运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其重要性在于为我们的课堂增添了许多色彩和活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但是信息技术使用不当,也会对我们的教学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准确定位,着力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如何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才能真正体现其辅助教学的优势,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景丽.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J].未来英才,2016(9):218.
[2]赵琴.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深度融合实践的研究[J].学周刊,2017,19(19):165-166.
[3]陈洪.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成效研究以普陀区试点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5,08(11):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