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全脑学习的阅读教学设计

2018-12-25 08:39王红梅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全脑文本阅读教学

王红梅

江苏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督导团专家组成员,江苏省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南京市基础教育专家培养对象,南京市王红梅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在教育教学中,致力于“全脑教育”实践研究,将脑科学转化为最具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左右脑,整合学生的听觉、视觉、记忆、情感、理智等,运用全脑思维教学模式,培养心智俱佳的“全脑学生”。现主持国家级重点课题、省级课题3项,并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题研究项目。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了学生习作、新课程教师教学及培训用书十余部。多次应邀到全国各地作教育教学研究专题讲座,被多个省市教育部门聘为“全脑教学”指导专家。

脑科学正深刻地改变着教育教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基于脑、适合脑和发展脑。阅读教学更需要充分调动左右脑协同发展,整合学生的视觉、听觉、记忆、情感与理智等,激发思维潜质,提高阅读效能,进行全脑学习。但目前,在阅读课上还会有这样一些现象:

不想读:学生本身的阅读热情和智慧因为我们教师的阅读设计而消亡。

功利读:学生只能够“读”出作业中的词语,当讨论到文章内容和自身收获时,他们就真的像没有读过文章一样。

片面读:很多学生仅仅是词、句、段、篇的阅读者,他们能读懂每一个词语,但是很难解释所读文章的具体内容,没有整体的把握和思考。

面对这种现状,我曾经深思过以下问题:

1.学生如何借助全脑学习法,领会文本的意思?领会一组文章的意思?领会一本书的意思?

2.指向全脑学习,教师如何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才能使阅读成为一种素养?

一、全脑阅读教学设计的起点——从学出发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个体学习,全脑阅读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全脑学习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的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它是教材的编写者根据教材的逻辑结构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状况而预设的一种标准。逻辑起点是一种可能起点,而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实际具备的相关知识、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等。全脑学习时,既应考虑逻辑起点,更应兼顾现实起点。任务应该具有适度挑战性,考虑学什么内容,怎样最好地习得这些内容,怎样使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发展与进步。

全脑阅读教学设计要从学出发,包括学习准备、学习需要、学习类型,思考整个教学过程,围绕有效学习而进行。我们善待学生的大脑,通过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延展,扩充知识范围,在新的背景中对知识进行重构和呈现等方式安排学习与教学。这是以学生为中心并适合学生且易于被学生掌握的方式。

从学生的学习准备出发,确定全脑阅读教学的起点与目标。当先前的学习被激活时,脑更加可能形成与新材料的联结,进而加深理解。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关注学生整体生命成长。当学生参与的活动需要思考时,而不是模仿一项技能或机械地背诵,他们的积极性就会提高,随着额叶、顶叶和小脑的成熟,抽象思维技能、分析能力和身体的协调能力得到发展,教师有责任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以满足学生全脑发展需求。在全脑阅读教学设计时,要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成长需求和经历联系起来,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的形式,增加分享和学习知识的机会,满足学生的社会交往需求,发展学生社会情绪。

从学生的学习类型出发,选择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产生于用多种方式处理同时输入的多种刺激的过程之中。我们的大脑可以同时加工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信息。学习者储存于脑中的新知识所增添的变式越多,他们就越能准确地回忆起这些知识。因此,全脑阅读教学设计要改变单一传授式的教学,建议在一堂课中,至少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有学生个体的反思与沉淀,有身体运动与参与。全脑课堂是活动的,而非静态的;是丰富的,而非单调的。

二、全脑阅读教学设计的导向——有效学习

有一个儿童学骑自行车的例子,非常有典型意义。绝大数人学骑自行车,都是从跳上一辆车,直接骑着试一试开始的。但目前很多课堂教学却非如此,似乎都有一定的程序:先是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包括个人安全、手势信号、防卫态度、法律法规;接着介绍自行车部件、发展史、类型、产品说明书、轮胎维修;最后才进行骑车技能教学,包括正确上车与下车、正确身体姿势、高级骑车技能和自行车的保存、许可范围、保养等。

目前,我们有很多阅读教学设计类似这样进行的,还没等孩子学会骑车,他们就已经失去骑车的兴趣。事实上,大脑在真实生活中,以沉浸其中、多种途径并行的方式学得最好;分割成小部分的渐进教学,会永久性扼杀学生对学习的享受与喜爱。我们的大脑天生适合与通过多种途径、顺序或非顺序地、在不同水平上、借助各种反馈资源在丰富的背景中进行学习。

由此看来,开展真实情景的全脑阅读教学,结合完整的体验和经历,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让他们更容易回忆新知识。如开展主题阅读、设计完整的跨学科的主题阅读课程单元等。

另一方面,具体的阅读知识和技能,必须要有精加工的过程才能习得。对于必须记忆的阅读材料,只有在重复学习时才能出现官能整合,形成长时记忆。为此,全脑教学遵循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顺序,采取多样教学方法,以达到促进长时记忆和知识整合与运用的目的。

以统编版第五册第八单元为例。这是一个以“美好品质”为人文认知的单元,每篇文本特质不同,有小古文《司马光》,有学生身边故事《掌声》,有关于外国伟人故事的《灰雀》,有显现国际主义精神的《手术台就是阵地》。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从平凡到伟大,都可见美好品质。

依据全脑认知,整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将本单元目标确定为“读人物事件,悟人物品质,学事件写法。”在本单元的课文中,对事件的描写各有侧重,《司马光》一课以小古文的形式较为精练地呈现出事件,体现司马光机智勇敢的品质;《掌声》一课以掌声为线索,围绕核心人物英子,交叉描写出整个事件,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灰雀》一课以人物的对话领会内心活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体现孩子知错能改的好品质。三篇文章中叙事重点部分的表达既有精练也有细描,既有感性也有理性,既有连贯也有跳跃。

根据以上分析,将三篇课文进行整合:

整合一:《司马光》《掌声》,感悟表达的精练和细描。

整合二:《掌声》《灰雀》,感悟表达的感性和理性。

整合三:《司马光》《灰雀》,感悟表达的连贯和跳跃。

三、全脑阅读教学设计的运用

(一)重要元素

教师指导学生展开全脑阅读时,首先要认真思考和规划三个重要的元素:先备知识、课堂学习环境和文本特征。

1.关注先备知识。

先备知识是读者在阅读之前已经具备,在阅读时带到阅读过程中去的知识和个人经验。当学生阅读信息时,他们通过把新信息与他们已经知道的东西联系起来,从而理解新知识。通常使用的课前阅读指导有:头脑风暴、提问、提供类比、把一组观念作为一个主题进行讨论等。可设计:你之前是否已经看过类似的文章了?你想表现人物美好品质会选择什么内容?这些课前阅读设计能使所有学生受益,因为那些缺乏先备知识的人可以从有更多经验的同学那里习得,学生使用这些策略是可以相互教授的。

2.关注学习环境。

因为大脑是在放松的状态下学习效率最佳,所以要使学生在课堂进行有效的全脑阅读,必须使他们在生理、智力、情绪和社会关系上感受到足够的安全,给学生创设一种包容、有序的课堂氛围。

(1)向学生明确他们在本单元阅读到的信息将用来做些什么,为什么要阅读(比如:完成一个测试,写一篇作文,给一个口头汇报等等)。这将有助于确定使用哪些阅读策略、阅读的速度、在阅读时需要的内在质疑、如何监控理解过程等。

(2)向学生解释将从学习内容里获得什么,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真正的原因在于给学生提供阅读文本的机会。

(3)向学生展示如何将阅读细分为可操作的部分,如何弄清楚新词的意思,引领他们遵循分析和处理有关阅读问题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3.关注文本特征。

不同文本有不同的特征,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需要站在学生角度去看待这些内容。在安排阅读任务之前,必须分析有关阅读内容的文本特征。可以通过一些模式来组织文本。常见的模式有:对比模式、描述模式、情节模式等。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再组织深入研读。

(二)设计步骤

全脑阅读时,宏观上的教学设计可以是:

阅读前:我已经知道了什么?我想要知道的是什么?可列出2~3个你想问的问题。

阅读中:我怎样才能找到重要信息?具体讲述你将如何找到问题的答案,请具体说明在哪里能找到答案。

阅读后:我所学到的是什么?将你之前所提问题的答案以及重要的信息记录下来。

微观的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六步:

1.激趣引读,寻找“相似块”。

为何要首先吸引学生?因为研究发现,大脑喜欢寻找新奇的事物,情绪驱动注意力,注意力引发理解和学习程度,而理解能力和学习则带来良好的记忆。所以本步骤通过把要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已经知道的或认同的知识联系起来,找到“相似块”,以激发学生的先备知识,教师再给他们一些背景知识作为坚实的学习基础,使他们能够积极进行全脑学习。

2.定标明读,激活“内驱力”。

把特定的阅读知识设定为教学目标,这是课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学生只有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他们的心灵才能为即将到来的学习做好准备,他们主体性才能真正有机会发挥出来。在这个步骤中,教师可以通过发资料,在黑板写下有关内容,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学生,但教师始终要记得为自己的表达注入活力,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3.镜像示读,增强“理解力”。

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一个全脑阅读者一定要与文本互动,理解自己所读的内容。在解释教学内容后,教师就要示范这个技巧,并且使用有声思考的方式准确说明自己在整个过程中在想什么,甚至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让自己的思维可视化。教师如此一番,其实是向学生绘声绘色地展示了一个优秀读者是如何思考的。这要求教师在与学生分享思考过程之前,通过认真的实践,切实弄清楚自己思考的步骤,尤其是要弄清楚自己下意识的思维习惯所发挥的作用或者对正确思维的阻碍。

4.合作研读,提升“思维力”。

这一轮的有声思考需要学生参与进来。根据自己预估的阅读内容,学生进入研读状态。在研读过程中,要不断地自我发问:我已经学会了吗?这篇文章是如何帮助我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事情为什么发生?这意味着什么?文章的题目能否告诉我这篇文章与什么有关吗?……当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就更加清晰,不仅能阐明自己的观点,并且衍生出阅读内容之外的含义,这是全脑阅读的核心。

5.综合练读,强化“记忆力”。

大脑研究者报告称:“练习能够造就永恒。”好的全脑阅读方式通过练习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在进行练读这一学习时,通过安排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教师靠自己平日的教学经验来使课堂效果达到最好。

6.图像展读,提升“建构力”。

脑科学的研究发现,大脑不善于记住和理解碎片化的知识。对于一个知识或者信息而言,只有当它能够与已知的知识或信息结构形成更大的体验的时候,个体才算是真正理解了这个新的知识或者信息。事实上,图像架构就是文本所传递的信息与读者已知信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结构的结果。

教师还可和学生一起讨论:如果换成其他阅读材料,如何进行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习到的内容能更好地迁移到其他方面。

猜你喜欢
全脑文本阅读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全脑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SmartKey脑力空间组织的全脑开发体验课开课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