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脉血康方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NT-proBNP、Hcy水平的影响

2018-12-25 09:19孙永全赵洪武解战兵孔传祥马福兴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12期
关键词:进展溶栓注射液

孙永全 赵洪武 解战兵 孔传祥 张 冬 马福兴

(青海省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3)

流行病学报道显示,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总体死亡率可达12%~16%,即使存活合并伤残比例亦接近约40%,远期预后极差[1]。溶栓疗法是国内外指南推荐急性进展性脑梗死首选治疗方案,可有效控制梗死面积扩大,保护神经功能,但个体间疗效差异过大,易受多种因素影响[2]。中医对急性脑梗死治疗历史悠久,而近年来报道提示,中成药、中药方剂辅助治疗进展性重症患者在提高总体疗效方面显现出优势[3]。本文旨在观察自拟脉血康方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为中医辅助应用方案制定提供更多循证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诊断标准[4];符合中医痰瘀互结证诊断标准[5];存在明确梗死病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2分;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4.5 h;方案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既往罹患心脑血管意外者;溶栓禁忌证者;精神系统疾病者;严重感染难以控制者;恶性肿瘤者;过敏体质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7月至2018年2月收治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0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4.12±5.78)岁;发病至溶栓平均时间(3.32±1.09) h;根据病灶位置划分,脑叶 12例,脑干8例,基底部31例;根据合并基础疾病类型划分,高血压27例,高脂血症15例,糖尿病10例。观察组男性31 例,女性 20 例;平均年龄(64.37±5.82)岁;发病至溶栓平均时间为(3.28±1.07)h;根据病灶位置划分,脑叶14例,脑干9例,基底部28例;根据合并基础疾病类型划分,高血压29例,高脂血症14例,糖尿病8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干预单用,包括控制血压、降血糖、抗血小板、调脂、营养支持及溶栓;其中 rt-PA 溶栓总剂量为 0.9 mg/(kg·d),给药时首选静脉推注总量10%,其余剂量在60 min内静滴完毕;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与自拟脉血康方合疏血通注射液联用治疗,包括1)自拟脉血康方:虎杖20 g,茯苓12 g,石菖蒲 10 g,枳壳 10 g,决明子 10 g,郁金 9 g,水蛭6 g,地龙 6 g,石斛 5 g,玄参 5 g,制南星 3 g,黄连 3 g,每剂加水250 mL煎至100 mL,早晚分服。2)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4 d。

1.4 观察指标 1)参照《中医内科学》[5]对神志昏蒙、语言謇涩、口舌歪斜、偏瘫、眩晕头痛及饮水呛咳进行评分[5];2)神经伤残程度评价指标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4];3)生存质量评价采用BI量表[4];4)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HCT)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检测采用贝克曼LGR-60型血液流变学分析仪;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NT-proBNP 及 Hcy水平检测采用罗氏Cobas C31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5 疗效标准 参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6]进行疗效分级评价。 临床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病残程度分级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90%,病残程度分级1~2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NIHSS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恶化:NIHSS评分增加在18%以上。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表示;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2。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 时间神志昏蒙 语言謇涩 口舌歪斜偏瘫眩晕头痛 饮水呛咳试验组 治疗前(n=5 1)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4.2 3±1.0 8 4.0 9±0.9 6 4.0 8±0.8 9 0.9 4±0.1 9*△ 0.9 9±0.2 1*△ 0.9 7±0.1 8*△4.1 9±1.0 5 4.0 2±0.9 3 4.1 7±0.9 2 4.1 5±0.8 5 1.0 3±0.1 6*△4.1 0±0.8 3 3.8 2±0.8 9 3.9 6±0.8 4 0.8 3±0.1 8*△ 0.8 3±0.1 6*△3.8 7±0.9 2 4.0 2±0.8 1(n=5 1)治疗后1.5 1±0.4 5*1.4 5±0.3 8*1.4 2±0.3 9*1.6 0±0.3 4*1.3 6±0.3 6*1.4 8±0.3 5*

2.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mRS评分及BI评分比较 见表3。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及BI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mRS评分及BI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mRS评分及BI评分比较(分,±s)

组 别 时间 B I评分N I H S S评分 m R S评分观察组 治疗前 2 8.4 6±3.0 2(n=5 1) 治疗后 5 6.1 5±6.3 7*△对照组 治疗前 2 8.5 5±3.0 6 1 4.4 6±2.2 7 3.8 0±0.6 7 6.6 8±1.0 7*△ 1.7 3±0.3 1*△1 4.5 2±2.3 2 3.7 2±0.6 4(n=5 1) 治疗后 4 7.8 3±4.9 2*8.3 1±1.5 0* 2.5 8±0.4 9*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 见表4。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HCT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降低,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s)

组 别 时间 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黏度(m P a/s) H C T(%)观察组 治疗前 8.3 4±1.1 0(n=5 1) 治疗后 6.1 2±0.5 9*△对照组 治疗前 8.2 8±1.0 7 5.5 6±1.1 2 0.5 8±0.0 8 3.9 8±0.5 4*△ 0.3 6±0.0 4*△5.5 0±1.0 9 0.6 2±0.0 9(n=5 1) 治疗后 7.2 7±0.8 0*4.7 3±0.8 1* 0.4 9±0.0 6*

2.5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 见表5。两组治疗后 TNF-α、IL-6、NT-proBNP及 Hcy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 时间T N F-α(n g/m L) I L-6(p g/m L) N T-p r o B N P(p m o l/L)H c y(μ m o l/L)观察组 治疗前(n=5 1) 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8 1.7 0±1 4.2 7 2 5 3.2 1±4 5.6 0 4 2 1.5 0±4 2.4 0 2 5.6 0±6.9 4 2 3.9 7±4.5 1*△ 1 3 0.9 5±2 2.6 8*△ 1 2 0.6 2±1 4.8 9*△ 1 5.8 4±3.1 5*△8 2.1 6±1 4.4 0 2 5 5.6 3±4 6.3 4 4 1 7.2 9±4 0.9 4 2 5.3 3±6.8 6(n=5 1) 治疗后3 8.6 3±6.8 3* 1 7 2.7 4±3 0.9 5* 2 4 8.1 9±2 9.0 7* 1 9.6 8±4.3 3*

3 讨 论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人数约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总数10%~20%,较其他类型具有更高致死致残率[7]。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大部分学者认为炎性因子过量释放是导致病灶继发神经功能损伤关键始动因素之一;其中TNF-α和IL-6均可用于急性脑梗死临床预后,且两者水平与梗死面积呈明显正相关[8-9];在脑动脉损伤或缺血缺氧状态时血管活性多肽BNP水平明显升高,而NT-proBNP能够敏感反映BNP水平在人体内变化情况[10];近年来相关实验研究显示,Hcy所具有凝血和血小板聚集促进活性与脑梗死病变严重程度及远期致死致残率具有相关性[11]。

目前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首选药物为rt-PA,其能够有效提高纤溶系统活性,促进栓子溶解,进而实现梗死血管复通,这对于保护神经系统功能和促进脑水肿消退[10];但单纯静脉溶栓后病情控制总有效率不足75%,且对于溶栓时间窗要求较为严格,给临床应用带来明显制约[12]。

中医学认为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基本病机为痰湿互结、痹阻脉络[13];病者在内外因综合作用下出现气血亏虚、脏腑失司,痰湿与瘀血互结导致复杂病理生理改变,最终导致脑脉损伤加重,脑窍蒙闭而发为本病[14]。故对于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临床治疗应将活血祛湿、化痰解毒放在首位。本观察所用自拟脉血康方组分中,虎杖清热解毒,茯苓益气渗湿,石菖蒲醒脑通窍,枳壳行气消滞,决明子降火祛浊,郁金活血凉血,水蛭祛瘀通络,地龙破血逐瘀,石斛养阴清热,玄参清热凉血,制南星祛湿化痰,而黄连则泻火化痰,诸药合用可共奏活血瘀、祛痰湿及解毒邪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虎杖苷成分可有效抑制MMP-9水平,调节神经细胞能量代谢,进而达到保护脑血管功能的目的[15];胆南星能够抑制梗死区域氧化应激反应水平,降低乳酸脱氢酶活性,增加局部血流灌注水平[16];地龙提取物则具有抑制相关凝血因子合成进程和活性,促进微血栓消除等作用[17]。而疏血通注射液中水蛭素成分可有效促进纤维蛋白原裂解,延缓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进程,并有助于拮抗血栓形成[18];同时其还能够通过尿激酶样效应直接水解纤维蛋白血栓,下调氧自由基形成量,进而发挥高效脑神经组织保护效应[19]。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临床疗效,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mRS评分、BI评分、全血黏度、HCT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证实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有助于缓解相关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及促进梗死病灶血管复通;而观察组治疗后 TNF-α、IL-6、NT-proBNP及 Hcy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则表明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加用自拟脉血康方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NT-proBNP和Hcy水平,笔者认为这可能是该方案疗效更佳的重要机制。

综上所述,自拟脉血康方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存质量,增加脑部血流灌注,并有助于调节炎性细胞因子、NT-proBNP及Hcy水平。

猜你喜欢
进展溶栓注射液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tocol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Trial Version 7)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