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绩效评价模式在企业的应用实践

2018-12-24 08:42袁健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8年18期
关键词:企业管理应用

袁健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8)9-369-01

摘要 国标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是一套相对定性的评价标准,得分分成六档区间,评分标准缺乏显性量化的判定标准。本文就实践层面企业如何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开展管理成熟度和业绩卓越度评价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 企业管理 卓越绩效评价 应用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发布《卓越绩效评价工作导则》和《卓越绩效评价大纲》等顶层设计文件,在系统内推广卓越绩效评价工作。国网重庆电力贯彻国网要求,于2016年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启动卓越绩效评价工作。

一、实施目标

充分发挥卓越绩效模式覆盖结果和过程两个层面,过程系统覆盖所有管理活动的全方位、全要素的评价特点,构建“全息一体化”的卓越绩效评价体系平台,助力企业绩效提升。

二、工作思路

(一)强调“两个优先”实施策略

理念能力优先:多形式开展对员工卓越理念、卓越绩效评价工具的宣贯培训,首批建成覆盖22个专业部门、116名专业人员组成的卓越绩效评价自评师伍。

业务融合优先:在体系标准流程等设计上优先考虑与现有专业管理体系的融合,深入剖析融合点,提高体系应用落地成效。

(二)坚持“三性”原则

实效性:通过卓越绩效评价促进绩效改进,实现卓越目标,从标准机制流程设计上减少无效评价和改进。

实践性:基于可实践的前提优化设计职责分工、方法标准和操作流程,平衡体系复杂性和可操作性。

长效性:从持续发展的角度率先确保卓越绩效体系落地并运转起来,建立长效应用机制。

三、主要做法

1.精细组织,高质高效实施卓越绩效体系应用工作。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各专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卓越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将评价工作分为前期准备、自我评价、综合诊断、改进提升、总结固化五个阶段分步开展,合理设置阶段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强化过程管控。

2.多维度细化评价内容,确保评价信息全面。参照国标《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中对四个评价要素评价要点的规定,构建“方法(制度、流程、机构、工具)-展开(时间、专业、层级)-学习(测量、改进、推广)-整合(流程内、流程间协同)”的“4332”评价框架,细化27个评价要项,编制细化评价要点,支撑结果表现、过程管理和资源要素的评价要求。根據管理成熟度的分级特征设计评分标准,基于可操作原则,相对量化卓越水平标准和较低水平标准基准线,先进水平和中等水平设计细化加减分项作为辅助计算方式,根据要素权重计算条款得分率和分值。

3.运用“自评五步法”、“自评罗盘”提高自评质量。总结归纳收资、自评、优劣势、成熟度判断、识别改进“自评五步法”,实现专业自评诊断一站式完成。设计过程自评表、结果自评表、专业自评报告作为工作记录载体,一步完成专业角度的指标、管理、资源现状评价、优劣势分析和改进方向梳理、自评打分评价三部分工作。提出卓越绩效评价循环深入理念,设计“卓越绩效罗盘图”,从一阶四个评价要素细化到12个评价要点和27个评价要项,每个要点又可以应用ADLI方法展开评价应用,层层剖析管理内容,直至找到关键因素。

4.融合专业管理,建立协同配合机制。结合同业对标、资产全寿命、运营监测等跨条线体系的评估改进结果加强协同综合诊断,建立跨条线改进反馈机制;嫁接资产全寿命管理改进、综合计划体系改进等落实改进举措;应用典型经验、管理创新、最佳实践等成果辅助卓越绩效管理案例立项,通过案例清单初审和结果复审两道程序把牢质量关,确保卓越案例体现卓越水平。

5.运用奖惩机制,构建卓越管理长效平台。依托部门协作考评机制,由卓越绩效工作牵头部门组织对各专业工作进行评价,从工作进展和工作成效两个方面,评估各部门卓越绩效体系应用情况,评价结果纳入部门协作事项考评,纳入各专业部门(单位)年度绩效,激励全公司各专业认真实践卓越绩效模式。建立卓越管理案例库,表彰优秀案例,共享推广经验成果。

四、实施效果

1.公司秉承积极、务实策略,选择率先在本部层面导人卓越绩效模式,旨在通过深度研究实践,为后续推广提供有效经验。从实践成果来看,公司在导入卓越绩效模式过程中设计的多项实践创新方案被上级公司采纳。一是“4332”细化评价标准结构和评价标准模板被总部认可上升为国网公司统一模板;二是结果指标计算指南国网系统参照执行;三是创新设计“自评五步法”、“多维量化一致性校验模型”等系列方案,有效保证了工作质量,在国网系统中创新性、科学性保持领先水平。

2.公司在推进卓越绩效体系应用工作中,完成“1个工作网络、1套标准工具、1组应用机制”建设,形成评价阶段工作指南,具有可操作性。通过卓越绩效体系应用,有效整合专业管理、职能管理、体系管理,实现评价信息和改进落地融合,促进专业管理相互支撑融合。围绕实现卓越目标,初步建立起卓越绩效评价改进平台,支撑企业整合改进。通过培训宣贯、各专业部门广泛参与,提高了对卓越绩效工具的认识,为后续深化推广打下扎实的基础。

3.围绕69个过程管理条款和47个结果指标,对公司的综合成熟度、管理成熟度和业务卓越度进行了结构化的评价,形成了各个业务条线成熟度水平相对客观的衡量指数和成熟度分级,为建设卓越企业奠定量化基础。以业务条线为基础,从结果指标、过程管理、资源要素三个维度层层剖析优劣势、设计改进建议,合计形成378条优势、321条短板、568条改进建议,建立“改进项目池”,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总结提炼了47个卓越绩效管理案例,其中9个被上级单位评为优秀案例,固化了工作成果。

猜你喜欢
企业管理应用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