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技术治疗人际焦虑的个案报告

2018-12-24 10:05冯立婷
赢未来 2018年22期
关键词:人际关系元认知焦虑

冯立婷

摘要:认知是情绪的开关。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监控的过程,所以元认知对情绪的调节和监控是个体利用自身力量调解情绪的关键。从增强元认知能力入手调解来访者的情绪和认知可以在根本上实现心理咨询工作“助人自助”的目标。有针对性地提高来访者的元认知能力不仅可以使其恢复良好的情绪状态,澄清来访者现实痛苦背后的心理机制,还能健全和整合来访者的人格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元认知;焦虑;人际关系

本研究通过对元认知技术对一名人际焦虑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个案研究,证明此元认知技术对人际焦虑等情绪问题的心理干预有效。为心理学工作者治疗人际焦虑依据和临床实践经验,为今后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1人际焦虑个案的基本情况和元认知心理分析

1.1来访者的相关情况

女,20岁,河北某民办大学二年级学生,由舍友建议并陪同前来咨询。步态犹豫。坐下后很安静,动作少。上半身围裹一条粉色格子大方巾内着白色衬衣,下身黑色短裙,白色打底裤,黑色平底方口皮鞋。手在方巾后面交叉,右腿搭于左腿上。长发披于肩后,发色自然黑。身材中等偏瘦,皮肤白皙,眼部、唇部稍有淡妆。说话时语速慢,声音小。眼神与咨询师一触即走,眼神常做思考状盯住面前一点不动或看着舍友,怕和同学、老师相处,希望通过心理咨询降低人际焦虑。

1.2心理问题产生的背景

幼时,父母务农常吵架,母亲情绪化,父亲几乎没什么存在感,兄妹三人。作为初中后家里唯一上学的人,家人要求让她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平时与家人交流少。上大学后经常独来独往,人多时就难以学进去,当同学或老师对自己大声说话时就非常害怕,尽管心里知道那未必是针对自己但就是控制不了,尤其害怕跟别人眼神接触。

1.3初始印象的元认知心理分析

一、从出生年龄推测来访者并未经历贫苦阶段,性格中或缺少吃苦精神。

二、需要舍友陪同前来咨询,推测来访者在独立性方面有所欠缺。

三、着装不协调信息推测来访者内心或有矛盾,步态犹豫推测其或在人际交往上并不主动,缺乏安全感。

四、脸着淡妆推测来访者很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五、语速、音量以及眼神透露出来访者可能在自信方面并不足够。

六、对于来访者而言,咨询师往往象征着他的问题。因此来访者面对咨询师的态度实际上会透露其对自己心理问题的态度。本例中来访者的眼神与咨询师一触即走,则折射出其对自己心理问题或现实工作生活的态度。

七、整体看来访者偏向内敛,常做思考状也透露出她可能有想得多做得少的特点。

来访者从非常在意母亲的评价,泛化到在意他人的评价。这种回避面对的不良认知造成其在生活、学习中回避与同学、老师接触的不良生活风格。来访者的这种回避行为在其人际交往中自然的不到积极回应,周围同学对其回避行为的消极反应又强化了她的回避行为,如此恶性循环使其人际焦虑变得越来越明显。

2元认知技术对人际焦虑个案的心理干预

采用元认知技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一般分四步。

首先,确定学生的心理状况是否符合实施心理咨询的范畴。从本案例来看,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属于正常心理中心理不健康类的一般心理问题,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

其次,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咨访关系会影响心理咨询的成败。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实现心理咨询目的的重要途径而非心理咨询的目的。笔者认为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这些是心理工作者必备的个人品质而非技能,应是发于心而形于外的。若将这些作为技能来学习训练建立咨访关系,在实践中将会出现严重的斧凿痕迹。来访者虽然有或大或小的心理问题,但他们对他人心理的觉察往往比常人要更加敏感。若心理工作者将尊重、热情等品质作为技能“做”或“表现”出来,那么在来访者眼中可能会起到完全相反的效果。

第三,“得其意忘其形”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并进而实现心理成长。目前,教育学各分支领域的经典实验以及研究结论,无一不是要求教育者们通过研究来提供一种心理(异常)现象形成和/或治疗的模型或范式。心理问题不会严格按照书上写的那样去发生、发展、变化。所以。不管是学习过程还是应用过程,都涉及“得其意”的问题。知识和现实问题的背后本质或曰规律是一致的,即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在进行学生心理工作时,需抓住学生心理问题的实质。人格是全息的,即个体人格中的核心特质或根源特质会在个体外在方方面面表现出来。在做心理工作时要对这些细节的东西有所观察和注意。这么做一是心理工作的必要性,二是有目的的對来访者观察也有利于咨访关系的建立(使来访者感觉到被关注)。在观察来访者时,尤其需要注意学生表现出的“异于常人”的地方或者是有特点的地方,而这些往往是学生无意间流露出来的。这需要心理工作者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心灵的开放。

结语

当来访者利用元认知技术认识到了自身认知的错误操作后,在生活中再遇到以前的“困境”就会变成“明白人”。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即知道了问题背后的“所以然”。这时如何面对就是来访者可以自由选择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心理咨询结束后来访者遇到问题依然可以选择逃避,只不过是与此前相比他知道自己在逃避,并知道了那逃避的后果要由自己来承担。心理咨询不能越俎代庖,来访者有解决自己问题的权利也有不解决的权利。

参考文献:

[1]柴晓运,田永果,龚少英,刘影. 元认知视角下的强迫症的特征、模型及干预[J].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01):97-103.

[2]慕德芳,陈英和. 元认知监控的机制:认知灵活性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29(02):113-120.

猜你喜欢
人际关系元认知焦虑
基于元认知的数学焦虑研究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元认知在大学英语教改中的应用
元认知策略对阅读词汇量的补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