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平
摘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商务英语学生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在当前的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植入跨文化商务交际知识是顺应时代发展、提高商务英语人才核心能力、推动我國进出口商务合作顺利发展的必然之举,论文从口语教学的方法与内容、考核方式、实习与实训这些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跨文化思维;交际策略;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该能力的培养需要从相关语言课程和文化课程等多方面着手,其中在商务英语口语课程中植入跨文化商务交际知识对于提高该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1.商务英语口语课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商务英语口语课程主要以商务活动类型为载体,提供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组织学生操练口语为主要授课形式,重在培养说话者在商务活动下的完成商务活动的表意能力,且主要以说话者本国的文化背景为出发点,一定程度上关注了外国文化的差异。然而,随着我国进出口活动的蓬勃发展,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的商务人士与来自全世界文化背景的商务人士发生着愈加频繁和更加深入的交流与合作,这其中不乏出现了大量的跨文化商务交流冲突与障碍。由此,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植入跨文化商务交际知识是顺应时代发展、提高商务英语人才核心能力、推动我国进出口商务合作顺利发展的必然之举。
2.跨文化商务交际理论
根据“国家标准的研制与商务英语专业质量建设”精神,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是以跨文化交际能力(即: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能力)为基础,重点关注商务实践活动中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交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关注跨文化思维、适应、沟通能力稍有不同,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关注商务交际认知能力、移情能力、行为能力。跨文化商务交际理论的主要源头是跨文化交际学,该理论的创始人Hall(1959)指出跨文化与商务之间存在关联,并和Hofstede(1980)等主张以国家文化为着眼点,分析跨国商务环境中因文化取向不同导致的跨文化误解乃至冲突。而后越来越多学者对此提出质疑,Varner(2000)认为国家文化不能解释所有文化差异问题或交际冲突;例如同一国家内,企业间也存在文化差异,也可能影响交际效果;所以提出应全面考虑文化、商务、交际三大要素的综合影响。近年来,学者们从更加全面、动态的视角研究跨文化商务交际(Bjerregaard, Lauring & Klitmoller, 2009)强调参加跨文化商务交际的是个体,而非抽象的文化价值观念;在跨国商务沟通中,交际参与者或决策者,例如商务谈判人员的教育背景、商业头脑、职业经验、性格特征、宗教信仰、交际策略等个人文化身份都会对跨文化商务交际过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此外,也有学者研究动态商务工作环境等因素对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影响。
3.跨文化商务交际理论对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1)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结合案例教学法、为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法、小组分工合作法、体验式学习法等多样化的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提供真实商务案例,组织和引导学生模拟实际商务情境进行交际活动。并且,教师应积极创设相应情景所需的场所或道具等,合理分配各商务小组里的各个学生的角色与任务,以仿真体验的方式激发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跨文化商务交流活动。例如,以机场接机情景为例,教师可提前设定学生的不同国别身份并安排学生提前搜集对方国别的文化特色,同时提前列出可供选用的常用口语表达方式;现场模拟时提供航班播报背景音、行李箱、欢迎牌等道具,圈定接机口、酒店前台等模拟场地,且在活动结束后总结和点评口语策略、语言能力、文化适应情况。
(2)教学内容的合理配置。培养商务英语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尤其需要关注文化板块,即跨文化差异比较。商务口语课程可用不同场合或工作流程的商务活动为载体,不同语体和风格的语言表达方式为支撑,各国(区域)文化差异为添加剂,综合构建出合理完备的知识体系。纵观目前的商务英语口语系列教材,多数以外贸流程性板块、商业的不同行业领域板块、常规商务办公时的沟通与交流板块为主要内容,部分引入了商务文化板块,并没有突出在不同文化背景时如何避免文化冲突与误解。笔者认为应适当植入跨文化商务交际理论,提供交际策略,引导分析中外文化在经济、宗教、教育背景、商业谈判策略、商业工作风格、价值导向等差异,从而使学生具备跨文化思维意识和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
(3)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为了培养学生教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内外的口语练习必不可少。与枯燥机械的口语操练或背诵式口语相比,当前使用3D仿真或全真的口语实训软件相对新奇有趣,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激发了学生潜力与学习效能。同时,在校外实习工作中,各实习单位或小组根据具体涉外业务情况,提前安排跨文化商务交际培训,也可以极大地将课内知识、软件实训训练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可以极大地避免跨文化商务交流的失败。
(4)教学评价方式注重过程化和模块化。以期末口语测试作为成绩考核的唯一依据或决定性因素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客观真实体现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笔者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多次考核的方式,以及对语言模块、交际模块、跨文化模块的综合考评方式,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持续地、多方位地提升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
商务英语学生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商务口语课程的支撑,也需要礼仪课程、区域(如:“一带一路”沿线)或各国文化导论课程的助力作用,同时更需要学生个体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发挥组织与引导作用、学校给予实习实训方面的重视与支持,即教学活动的所有主体积极参与,才能极大地实现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史兴松. 跨文化商务交际研究、理论、方法及应用[J].山东外语教学,2015,36(6):21-27.
[2]史兴松, 徐珺. 跨文化商务交际学对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启示[J].中国外语,2012,9(4): 65-70.
[3]王立非, 冯薇. 跨文化商务交际的理论构建及研究进展分析[J].外国语文研究, 2015,1(1):86-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