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萍
自由是人的基本权利,人的自由是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自由通常包含精神的、行动的、言论的自由。表现在幼儿身上,即幼儿有精神上的自由,有个人对事物独特的看法、理解,有自己的喜好,可以自由地运用大脑展开丰富的联想、幻想,甚至是胡思乱想;幼儿有行动的自由,自己决定在何时、何地,做什么和怎么做;幼儿同样有言论的自由,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真实的感受、体验和想法。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深入推进,我们幼儿园的课程应该更加关注幼儿、关注生活、关注经验、关注游戏,提倡将游戏精神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能运用教育的智慧,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需要,灵活调整活动安排,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自由天地。
一、退后旁观,让孩子在自由的氛围中尽情地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因为游戏是活动者内在动机的活动,因而是自由的、自发的。虞永平教授曾经说过:对于幼儿的自发游戏,不干预就是最大的支持。对于自由环境中,幼儿的自发游戏,教师应该退到一旁,以“偷窥者”的身份静观其发展,这是对幼儿自由权利的尊重,也是保证幼儿游戏顺利开展的最有效办法。
笔者曾经在晨锻时间连续几天观察了四五个女孩子开展的“模特大赛”的自发游戏。静是游戏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既是比赛的主持人,又是比赛的评委、模特们的教练,由她决定比赛的人员、程序、结果,觅、雯、筠是游戏中最忠实的参与者。第一天,她们模仿着电视里的时装模特们走步、转身、摆造型;第二天,她们给自己编上号,并决出名次,还颁了奖;第三天,她们添加了绳子做道具,绳子成了围在脖子上的纱巾、束在腰间的腰带、拖在身后的飘带……时间一天天地在过去,游戏一天天地在发展。当幼儿园组织的跳绳比赛结束的第二天,笔者惊讶地发现:这场“模特大赛”竟发展成了“模特的跳绳比赛”。在起初的观察中笔者还发现,当成人面对她们,或者注视她们时,她们就好像突然中了邪一般,表情开始僵硬、动作开始变形,刚才还在游戏中表现出的无拘无束荡然无存。于是笔者改变了观察的方式,身体侧对着她们,装出观察其他孩子的模样,只在有意无意间才用视线瞥过她们。对这些幼儿在游戏的表现,笔者深深地感叹:幼儿获取生活经验的能力是巨大的,幼儿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幼儿只有在自由的游戏状态中才有如此淋漓尽致的发挥。
二、耐心等待,让孩子在充裕的时空中自主地发展
瑞吉欧教育机构创始人马拉古齐说:“对幼儿的时间而言,以时钟测量是错误的。在真正的教学与学习进行的情况中,也在童年时期所发生的各种经验中,我们应该尊重成熟的时间,发展的时间,制作和了解工具的时间。幼儿能够完全地、缓慢地、过渡地、清楚地、不断地发生改变所需要的时间,这时间才是对文化智慧与生理智慧地衡量。”因此,我们要从幼儿的天性出发,耐心地等待,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索、发现、创造,去吸取所需的营养。
笔者所带班级的男孩子有很长一段时间热衷于玩陀螺,他们从家中带来各种各样的陀螺,从起初的相互比较、各玩各的,到自发地集中起来,进行旋转比赛,孩子们玩得热火朝天。为了玩陀螺,他们早早地来到幼儿园,以最快的速度吃好午饭和整理好自己的床铺,迅速地做好午睡起床后一系列的梳理工作,投入到比赛中。他们自发地选定比赛地点,用几块积木围出比赛的区域,通过协商制订比赛规则。在这个过程中,男孩子争强、好斗、喜欢刺激的欲望得到了满足。也正因为如此,孩子间极少发生争斗、侵犯的事件。随着需求的满足,孩子们渐渐对陀螺失去了兴趣,又迷恋起了下棋。此时,需要大脑做出较复杂的智力活动,又是他们这阶段的需求。笔者没有因为幼儿长时间地只从事一种活动而进行干预,而是给幼兒足够的时间,让幼儿自己决定活动的内容,并充分地活动。恰恰是教师的耐心地等待才顺应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满足了幼儿内心的需求。
三、创设条件,让孩子在丰富的环境中个性地成长
《纲要》指出,要“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为此教师可鼓励幼儿带自己喜欢的玩具、图书、自制的作品等到幼儿园来,丰富幼儿在园的活动材料和活动内容,并利用每天的生活与过渡环节,让幼儿自选活动伙伴、活动空间、活动内容。笔者所带班级的孩子最喜欢一日活动中以下这几个环节:来园、晨锻、餐后、散步、午睡起床后、离园前,因为在这些环节中,幼儿能自由地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笔者也经常利用这些环节,与需要教师关注的幼儿进行交流,从不去干涉其他孩子们的活动。幼儿选择的是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因而幼儿是自由的、有序的。教师还可以为幼儿创设封闭的安全空间,满足部分情感需要宣泄的幼儿,让胆小的幼儿自由表现,满足一些想拥有自己小秘密幼儿的需要。
幼儿的自由是与成人对其的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要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去思考;要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创造;要解放儿童的眼睛,让他们去看事实;要解放儿童的嘴巴,让他们去发问;要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去发挥;要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们去支配。作为幼儿教师,应该闭上一只眼睛(那只视幼儿为弱小、无知、无能,因而担心、过分照顾、急于求成的眼睛),站到幼儿的身后,或躲开幼儿的视线,让幼儿在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里自由愉快地展现自我。睁大另一只眼睛(那只认为幼儿有独立人格,能主动、自由、充分发展的眼睛),细心观察自由状态中,真实、自然的幼儿,发现他们的需求,找出他们的兴趣所在,创设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耐心地等待他们的生长。
【作者单位:苏州吴江区思贤(机关)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