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伯萍
近年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重要任务,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彻底改善农村学校和城乡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是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举措。要使这项利国、利民、利教的工程扎实高效地推进,我认为教师队伍均衡发展应该放在首位。因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而目前城乡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不均衡现象日趋严重,城乡义务教育质量的差距越来越大。针对这种现象,教育部门为了合理配置师资、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出台了校长教师交流政策。校长和教师交流工作的初衷就是希望从优质窗口学校派出骨干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管理办法、昂扬的工作状态等传播到薄弱学校,同时薄弱学校的上派人员也能从优质学校取回“真经”。政策落实几年来,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交流校长和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是不是真正落到实处?还有待商榷。
分析现状1:教师交流政策出台后,能否切实发挥交流校长和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是这项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近几年来在实行教师定期流动的过程中,各学校可能因升学率问题而不愿派出优秀教师,或者是教师本人因评职称、干部任职需要自愿申报交流。目前教师交流只是互换岗位,没有真正达到创新实践、反思研讨、合作交流、整体提升的目的。
策略与建议:全区校长和教师交流工作启动以后,教育局出台相关评价机制和奖惩条例,由相关部门和学校对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使教师能够经常领略教学能手的风采,交流到优质学校的教师能够谦恭认真,孜孜不倦地吸收优质“营养”。通过亮相课、示范课、研修课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研活动,通过小课题研究等,把城乡教师的距离拉近,让浓厚的教研氛围在各校蔚然成风。
分析现状2:教师编制校与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大多数学校严重缺编,一部分学校却超编。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超编学校领导面对工作量的安排,特别是人员虽多,却又面临结构性缺编,非常头疼。缺编学校领导面对聘请的代课老师的素质、能力以及不稳定性,也是苦不堪言。教育局领导也曾多次在会议上提出:“教师不将是学校人,而是系统人。”目的在于统配老师,但由于方方面面的阻力,并没有真正实施。
策略与建议:采用“人才共用”的原则,鼓励超编学校教师单向交流缺编学校。我们需要在实施教师流动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设置一系列具体的流动保障性政策。比如:交流教师关系可以留在原来学校,交流年份听取教师意见,并给予一定经济补偿。事实上,有一个单向交流老师来到缺编学校,缺编学校就可以少请一个编外老师,比起编外教师那三五万的待遇,那些津贴只是杯水车薪了。因此,在交流过程中以尽可能消除或减少教师面临流动时可能产生的种种困难,让教师在充分感受关怀和尊重的氛围下,主动自觉地接受流动,从而使教师流动的政策真正发挥最大的积极效应。
分析现状3:根据目前我区新教师分配政策,很多新教师工作单位离家距离远,交通不便,再加上农村学校生活环境艰苦、个人发展机会少,严重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工作积极性,造成农村优秀教师大量减少和流失。当前在一些农村学校把新教师当成宝,花了两三年时间精心培养,结果成才了,要么被城区的学校挖走,要么自己找门路调走。这种教师的反向流动,造成城乡教师分布失衡,农村中小学教师越来越紧张,教师队伍越来越不稳定,几乎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策略與建议:以引领整个教师队伍走进专业化为方向,以建立全区五级名优骨干教师梯队为目标,全面实施“教师队伍名优工程”;建立健全新教师、骨干教师捆绑管理政策、经费、培训及奖励等保障机制。建议新教师分配时,直接进入名优学校,名优学校相应地派出骨干教师下乡开展支教工作,通过开展广泛的“结对拜师”、 “手拉手”“一助一”等传、帮、带系列活动,支教教师一年或两年仍回到学校,学校另安排人员。这样循环滚动,源远流长,实现优秀师资资源的共享与升值。
总之,教师交流工作应坚持合理流动、按需调配、优先调配、就近调配、平行流动、择优流动、因才使用的原则,做到教师交流途径多样化,真正走进校际师资均衡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戴溪小学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