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华
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海顿曾说过:“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在艺术创作中,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创作成果,应最大限度为学生提供宽松的环境,释放学生的‘第三只手,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无论是一棵大树,还是一朵小花,最初的生命都是一颗小小的不起眼的种子。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就如同一粒沉睡在土壤中等待萌发、急切盼望破土而出的种子。作为老师就得为了这粒珍贵的种子培育土壤等。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改革的进步,教师已不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充当一位播撒创新的种子、唤醒创新的潜能、鼓舞创新的志向的引路人。音乐课程很少有书面的作业,但是课堂里我们也是在判断学生歌唱时是不是还有什么地方需要纠正,学生的音准、节奏是否都把握正确。根据学生的表现,老师每天都要围绕着这些教学内容和学生说话,有肯定的话,表扬的话;有否定的话,批评的话。不多数时候,批评、否定的话比表扬、肯定的话还要多。或许就在我们不经意间的批评中世界少了许许多多的画家、音乐家、作家……
大作曲家莫扎特曾经用令他老师海顿无法想象的创意——从容地向前弯下身子,用鼻子轻巧地点弹琴键,利用“第三只手”完成了一个音符的弹奏。这个故事如果发生在我们身边,或许老师会说,孩子,你这样弹琴是不对的。但是海顿当时连忙竖起了大拇指对徒弟赞嘆不已,并不断鼓励莫扎特。在莫扎特以后的学习中,海顿也总是不断激发莫扎特的奇思妙想,并不失时机地帮助他。因为在海顿看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创作的热情。尽管莫扎特从未在任何公开场合用鼻子演奏音乐,但是这种由打赌所表现出的变通思维,以及海顿鼓舞他创新的“第三只手”,使他的作品在创新中闪闪发光。
教育大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一生留下《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等著作与无数经典教育案例。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四颗糖的故事:陶行知没有以严词的口吻“训斥”犯错的学生,而是巧妙地用肯定、理解、唤醒的态度,一步步引导犯错的孩子经历自省的过程,从而真正达到了教育的真效果。
孩子犯错的事情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屡见不鲜。大部分老师的处理方法往往简单粗暴,一番训斥,草草收场。很少有老师有时间和耐心和这个“调皮”的孩子慢慢沟通。往往老师是想快速地把这个问题解决,而大部分学生之后会变得很听话。老师和很满足强化刺激带来的“成就”:这群调皮的学生终于被我驯服了。面对学生错误的种种体罚,不由得让人联想到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斯金纳教授的著名实验: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从实验来看,“惩罚”可以迅速建立行为模式。然而,惩罚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它建立起来的行为模式,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旦惩罚消失,则行为模式也会迅速消失。从长远来看,惩罚对于行为的制止并不会起到显著作用。现实生活中,因为惩罚带来的凡勃伦效应,有时甚至会使惩罚起反作用。
反观陶行知先生,云淡风轻地仅靠四颗糖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头疼的问题。没有刻意的准备,就四颗糖果、几句简短的语言而已,一切都显得那么信手拈来。可以想象到,当时陶先生的话语也一定如春风般温和,如细雨般滋润。
作为今天的老师,在基础教育课改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有意识地这样做。
一、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幻想力
爱想象是学生的天性,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鼓励孩子富于想象。
二、培养孩子的质疑能力
牛顿之所以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也正是因为他对于苹果落地产生了质疑。作为老师,当孩子问为什么时,老师应该保护孩子的质疑疑问,用适当的方法帮助他、引导他,把他导向一个正确的方向。
三、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如今很多发达地区的中小学会制定出学校特色课程,或是校本课程,在这样的课程中安排的所有课程就是动手的课程。比如我校 “满天星课程”,学校为孩子制定了近百个动手实践课程,在这些课程中,我们或许并不能培养出艺术家,但是我们利用了这样的课程激发了孩子的学习自信心和兴趣,培养了孩子的实践能力。每学期末,我们利用汇报演出、个人书画展等形式,完美地诠释了孩子一学期的收获,记录了孩子一学期的成长足迹。
四、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成功的老师,应该是教学,而不是教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是一定要总结学习方法。
五、在教育中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清代颜元说得好:“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在教育中,孩子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就像陶行知先生“四颗糖果”的故事,陶先生就是用赏识的眼睛发现了孩子的优点,利用这些优点让孩子认识了自己的错误,改正了自己错误。我们老师在批评孩子时想要的不也就是孩子能够认识并改正错误吗?
六、爱满天下,教育应当是充满爱的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风格可以各显身手,但爱是永恒的主题。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爱心能够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老师的爱,既包括爱岗位、爱学生,也包括爱一切美好的事物。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为“爱满天下”的崇高理想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与学生相处做到知行合一,怀着一颗仁爱之心。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