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

2018-12-24 06:51王元芬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应用题比例教学策略

王元芬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同时也是学生们的学习难点之一。应用题不仅包含了各类数学知识,而且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项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数学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活动。本文简单分析了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内涵及教学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数学应用题是一种将数学知识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相互融合的重要题型。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当下应用题教学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用题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及应用意识,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及创新能力。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解决应用题,教师就有必要深入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内涵及教学现状

应用题是一种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题型。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主要包括模型应用题及实践应用题,其中模型应用题是通过模拟一定的生活情境,给出已知条件,让学生求未知条件;实践应用题则是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发现生活当中所存在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当前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当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数学教师也愈发重视应用题教学。但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对于应用题教学,多数教师仍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先讲例题再进行练习的方式,教学方式相对单一,且这种一味灌输解决方法的教学方式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课堂教学效率偏低。同时,为了能提高应用题教学的质量,数学教师基本会采取“题海战术”,即让学生反复练习各类例题,却忽视了实践性教学的作用,致使学生无法真正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生活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学生的应用能力较差。此外,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当中还存在“一刀切”的情况,教师未准确把握教材,忽略了数学概念及问题对于实际生活的意义的教学,学生也是一味地模仿教师,解题方式及过程千篇一律,这非常不利学生创新及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与实践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就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也是如此。在实施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此点,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如在教路程类应用题时,教师可以班级中某位运动能力较好的学生为例,给出题目:小刚的家距离学校1500米,小刚平时从家里到学校要走15分钟,如果他从学校回家只用了12分钟,那么他回家的速度比来学校的速度快多少呢?这是一道最基础的路程类应用题,但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将题目中的主人公换成了班级中的某位同学,这就使得学生们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概念,认为此道题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实。这种情境化的教学课堂让学生有了真实的切身感受,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使得课堂更具趣味性,有些学生甚至会去问小刚能走多快,有效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师生互动,打造开放性课堂

传统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多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将数学应用题知识单方面地灌输给学生,这不仅会制约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且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学生发表自身意见,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就有必要并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并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身意见,以打造一个开放性的课堂。小学生本身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利用此点,采取各类措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关知识,并敢于发表自身想法,对于问题能够质疑、提问、争辩,同时教师要注意及时给予点拨,以为学生提供正确方向。如在教打折类应用题时,教师可先向学生提问:“大家平时会在哪里看到打折的字样呢?”学生在听到问题之后即会进行思考,通过回忆,学生们会想到商场、服装店、超市等在节假日的时候会出现打折的字样。接着教师可再提问:“打折意味着什么?”学生们想了想在打折的时候,通常妈妈们会购买更多商品,而且花的钱可能还会更少,这就意味着打折要比原价更便宜。这种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而且还有利于拉近师生关系,打造和谐课堂,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也给予了学生思考和发表自身意见的空间。

3.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应用题是一种相对抽象的题型,需要学生发挥自身想象能力,在脑海当中构建一个基本的数学模型,才能更好地分析应用题中的问题。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其对于问题的思考受自身感性认知及形象思维的影响,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若能选取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的事例或是事物进行举例,学生将更易理解题目内容,并思考解决方法,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实施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互联系,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的、直观的生活模型,以便于学生理解题目含义,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从而促进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如在教比例类应用题时,多数学生会觉得比例应用题过于抽象,也无法真正理解比例的含义。此时,教师就可从生活当中选择一个具体的实例为学生进行讲解。老师事先为学生准备好两杯水与奶粉比例不同的牛奶,请一位学生进行品尝,通过品尝就会发现,两杯牛奶的口味有所不同,此时,教师即可引出比例的概念,并告知学生两杯牛奶口味不同的原因在于它们的水和奶粉的比例不一样,奶粉比例较大的牛奶奶味更重,而奶粉比例较小的牛奶甚至都尝不到奶味。这种极具生活化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比例的含义,也明白在实际生活當中比例的用处,这样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遇到诸如比例的问题时,也能明白比例设置的作用。

4.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小学生相对活泼、好动,在实施教学的过程当中,若只是让其端端正正地坐着听课,不仅会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且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当中深入了解相应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独立思想、深入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在讲面积类应用题时,教师可事先为学生准备好各类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的纸,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通过裁剪与拼接,学生学会了将平行四边形剪成一个正方形和两个三角形,分别将正方形和两个三角形的面积进行相加,即求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或是利用三角形将等腰梯形拼接成一个大的长方形,用长方形面积减去两个三角形面积即求得等腰梯形面积。在整个过程当中,学生的裁剪与拼接并不局限于一种方式,使得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良好的锻炼,也让学生对相关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结语

总而言之,应用题教学不仅可帮助学生回忆并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及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应用题教学,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力求采取各项教学策略,以提高应用题教学的效果与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安顺市第六小学 贵州】

猜你喜欢
应用题比例教学策略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人体比例知多少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