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煜
【摘 要】在小学高年段的数学课堂中,研学单的广泛应用,使得老师们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推进了课堂研究式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下,低年段的课堂显得缺乏自主探究的抓手,笔者在低年段的数学课堂中尝试以学生探究研学单的方式进行教学,得以和中高年段的教学模式进行衔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研学单;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
最近几年研学一词在教学中流行较广,研学即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学习过程。探究式学习既是学习的目的,又是学习的理念方法和模式,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路。南京市秦淮区教育部门为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制定了相应的研学册。在高年段的数学课堂中,研学单的广泛应用,使得老师们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探究,小组中有组长、组员,每个成员的分配任务各不相同,共同参与了问题的讨论与交流。也正是这样的课堂能够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而研学册的重要性在于它既是教的抓手,又是学的动力。
低年段学生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这个年龄的思维特点,主要是凭借事物而进行思维活动的。實物形象引起的数的表象和联想比数字声音引起数的表象和联想力更为鲜明、强烈和活泼。所以低年段的孩子在课堂中也需要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训练,可以更好地与中高年段的教学模式相衔接。笔者深入研究教材教学法,根据低年段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了以下三种方式。
一、研学课本,适当拓展
学生所学的知识应以课本内容为主,研学单可以针对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规律进行简单变式,突出应用性。譬如:在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100以内的数”这一单元之后有一节综合与实践课——“我们认识的数”,笔者围绕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制作出适用性更强、更可操作的研学单。
这张研学单根据教材内容分了三个板块。第一块:说一说,活动前让学生“收集100以内的数”,培养数的应用意识。通过猜年龄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了对“年龄”的认识;第二块:这一块设计成表格的形式,将活动的结果记录下来,突出了对比,增强了应用性;第三块:数一数,让学生走出教室,进一步体会数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研读教材可以使教学目标明确,挖掘可以使教材内容丰富,整合重组,设计出适用性强的研学单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合理,拓展延伸能让课堂外延广阔。
二、研学拓展,因材施教
研学题目的设计应该是螺旋上升的,既要有每个学生都会做的题,又要有值得学生研究和分享的好题,使得每一个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在苏教版的数学教材中,每个单元中都会有一到两道思考题,不仅是对基础知识的提升,还可以拓展孩子的思维。笔者将思考题的设计难度螺旋上升,更好地帮助孩子探索解题过程。
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100以内的数”下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在计数器上拨3个珠子,可以表示出哪些两位数,最大的是多少?最小的呢?在本题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如下图的研学单。
在这份研学单中,第一题:在计数器上按要求拨2颗珠,再拨3颗珠,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拨数的有序性;第二题:不在计数器上拨数,直接根据题目要求写数,脱离了计数器这根“小拐杖”,学生能否完成有序完整地写出所有的数?提高了能力的要求,将思维训练提升到一个层次;第三题:我来编题。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建立拨数、有序写数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编题,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还加深了他们对于题目的认知。
人在认识一个对象时,总是遵循由表及里、由深入浅的过程。“螺旋上升式”的研学单设计,可以呈现清晰的教学脉络。只有重视对教材的拓展和延伸,才能实现真正的“大数学”,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三、课前研学,了解学情
课前的研究学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做了充分准备。以往,我们在课堂上,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往往对问题只能“浅思考”,而让学生课前通过研学单先思考,无疑给了学生更大的空间和舞台。当每位学生都带着准备进课堂的时候,我们根本不需要担心他们的想法不够丰富和深入。
在教学苏教版二下第八单元“初步认识角”一课前,布置了两个研学内容:让孩子寻找在哪里可以找到角?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在课临近结束时,再出示课前的研学单,让学生加以对比,发现原来对角的认识是建立在生活的层面上,而数学中的角是由1个顶点和2条边组成,使角的形象更加丰富,角的概念更加清晰具体,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和了解。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思想的感悟和经验的积累仅仅依赖教师的讲授是不行的,更主要的是依赖学生亲自参与其中的数学活动,依赖学生的独立思考,这是一种过程的教育。学生通过研学单的填写和交流学习,能更好地积累活动经验和感悟数学思想。教师通过研学单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水平和学习的实际情况,能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一定是自觉的、主动的、富有探究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