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效提问打开学生的思维之窗

2018-12-24 06:51徐志华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参与度周长师生

徐志华

“师者,传道、授業、解惑也”(韩愈《师说》)。无论是传道、授业,还是解惑,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交流。无论什么课,都离不开师生间的教学对话。通过对话,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想法,可以将教师的观念传达给学生,促进学生的思考、思维的发展。可以说,对话是人与人交流的主要方式,更是教师与学生情感、智慧交流的重要手段。

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交流的同时,经常会忽略师生交流时学生的参与度与所提问题的有效性,人为地降低了课堂交流的参与度,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如何让所提的数学问题,既关注每一个学生,又兼顾每一个学生思维的参与度?这个问题是值得思考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提问的策略。

一、注意提问时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及兴趣。当学生处在“愤悱”之时,提问才是最有效的。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笔者提出如下问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圆形的。”

“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

笔者又问:“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学生急着回答:“不行,没法骑。”

“为什么没法骑?骑在上面会有什么感觉?”让学生思考的同时出示动画。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才行呢?”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让学生带着问题思索,使其思维始终处在活跃状态。这种积极主动探索的情绪,有力保障了学生对问题的深刻理解、牢固记忆,也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

二、注意数学言语的科学性、趣味性、形象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教师语言必须有一定的艺术性。

科学用语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数学语言必须科学而严谨。教师向学生发问的时候,更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不能让学生产生歧义、犯科学性的错误。

语言趣味而生动 数学语言虽然科学性比较强,但是教师毕竟面对的是小学生,如果教师的语言平淡得像一杯白开水,就很难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

形象而直观 小学生的思维处在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少地使用成人化的语言,多使用贴近小学生的儿童化语言,多利用形象化的意象,帮助学生去理解知识,从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思想形象化。

三、注意提问方式

变“一言堂”为“多言堂” 教育家布贝尔说过:“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教师要创造认知上的矛盾,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大胆质疑、自主探索,从不同角度去求同、求异,去揭示产生矛盾的真相。要打破“老师的课堂权威性”,不要给学生戴上思维的枷锁,让更多的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变“单向静听”为“多向思考”教师在进行单一对话交流的时候,不宜过多地对某个学生进行连珠炮似的发问,以一至二个问题为好;而且这种单向交流不宜过多。教师时刻关注的不仅仅是个体,更要关注全体学生。要让思维从局部走向全体,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的交流才是高效的。

变“机械引导”为“放手交流”“ 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要改变以往你问我答单向思考的方式。“杜郎口”现象启示教师们,师生之间的交流要尽量减少,放手让学生自己探讨、相互交流。让师生一对一的单向思考变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与思考,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参与度,打开思维的窗户。

例如:在认识“圆周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片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测量圆的周长。各小组进入活动后,学生发现圆的周长实在不好测量。于是教师提醒道:“整个圆的周长确实不好测量,能不能想一想其他办法呢?”学生思索着、探讨着。各小组汇报了一些常规的办法。但这时有一组学生想到了对折的办法,去量半个圆周,再算出整圆的周长。接着更有人想到了对折两次,量出四分之一的圆周,从而计算整圆的周长。这样测量大大简化了测量难度,而且比较准确。

陶行知先生说过:“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让我们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经常思考课堂提问的技巧,让其在知识传授中起到四两拨千斤之效,真正做到课堂的高效。

【作者单位:南京市炼油厂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参与度周长师生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巧算周长
麻辣师生
周长小诊所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