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激活初中数学课堂

2018-12-23 06:42陈玉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5期
关键词:初中课堂误区建议

陈玉华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早已走进初中数学课堂,本文提出了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的三大误区,根据笔者实践,巧用信息技术,激活初中数学课堂的方法,进而提出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的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误区  初中课堂  建议

一、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的误区

1.盲目求新求异

信息技术早已走进初中数学课堂,信息技术在初中课堂中的使用具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但是信息技术是辅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工具,而不是盲目求新、求异,整堂课都在运用PPT进行教学,忽略了传统教学方式,忽略了“板书”教学,为了求异,教师选择一些形式新颖的视频进行教学,整堂课都充满了动画,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违背了教学的规律。

2.弱化知识渗透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了很多便捷,教师在享受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忽略了初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数学教学除了教会学生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享受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领略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果教师过于依赖信息技术忽略了传统教学,大量的信息传递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不利于学生享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对数学思想方法掌握不透。

3.信息技术运用越多越好

教师在讲授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时,适当的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但是也要根据数学知识内容对信息技术的时间进行调整,不是运用越多越好,需要根据知识本身来设计,对于一些要求计算量大的知識尽量采用板书教学,给学生一个规范意识,对于抽象的几何知识运用信息技术的时间可以设置长一些,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巧用信息技术,激活初中数学课堂

1.丰富信息技术的插入方式

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程度直接影响数学学习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是数学教学的首要目的,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具有表现力强,丰富性的特点,丰富信息技术的插入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数学教学时,如果教师一味的进行板书教学,会显得数学知识本身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度不高,如果采用微课的形式,通过小故事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学生焕然一新,积极性高,激活了数学课堂,学生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记忆犹新,再采用“流程图”的形式进行总结,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2.合理设计信息技术教学内容

在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适当的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课

堂教学,有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知识的形成规律,合理设计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发挥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提高课堂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在进行《点线面体》数学知识教学时,学生对于抽象的点、线、面、体难以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选择多媒体教学,借助生活中的实例,通过PPT演绎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这个动态过程,学生关注度高,深刻的掌握了数学知识,拓展了知识面,体会了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3.优化信息技术的运用结构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前言”中就充分强调信息技术对数学教育带来的影响。信息技术给数学教育带来了全所未有的影响,教师要根据教学的特点,进一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信息技术的运用结构,把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激发数学课堂。

例如,在进行“长方体的展开图”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下面动手画长方体的各种展开图,然后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在多媒体教学的引导下进行分工合作,探索交流,从而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激活数学课堂。

4.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

的特点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在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学习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开展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进行《图形的初步认识》学习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把静态化为动态,抽象化为具体,在进行《一次函数》教学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通过多媒体展示,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度。

三、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的建议

1.结合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除了教授学生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而数学思维的培养是建立在形象感知基础上的,利用信息技术的各种手段,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合理设计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有了形象感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时候,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丰富多彩的轴对称图形,感受剪纸艺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通过动态演示来刺激学生的认知,可以很快区分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2.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处于引导地位,学生占主体地位,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工具,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借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时,教师组织学生准备上课材料,利用多媒体引导小组一起探索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借助多媒体展示分工合作的要求和引导学生去思考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可能条件,有些小组利用三边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有些小组探索出两个角和一边对应相等,当有些小组探索两边一角的时候,其他学生质疑,这个角必须是夹角,并且举出当不是夹角的时候,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教师在总结的时候利用多媒体进一步展示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且举出当两边一角时不是夹角的反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全等三角形》难点的理解,达到了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目的,突破难点。

3.巧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现代数学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创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问题意识的培养,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很多教师完全依赖信息技术,而忽略了师生互动,而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问是一门学问,擅于提问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门艺术,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造一定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一步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能力。

在讲授《三角函数》这节内容时,教师根据设计的练习可以叫学生自己提问,猜测出题人的意图,当有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可以叫其他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相等的角三角函数值也一样,其中蕴含了等量代换的思想,当发现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再把问题展示出来,学生可以从中体验一种数学成就感,教师反问,如果把其中的条件改成其他条件,这个问题怎么解决,问题进一步得到升华,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激发。

4.利用信息技术,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由于学生刚刚从小学步入初中,习惯了小学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初中教学时需要考虑到初中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而信息技术是把抽象的思维变得形象生动的一个工具,教师需要擅于利用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的声音、图像、动画,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适当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 娄德刚. 从实施策略角度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6).

[2] 葛加建.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误区与思考[J]. 中学生数理化,2017(5).

猜你喜欢
初中课堂误区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冬季洗澡的误区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初中思品课生成性课堂建构的研究
初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研究
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上的应用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建议答复应该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