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华
摘要: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教学在我国高校一直发展得比较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定位不明确以及师资力量比较薄弱。要想ESP课程教学获得长足发展,我国高校必须从ESP课程教学是否必要、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如何定位、师资队伍如何建设三方面进行探究和思考,以求厘清困惑,明确思路。
关键词:ESP课程教学;困惑;探究与思考
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English forSpecific Purposes)相对于通用英语EGP课程(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而言,是指与某一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为满足学习者进一步的专业学习需求和实际工作需要而开设的一种针对性的英语课程。EGp课程教授基础的语言知识和基本的语言技能,而ESP课程则服务于学生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和科研工作需求。20世纪70年代,ESP课程教学理论和实践在许多国家开始普及。有一些研究者把ESP分成了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和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前者是指高校开设的学术英语,主要教给学生使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和研究的技能,偏重學术性。后者则是具有职业培训特色的职场英语,着重讲授适用于某一特定工作场合的职业英语,有明确的针对性、实用性,如旅游英语、报关英语等。
一、ESP课程教学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高校的ESP课程教学基本与国际同步,但发展并不顺利。早在20世纪80年代,为了满足科技领域日益频繁的对外交流需求,科技英语课程率先出现在我国一些高校。但是在此类专业英语课程开设之初,学界并没有及时明确其与通用英语课程的区别,导致当时ESP课程教学的目标定位并不明确。虽然教育部在1999年发布的修订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首次正式将“专业英语”定为必修课,同时建议由专业课教师来承担专业英语教学工作。然而,当时大多数专业课教师是没有能力开设这类课程的,具备良好英语水平的专业课教师人数非常有限,当时高校大范围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条件并不成熟。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和限制了ESP课程教学师资力量的发展。直到现在,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我国很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仍然是以EGP课程教学为主的。
客观来说,我国ESP课程教学起步并不算晚,我国高校还曾经出现过一阵科技英语“学习热”。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过去几十年间ESP课程教学在我国高校的发展一直是比较缓慢的。反观世界各地的其他高校,ESP课程教学都在广泛开展和蓬勃发展,这不得不使我们产生紧迫感和使命感,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国高校的ESP课程教学。
笔者认为,我国高校的ESP课程教学要想蓬勃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厘清困惑,明确今后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目前,有三点困惑亟待厘清和思考:一,ESP课程教学在我国高校的广泛开展是否必需;二,ESP课程教学目标应该如何定位,相应的教学内容应该如何确定;三,如何解决ESP课程教学师资队伍的问题,到底是由英语教师担任还是由专业课教师担任。
二、ESP课程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一)ESP课程教学开展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通晓和熟练运用至少一门专业英语已经成为国际化人才的必需条件。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外语水平、通晓某一专业领域内的规则和行情,并且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竟争的国际化人才。当前,以EGP课程为主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显然已不适应国际化教育的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重点应该从EGP逐渐转移到ESP,以提高学生应用某一专业英语的能力和水平。
当前,我国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给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首要标准就是一流的人才培养水平和一流的科学研究水平,这就要求我国大学生必须具备在各白的专业学科领域内使用英语从事专业学习和研究的能力。遗憾的是,部分高校的本科英语教育非常缺乏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不少高校教师反映本科毕业生用英语撰写的论文完全不合乎学术规范,难登大雅之堂,甚至包括英语专业的学生。我国要在21世纪中叶实现“双一流”建设的战略目标,高校英语教学就必须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高校英语教学要以培养大学生用英语从事专业学习和研究的能力、水平为教学目标,要让大学生为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做好准备。
2014年,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完成了对最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教学指南”)的研究和制订工作。《教学指南》项目组立足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对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进行了广泛调研和科学论证。《教学指南》对课程体系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个部分。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教学指南》是我国新时期普通高等院校制定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建设大学英语课程、实施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依据。因此,各高校必须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调整和改革,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和新需求。
基于国家和社会发展战略需求以及当代大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立足《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这一纲领性指导文件的要求,各高校必须积极行动起来,把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纳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开展势必是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重新定位
我国高校ESP课程教学一直发展得比较缓慢,究其原因,摆在首位的就是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没有明确的定位。ESP课程到底应该教什么?教学目标又是什么?不少高校和教师对此都还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认识。
笔者认为,我们首先需要把ESP课程、专业英语课程和双语课程区分开来。
1999年修订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正式提出了“专业英语”的名称。此后,很多高校也根据各自学校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陆续开设了如科技英语、金融英语、化工英语、医学英语等專业英语课程。课程教师主要教授本学科领域内的一些专业词汇,通过词汇教学和翻译练习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内容。比如,郑州大学开设的医学英语课程就是按照人体系统分类介绍了大量医学英语术语,然后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和翻译练习,以了解相关医学学科的知识和内容。又如,郑州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英语课程(MPA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以英语为工具探讨公共管理事业的发展趋势。尽管这类专业英语课程也会涉及一些特定语篇的体裁、类型、特征等语言方面的知识,但本质上更偏向于内容教学,因此这类课程也被称为SBE (subject-basedEnglish)。《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同时也规定专业英语课原则上由专业课教师承担。可见,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不是语言教学,因此专业英语教学不同于ESP课程教学。
进入21世纪,为了进一步适应国际化办学的需要,让更多的大学生具备国际化视野,能跟上本学科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也为了鼓励教师直接使用优质的国外原版英文教材,及时知晓本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我国教育部自2001年起大力推行高校双语课程建设。然而,需要明确的是,双语课程不同于ESP课程,双语课程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既使用汉语也使用英语作为教学媒介的课程。双语课程本质上是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以传授专业知识为目的,教学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所以,双语课程应由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课教师承担。而ESP课程虽然依托于一定的专业内容和知识,但其教学目标仍然是特定专业领域内学术英语交流技能的学习和提高,教学侧重点还是语言本身。因此,毫无疑问,应该主要由专业英语教师承担ESP课程的教学任务。
由此可见,无论是专业英语,还是双语课程,都偏向于以英语为工具来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尽管课程本身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但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内容教学,这显然不同于ESP课程教学。笔者认为,我国高校ESP课程教学既不同于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也不同于双语课程教学,而应该定位为EAP(English forAcademic Purposes),即学术英语。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本科英语教育非常缺乏对学生学术英语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种现状显然无法满足大学生用英语从事专亚学习和研究的发展需求,也制约了我国高校迈向“双一流”的发展步伐。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本身就是基于学习者的实际需求而开设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英语课程,因此,我国ESP课程教学应该定位为学术英语,教学重点在于学生学术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尽管ESP课程的教学素材来自于与特定专业领域相关的学术文献和期刊资料,但也只是为了围绕这些语言素材而展开语言教学活动。ESP课程的目的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这些素材中属于特定专业领域的语篇体裁特征和学术语言规范等语言知识信息,教学目标仍然是语言能力的培养,而非专业知识学习。
(三)ESP师资队伍的重新定位
良好的ESP师资队伍是开展ESP课程教学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决定和影响着ESP课程教学的长久发展。我国ESP课程教学一直受制于师资力量的缺乏和师资队伍定位的不明确,这些因素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ESP课程教学的繁荣发展。当前的争论仍然聚焦在ESP师资队伍的定位上:一种观点赞同将现有的大学通用英语教师培养成ESP教师,认为这种方式更加直接有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ESP师资问题;另一种观点则参考1999年修订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规定,主张选派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课教师来承担ESP课程教学。近年,有不少专家鼓励现有的EGP教师去攻读其他学科的学位,以帮助他们了解和学习某一专业学科的内容。比如,有学者研究了一位通过攻读信息技术硕士学位而成功转型ESP课程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之路,郑州大学也有讲授护理英语课程的教师拿到了护理专业的本科学士学位。但是,对涵盖几十个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综合性大学而言,所有从事外语教学的教师都能在这些不同学科领域里拿到学位吗?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长期以来,对于专门用途英语ESP,很多大学英语教师都怀有畏惧和排斥心理。这是因为ESP课程教学一直被很多教师误解为等同于专业英语教学,认为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普通大学教师是无法胜任的。这也造成了大学英语教师对开设ESP课程缺乏信心和勇气,从而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我国ESP教学师资力量的发展和壮大。
事实上,根据上文我们对ESP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分析,我国高校ESP课程教学应该定位为学术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特定学科领域里的学术语言交流能力。尽管ESP课程的教学素材大多取自于某一专业学科领域的学术期刊文献等,但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围绕这些教学素材来开展语言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术语言应用能力,所以ESP课程性质应该定位为语言课程。因此,专门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才应该承担ESP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了解和熟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固然对ESP课程教学有帮助,但这并不是必要条件,也只有具备一定语言学相关理论知识(如词汇学、文体学、篇章分析理论等)的专门英语教师,才能够胜任ESP课程的教学。
三、结语
为了满足教育国际化的需求,为了迎接“双一流”建设的机遇和挑战,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ESP课程教学是高校英语重要的发展方向。但是,必须明确的是ESP课程不同于双语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我国ESP课程教学应该主要训练和培养学生在专业学术领域里的听说读写等能力。笔者认为,真正的ESP课程教学是语言的教学而非专业内容的教学,是训练学生在特定学科里的语言能力而非只是传授学科内容和知识。因此,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师完全可以胜任ESP课程的教学。综上所述,只有厘清困惑、明确目标,我国ESP课程教学才能蓬勃发展,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战略发展需求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2]蔡基刚.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ESP课程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2012,(3).
[3]梅进丽.ESP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师知识发展[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
[4]唐进.一位大学英语教师的ESP教学之路——从自我对质法角度[J].当代外语研究,2012,(6).
[5]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