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然后从家庭、学校、社会已经心理这四个方面分析了留守儿童自语散漫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纠正这些问题的有效粗略,希望以此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可以更好地受到完整教育。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自由散漫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现状
通过相关的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的自由散漫问题表现为许多方面,其中有些留守儿童的行为表现还是较为良好的,尊师敬长,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但还有一些留守儿童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很容易使自己沉迷于网络或武侠这种虚拟的境界中,更严重的是部分留守儿童会受到外界自由散漫行为的影响,沾染上喝酒和抽烟的坏习惯,甚至是参与打架以及斗殴等现象,并且与一些不良团体拉帮结派。完全无视家长以及学校老师的管教,出现叛逆心理,造成旷课或厌学等严重问题出现。
二、农村留守儿童自由散漫问题的原因分析
1、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的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没有办法经常陪伴在孩子身边,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教育、培养日常生活中良好的习性,这样导致了留守儿童没能拥有一个健康的童年,缺乏生活中正确的指导。农村留守儿童的大多数监护人是祖父母,然而受到祖父母年龄已经不理想以及接受教育程度低的影响,和孩子之间缺乏有效沟通。虽然监护人为孩子提供了一定物质基础上的保障,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够重视。
2、缺乏良好的学校教育
学校是除了家庭以外最常接触的生活场所,背负着儿童的教书育人,为学生以后的生活以及工作打实基础的重担。由于家庭背景的不完善,留守儿童的在生理与心理方面的发展问题更加突出。这就非常需要通过学校的教学以及同学之间的集体生活环境,来弥补留守儿童对于父母关系的缺失对健康成长的过程中造成的负面影响。
3、缺乏来自于社会的关爱
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并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也没有为留守儿童问题组织相关的关爱型活动。而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自由散漫问题,提这种行为冒出苗头时,相关单位并没有及时制止与采取有效措施,从而造成了留守儿童自由散漫问题越来越严重的现象。除此之外,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更加促使了留守儿童的不健康发展。并且在社会经济效益的背景下,学校附近都有网吧以及游戏室等娱乐设施。由于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大量留守儿童沉浸在虚拟的游戏中,经常发生旷课或辍学等情况,从而荒废了自己的学业。
4、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通过以往的心理学研究认为,童年是人类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人类早期社会化的主要发展过程;这不只是单纯意味着个体的身心发展阶段,更代表着整个人类的生命周期阶段。然而留守儿童大多都处于这一阶段,他们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或人生观,他们正处在身心不平衡的状态,对于外界各种人或事抱有极强的防备心。
三、纠正留守儿童自由散漫问题的措施
1、发挥家庭的功能
家庭是孩子接触良好教育的首要环境,同时父母对于孩子而言是人生的启蒙老师。监护人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正面的,给孩子们传输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尽最大的努力上确保自己的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家庭的主要功能在于能够通过血缘上的这层关系,为孩子们建立一个良好的教育气氛和家人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上奠定基石。这种自然的血缘关系会让孩子对父母有种独特的依恋感,对于孩子的教育方面有着很好的优势。
2、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
学校是一个具有系统性的教育环境,通过对学生有计划、有目标的教学模式。同时,这种模式是根据儿童发展时期特有的发育指标为前提的,这为孩子毕业以后踏入社会后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它建立在为孩子们离开学校后继续发展创造条件的基础上。由此看来,当一些孩子做出再有散漫的行为举动时,学校应有效发挥其主导地位,对其完成积极干预作用,促进孩子发展时期的正确方向。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缺陷,导致自由散漫行为的问题发生时,学校应当采取策略,在能力范围之中弥补儿童所缺失的关爱,尽学校最大的职责发挥其主导地位。
3、建立留守儿童社会基金
同时通过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障基金的方式,完成留守儿童接收教育的义务,也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压力。相关政府可以建立专门的部门来管理这些资金的用途,以便这些基金的利用能够落到实处。可以为孩子们的课余活动提供资金,通过活动过程中与其他小朋友的接触,促进与其心与心之间的交流,这样有利于为孩子们塑造自己的个性,当面对问题时,能够有自己的处理方式,尽可能地避免农村留守儿童继续发生自由散漫行为的问题发生。
4、成立学校心理咨询室
在农村的小学设施中,还可以建立一个心理咨询室,使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起到重视,帮助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消除他们心理问题的困扰,促进与其他小朋友敞开心扉的交流,更好的完成学业。在咨询的过程中,教导他们应严格克己,做一个有抱负、有独立人格的品质。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教育活动,与学生面对面沟通过,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在家庭结构不完整环境下的心理压力,从而更有效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协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困扰。
四、结论
总的来说,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自由散漫行为的问题是多年以来所困扰的。怎样帮助留守儿童更好地接受教育也是政府关心的问题。通过本次的研究总结出的结论有:家庭的关爱对于孩子成长主要时期是首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爱从而以此建立自信心,形成健康的人格;学校实行教育义务的同时,应该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中,应给予农村留守儿童多一些关爱与帮助,并建立社会基金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接受教育,与其他孩子一样,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
[1]吴薇,杜壹明.城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03):50-56.
[2]王晓莹.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矫正方略探析一一以重庆市璧山县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學报(社会科学版),2016(11):70-73.
[3]刘洁辉.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原因及对策研究[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8(1):104-107.
作者简介:
郝艳,女,1972.04—,满族,辽宁省抚顺市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