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城市

2018-12-21 12:34朱春奎
上海城市管理 2018年6期
关键词:城市治理以人民为中心

朱春奎

摘要:破解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关键在共享。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城市是新时代全面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突破口和战略选择,也是新时代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城市建设需要重视和实施生产性就业、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保障体系这三大战略支柱与政策路径,通过善治与制度的保证,来实现基于公平的可持续经济增长与有效的贫困减除。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共享城市;城市治理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8.06.001

随着城市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对全球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的主导性作用愈发明显。然而,城市的繁荣和出现的问题已成为“一枚硬币的两面”。气候变暖、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等一系列不和谐因素早已向全世界发起了挑战,带有国际性的“城市病”也正以迅猛的速度、强大的影响力和破坏力冲击着处于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中国。在中国,当前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但同时,数以百万计的居民却在越来越脆弱的城市环境中生活,超负荷城市基础设施、不适宜的住房、低水平医疗保障体系、缺乏城市服务等问题困扰着城市贫困家庭。

“共享”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美好追求,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到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再到孙中山的民有、民治、民享。“共享”不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和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动力源泉。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共享”,强调“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破解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关键在共享。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同样应该是人民共享的城镇化。为此,加快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城市,理应成为我国全面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突破口和战略选择,也是新时代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

共享发展的目的是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社会阶层,共享发展的途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共享发展的原则是坚持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享有平等的发展权益;共享发展的着力点是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城市能够为该城市的所有市民提供体面的公共服务,保护市民的权利和自由,增进市民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福祉,力图产生一个有益于包容性经济增长的框架并改善城市生活。同时,环境保护和协调的建筑环境有助于营造紧密连结、有效运转的城市空间。共享城市具有多样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融合。居民可以逐步实现他们通过城市权利获得更好的服务,包括健康、教育、工作等的机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城市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并采取有利于全體居民的经济政策。

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城市建设需要重视和实施生产性就业、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保障体系这三大战略支柱与政策路径,通过善治与制度的保证,来实现基于公平的可持续经济增长与有效的贫困减除。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城市建设的第一战略支柱,是通过充分的、体面的生产性就业实现经济机会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由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优势激发更多的经济活力,也需要推动基础广泛的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城市建设的第二个战略支柱,在于通过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人的能力提升,提升弱势群体获取经济机会的能力。共享发展倡导机会均等化,对于贫困人群来说,特别需要强化政府在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进而提高他们获取机会的能力,保证每一个体都能具备从事生产性和体面的工作。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城市建设的第三个战略支柱,在于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弱势群体得到最低限度的经济福利,以遏制结果的不平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作为衡量共享发展的重要指标,不仅要求政府积极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更要求政府提供公平正义的政策安排,以实现每一个社会成员平等地享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基本权益。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劳动力的充足供给和自由流动,有助于生产率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重要的公共政策,能够有效缓解初次分配中机会不平等问题,提高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包容度”。

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发展的实现与法律制度和政府治理紧密相关。实现共享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善治。从人类发展的视角来看,“善治”即民主治理。民主治理意味着人民的人权和基本自由受到尊重,保障他们有尊严地生活;人民在影响他们生活的决策中享有发言权;人民能够使决策者为其决策负责;处理社会互动行为的规则、制度和惯例具有包容性而且公正;在公私生活领域和决策中,妇女和男子是平等的伙伴;人民免受基于种族、民族、阶级、性别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歧视;当前政策反映后代人发展的需求;经济和社会政策符合人们的需要和愿望;经济和社会政策致力于消除贫困,并扩展所有人在其生活中的选择范围。

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城市建设的推进与实施,需要拥有一个敢做敢为、值得信赖和精明强干的政府;领导作用和治理能力、对增长的坚定承诺、对共享发展的坚定承诺和有效的行政管理,是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城市的重要维度。根据善治原则,城市治理机制设计的目标应该是:在城市发展规划决策中参与公开、过程透明、共识导向,在规划的执行上保证依法行事、对社会的要求反应及时、做到权责分明,保证实施的高效与公平。因此,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城市的治理原则,就可以大致分为公平、高效、透明与问责、公民参与公民权以及安全五大类。

促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发展的政策要素可以大致分为累积型、创新型、分配型、稳定型和包容型五类。其中,累积型政策包括大量的公共投资,这些投资积累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技能。创新型政策能促进技术的“创新”和“模仿”,有助于推进创新创业。分配型政策关注资源的分配,尤其是劳动力的分配,利用价格引导资源,并通过资源反应价格。稳定型政策旨在通过金融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确保国家宏观经济稳定。包容型政策旨在应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社会问题,其核心作用在于实现机会的公平与均等。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发展既强调机会平等又强调结果平等,既强调速度又强调模式,既强调经济增长又强调充分就业,既强调物质产品又强调公共产品及服务,其目的在于最终实现发展为全民共享,尤其是惠及更多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共享”处于压轴位置,明确了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目的就是“共享”。“共享”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和落脚点,共享发展以“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为主要内涵,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可以说,随着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共享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根本诉求,迫切需要从理想逐步变为现实。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迫切需要建设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城市,重点关注城市中的弱势人口对城市治理的参与、对城市福利和公共服务的享用、对城市发展机会和资源的享有。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城市寻求的应是可持续发展,纠正和发展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应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共享发展强调分配的公平性,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获得平等发展机会,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障碍,力促低收入人群分享经济增长成果;共享发展强调增长的社会性,重视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在保持较快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多关注社会领域的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责任编辑:张 炜

猜你喜欢
城市治理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创新城市治理理念 扎实推进城市工作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观的逻辑建构
唐山城市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新时期银川市和谐民族关系的建设路径
城市政治学视角下对中国城镇化的思考
中国城市发展与治理的全新思维方式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