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娜
摘要:语文学科教学是当前备受关注的德育渗透方法,也是落实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因为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学资源,而且其本身就具备良好的思想教育功能,班主任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班主任;德育;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与理论性比较强的基础学科。而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生字新词及文本布局谋篇的讲解,忽视了蕴含在文本中的德育因素的挖掘,致使语文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只是机械背诵默写,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文本当中丰富的德育内涵,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以提高学生品德素养为重要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促进其健康成长与发展。
1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元素,它不但能够积极推进教学进程,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把一些德育内容加入到自己的授课内容中,将二者有机融合,学生通过课上的学习就会认识到自己的道德思想在哪方面还存在不足,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合学生的德育内容来对他们进行指导。这样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会增强自己的观念与意识,进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有一个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新课改也要求学生要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些都表明德育内容渗透于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给学生分析那些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形象,分析他们的人格与思想等,或者是来解读相关人物形象的品格,通过这些分析和解读,教师要指出这些善良和优秀的品格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进而在生动活泼的授课环节中把德育因素纳入进来,加深学生对于正确道德观念的理解,促使学生提高其道德观念以及道德认识,加强学生个人道德体系标准的建设,从而使他们的基本道德素质得以提高。
2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教学现状
2.1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还是有部分教师对德育教学不够重视,有的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积极应用各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成绩的提高,但是对德育教育就不是非常重视,认为对学生的德育教学效率不高,还浪费了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时间,不愿意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改革创新,使得德育教育教学策略不能有效进行。
2.2在语文课堂中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学效率不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严重,重视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习惯于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导,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有效的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没有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互动,不利于对学生德育的培养。由于教学过程中只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不能有效的參与教学活动,使得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打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
3班主任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教学策略
3.1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
对于学生来说,和教师之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进而给他们带来一个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班主任要将“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落到具体的实践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真正感受到班主任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从而克服自身在学习时的畏惧心理,进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求学心理,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以及良好的价值取向,认真对待学习和人生。倘若班主任一直以一副刻板生硬的面孔来面对学生,出现问题就讽刺挖苦学生,就必然会让学生反感进而形成抵触心理,这样就无法实现语文教学中所蕴含的德育教育功能。
3.2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语文这一学科中也具有很多的德育资源。在语文课的教学中,班主任要善于将该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有效结合,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语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挖掘出教材内容中蕴含的德育思想,进而通过各种丰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领会并掌握到其中的德育思想,学生就会将这些思想融入到自己的行为中,从而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3.3课堂中积极创设有效情景
艺术形象化是语文这一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并不采用枯燥的说教方式,而是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出各种主题,因此,班主任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时要把握住形象和生动这两个基本点。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创设有效的教学氛围与教学情景,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和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所以,班主任要将语文课的这种特有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创设出丰富多样的教学情景,进而在其中渗透德育教育。
3.4注重与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
我们不仅要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还要将其延伸到课外,因为要想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就必须要经过实践的熏陶。因此,班主任要将语文教学和各种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比如语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使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充分运用在实践中,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进而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此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让他们主动融入到日常以及社会活动中,许多有益的各种文化实践活动也要鼓励学生多去参加,学生在其中可以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进而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最终让自身的道德素养得到提高。
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德育品质,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强化学生的道德实践体验,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周平.试论小学班主任在语文教学时的德育渗透[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6):126-127.
[2]郑洪.小学语文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的措施研究[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