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凡 Text by Yu Fan
后街上新开张了一家东北菜馆,其中有一道招牌菜——干豆角炖粉条。
长长的豆角,晒干了,呈浅褐色。长长的粉条,也呈浅褐色。这两个做搭档,视觉上不是金童玉女那样的绝配,对人没有冲击力,达不到秀色可餐的效果。相似的颜色,倒让人想起来冬天的房檐下一起晒太阳的老夫老妻,色相是差多了,但味道浓厚,且让人有隐隐的感动。
这道菜,我不陌生,在过去的乡村生活里,干豆角是一道家常菜,但不知道为什么要挂着东北的招牌,应该是这道菜普及的区域较广,并且味道的差异不大,吃起来满口的香,且扯扯拉拉不断,不由让人食欲大开。
小时候在乡下生活,母亲有做干菜的习惯,这种习惯大概是因为那时候蔬菜贫乏造成的吧,尤其到了冬天,除萝卜、白菜之外,我就指着这些干菜解馋了。
做干菜,要等到这种菜产量最大的时候。市场上消化不了,母亲就可以花很少的钱,买回来一大堆,然后开始晾晒。像这种干豆角,买回来择净,用开水过一遍,然后一缕一缕地捆扎好,搭在院子里拉起的铁丝上晾晒、风干。茄子也可以做干菜,茄子结得最多的时候是伏天,日头似火,这时候把茄子切成片,直接铺在太阳下,翻晒。比较麻烦的是翻的过程,要不厌其烦,我那时候就负责翻晒茄片,大日头下,等茄子晒得差不多的时候,人的皮肤也基本上晒成茄子的颜色了。
那些年,乡人多植藕。藕当然是鲜嫩的时候好吃,谢花藕为著名的时鲜,但是收藕的时候,除了比较鲜嫩的藕节,每支藕总还拖着一条细长的尾巴,我们叫它藕莛儿。这种藕莛儿纤维多,不适宜鲜的时候吃,丢了又可惜,正好可以做干菜。藕莛儿切条或者切片,晒干,等到冬天的时候炖一锅,特别下饭。
还有一种最廉价的干菜,那就是野菜。田间地头常见的马齿苋最适合做干菜,味道也美,可以放到春节的时候包水饺。只需加少许的肉,马齿苋水饺的香味就特别浓厚。马齿苋晒干了不出量,看着好大的一堆,从田野里费力地背回来,晒干,竟然只有轻飘飘的少许。这样的干菜得悉心收藏好,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等着逢年过节或者有客人登门,包一顿野菜水饺,绝对能让人吃出来款待的盛情。
现在,我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一道干菜能成为一家小店的招牌菜,且能引得人食欲大开,这不仅是人嘴巴上的馋,更因为有许多记忆也像这些干菜一样,照进的是阳光,而留下的是浓浓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