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izarov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髓炎伴长段缺损的疗效分析

2018-12-21 11:53叶焕竞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20期
关键词:骨髓炎腓骨胫骨

叶焕竞

(横县人民医院,广西南宁 530300)

胫骨周围软组织薄弱,开放性骨折易引起周围滋养血管损伤和创伤后骨髓炎。骨髓炎可导致伤口坏死,骨被新骨组织包裹,不能有效地渗透到治疗药物的病灶,然后再发生感染。对此,目前对其清创,去除感染的组织,但却容易引起长段的骨缺损。Ilizarov骨搬移术利用环行外固定、骨延长和骨搬移的外科矫形技术,是通过牵张成骨,新骨组织填充骨缺损,主要用于治疗长骨缺损。骨搬移术由Ilizarov于1989年提出至今,该项技术在世界各国得到迅速推广,是目前国际骨科具有代表性的主流技术。Ilizarov骨搬移术的基本原理是应用张力-应力法则 (Law of Tension-stress,LTS),通过缓慢牵拉可增加局部组织的代谢活跃度,刺激延长区的细胞增殖和生物合成功能,进而在延长区域出现生长带、骨小梁,并促进延长区与周围的血液循环[1-2]。此外,延长区周围的神经、肌腱、皮肤等组织均呈现出增长改变,因而肢体一定程度上得到延长。2013年1月—2016年6月,应用Ilizarov骨移植技术治疗30例胫骨骨折引起的骨髓炎,且存在胫骨长骨缺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胫骨骨折术后合并长骨缺损的骨髓炎患者,左侧28例、右侧32例,共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为30.8岁。60例患者,都符合临床诊断骨髓炎的标准,Cierny-Mader成人骨髓炎分类为Ⅲ型(27例)或Ⅳ型(33例子)。胫骨骨折术后发生骨不连,且清除病灶后存在长度为2~11 cm的骨缺损。患者受伤后,到该次住院大约为6~30个月、平均住院时间为18.3个月。受试患者平均已行骨折手术次数为2.5次,且性闭合骨折内固定手术共为29例、腔骨开放骨折的一共有31例。研究的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者、手术耐受性较差者、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以及肢体先天性畸形者等。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全身麻醉、患肢大腿根部安放止血带后,双氧水和碘伏交替冲洗创口皮肤缺损或窦道3次,去除外固定支架,沿原术口逐层切开,清除坏死组织,取出内固定物和清洗伤口。当骨缺损长度超过3 cm时,对胫骨上端干骺端或下胫骨干骺端行截骨术,并根据感染程度和程度确定Ⅰ、Ⅱ期手术。骨缺损2~3 cm长度者,则截断腓骨、行骨搬移短缩延长术。于骨缺损远近端、以及胫骨平台下安Ilizarov固定架,并用克氏针固定。然后在胫骨结节下方行截骨术,截骨结束使截骨完全完成。冲洗面积,引流和缝合皮肤,无菌敷料包扎切口,手术完成。于术后1周开始调节外固定器进行延长,延长速度在0.8~1.0 mm/d之间、分4~6次完成[3-6]。断端骨接触后每2周延长一次压迫时间,观察肢体和运动情况。治疗期间给予抗感染治疗,并进行切口消毒。每2周拍一次X线片,了解骨折端、骨痂形成和骨延长的情况。术后4~7周分别进行踝关节、膝关节主动和被动训练。

对照组:行同侧带蒂腓骨转移术。根据胫骨缺损部位,选择腓骨瓣的位置、合适的血管蒂。将蒂腓骨插入胫骨上、下牙槽骨,用皮质骨螺钉固定,然后逐层缝合。

1.3 疗效观察

定期随访近2年,每2周进行一次X线检查,观察骨痂情况、骨愈合时间和放置外固定时间。骨折愈合后,应用Paley评分分析骨折愈合情况。治疗前后分别用Barid-Jackson评分和HHS评分评价踝关节和膝关节功能。此外,对术后并发症进行详细记录。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病灶清除以后,骨缺损3.2~11.6 cm,平均骨缺损7.2 cm,骨性愈合时间4~9个月,平均愈合时间6.8个月、未见无复发的,放置外固定带架5~11个月,且平均为8.3个月。骨痂组织恢复良好。术后针道感染4例,发现胫骨轴向偏斜有3例患者。未发现损伤血管和神经的病例。对照组骨缺损3.4~11.8 cm(平均骨缺损7.4 cm),骨愈合时间5~11个月(平均愈合时间7.2个月)。术后4例,存在针道感染,2例胫骨轴出现向偏移,未见血管神经损伤。分析表明该项研究,两组骨缺损长度、骨性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都有效达到骨性愈合后,其中,观察组Paley骨折愈合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Barid-Jackson评分,以及HHS评分结果,均高于治疗前,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的治疗前后Barid-Jackson评分,以及治疗前后HHS评分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arid-Jackson评分、HH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arid-Jackson评分、HH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B a r i d-J a c k s o n评分 H H S评分观察组(n=3 0)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3 0)治疗前治疗后6 8.5±3.5(8 8.3±2.3)*#6 5.3±4.2(8 2.5±3.3)*#6 8.3±2.3(8 0.6±3.2)*6 3.2±5.2(7 7.4±3.4)*

3 讨论

胫骨骨髓炎,通常为胫骨开放性骨折后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截至目前,手术,是治疗胫骨骨髓炎的主要方法,而在清创后容易形成死腔,进而引起长段的骨缺损。带蒂肌瓣填充术,以及负压引流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其通过反复清除病灶和皮瓣转移或填塞术后,再进行植骨。然而[8-9],该方法操作复杂、治疗周期达数月,且骨髓炎的复发率高,进而易发生肢体长度不一、骨不连等并发症。

近年来,随着外科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Ilizarov骨搬移术,被逐步运用于临床治疗胫骨骨髓炎伴骨缺损。Ilizarov骨搬移术的主要原理是应用张力应力法则,通过缓慢牵拉组织、使其产生张力,增加局部组织的代谢活跃度,促进截骨部位弹性连接。同时,刺激延长区逐渐形成骨小梁,促进新生毛细血管生成及借交通支增加延长区与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延长区周围的神经、肌腱、皮肤等组织的长度,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侧肢体。Ilizarov骨搬移术,具体操作流程为,骨缺损用三维外固定器固定。术后第7 d,胫骨干骺端截骨术逐渐切除,以填充骨缺损。同时[10-12],通过在移动过程中以恒定的速度促进新骨的形成,骨愈合可以在2~3个月内实现。

结果表明,对照组与观察组在骨缺损长度、愈合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Paley骨折愈合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H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Ilizarov骨搬移术,被证实在治疗胫骨骨髓炎伴长段骨缺损有较好的效果。此外,通过比较发现,Ilizarov骨移植具有治疗时间短、疗效好、减少骨髓炎复发率、缩短骨愈合时间、创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然而,术中使用钢针需要长时间固定于肢体上,容易引起针道感染、血管和神经损伤[13-14]。因此,操作人员必须掌握解剖学知识并谨慎操作。

此外,在该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总结出了Ilizarov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髓炎伴长段缺损时的注意事项及并发症处理:(1)确保外固定架的稳定性,避免搬移过程中出现胫骨偏移畸形,外固定架连杆应平行于胫骨的解剖纵轴,螺钉要与胫骨的纵轴垂直、且应平行平台关节面;(2)骨搬移的原则为宁慢勿快,牵拉过快可引起局部软组织张力过大,造成患肢剧烈疼痛。然而,速度过慢则延长区过早发生矿化,并影响骨段的搬移;(3)在延长过程中,应该定期复查,及时处理骨折成角或移位的方向;(4)在搬移过程中,鼓励患者坚持功能锻炼,主动行膝躁关节等的康复锻炼。

猜你喜欢
骨髓炎腓骨胫骨
骨髓炎的诊治原则
腓骨沟加深联合腓骨上支持带修复治疗腓骨肌腱脱位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腓骨肌腱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VSD在治疗急慢性骨髓炎中的应用
腓骨皮瓣加外固定器修复胫骨缺损伴小腿软组织缺损
综合护理干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