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应用疗效及术后临床症状影响分析

2018-12-21 11:53韩卓君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20期
关键词:血常规肝素下肢

韩卓君

(五莲县叩官镇中心卫生院妇产科,山东日照 262305)

该次研究以2017年7月—2018年7月为时间范围主要探讨低分子肝素在预防治疗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以及术后临床症状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从中选择80例患者参与研究,将这80例患者按照接受治疗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分组: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均为40例。其中对照组不给予低分子肝素用药,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用药治疗。所有剖宫产患者均知晓并同意参与研究,该次研究内容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同。

对照组剖宫产患者的年龄范围:23~34岁,平均年龄(28.9±2.5)岁,患者体重范围:51~63 kg,平均体重(56.3±3.4)kg,初产妇 34 例、经产妇 6 例,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为(38.4±4.5)周;研究组剖宫产患者的年龄范围:24~35 岁,平均年龄为(28.7±2.4)岁,患者体重范围:51~64 kg,平均体重为(6.4±3.5)5kg,初产妇 33例、经产妇 7例,孕周 38~41周,平均孕周为(38.5±4.6)周。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基本病例信息,结果表明,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患者接受剖宫产术后下肢突发肿痛,周围软组织张力提高,腿围增加,适当活动后疼痛增加,抬高下肢可缓解疼痛。发病1~2周后,患者下肢浅静脉会明显显露或曲张。对患者下肢进行多普勒检查,会显示出静脉血管彩色血流信号、频谱信号。

纳入标准:(1)无既往心脏病史、肝肾疾病、严重贫血或恶性肿瘤者;(2)接受研究前未使用任何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

排除标准:(1)合并患有严重的脏器功能衰竭患者;恶性肿瘤患者;(2)无法配合该次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产科医师进行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所有患者手术方式、术后处理均相同。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4 h进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1次/d,连续用药5 d。在患者接受治疗的同时,对患者加以护理干预,比如:产后对患者的双下肢进行按摩、运动、热敷等,术后6 h后对患者进行翻身活动,术后12 h让患者下床活动[1]。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严格观察患者的临床活动,监测患者病情变化等。剖宫产手术前3 d对患者进行静脉血常规、血脂、血凝功能检查。注意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准确记录。术后注意患者的皮肤颜色变化、牙龈出血、阴道流血是否增加,术后第5 d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观察是否出现下肢静脉血栓。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剖宫产患者术后阴道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血常规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满意度。

并发症发生率包括: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皮肤瘀斑、牙龈出血发生率。

治疗满意度根据该院自制表格进行调查,由患者采取不记名的形式接受问卷调查,满分为100分,其中低于60分表示患者不满意、分值60~79分为较满意,80~100分为很满意。治疗满意度=100%-不满意率。

1.4 统计方法

将上述所得结果均带入SPSS 23.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治疗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均作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χ2检验;将阴道出血量、血常规作为计量资料采用(±s),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剖宫产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剖宫产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表3 两组剖宫产患者手术前、后血常规等相关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剖宫产患者手术前、后血常规等相关指标对比(±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H C T(I/L)术前术后F i b(g/L)术前 术后D-二聚体(m g/L)术前 术后T C(m m o l/L)术前 术后T G(m m o l/L)术前 术后0.3 4±0.0 5 0.3 5±0.0 5 0.8 9 4 4 2 0.3 7 3 8 0.3 3±0.0 4 0.3 1±0.0 1 3.0 6 7 8 5 0.0 0 3 0 4.9 8±0.8 9 4.9 5±0.8 6 0.1 5 3 3 0 0.8 7 8 6 4.6 7±0.7 6 3.4 2±0.4 1 9.1 5 4 9 9 0.0 0 0 0 2.1 5±0.8 8 2.1 6±0.8 7 0.0 5 1 1 0 0.9 5 9 4 2.0 2±0.7 3 1.6 3±0.5 0 2.7 8 7 6 7 0.0 0 6 7 5.8 8±1.2 3 5.8 6±1.1 0 0.0 7 6 6 5 0.9 3 9 1 5.2 1±0.9 6 4.1 1±0.6 5 6.0 0 0 7 0.0 0 0 0 2.5 4±0.9 8 2.5 6±0.9 6 0.0 9 2 2 0.9 2 6 8 2.1 0±0.6 7 1.6 7±0.4 5 3.3 6 9 5 0.0 0 1 2

表1 两组剖宫产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2 两组剖宫产患者术后治疗满意度对比

两组剖宫产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分别为95.00%(观察组)、77.50%(对照组),观察组剖宫产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2)。

表2 两组剖宫产患者术后治疗满意度对比[n(%)]

2.3 两组剖宫产患者手术前后的血常规等指标对比结果

术前,两组产妇血常规、血脂、D-二聚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剖宫产患者血常规等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3)。

2.4 两组剖宫产患者术后阴道出血量对比

观察组剖宫产患者术后阴道出血量为(368.53±44.62)mL,明显低于对照组剖宫产患者术后阴道出血量:(474.85±45.80)mL,数据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16 1,P=0.000 0)。

3 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是临床上十分常见并发症之一,导致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静脉血流受阻、血管损伤等因素。妊娠产妇由于高龄、肥胖、多胎妊娠等因素,增加了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该疾病会对患者的产后恢复产生影响,如果患者未及时得到治疗,还会增加肺栓塞发病率[2]。

在以往,临床医学认为肝素作为抗凝剂,由于产妇有胎盘剥离面,以为产妇应用肝素后会导致胎盘剥离面发生出血,增加产后出血概率,因此不会对产妇使用肝素进行治疗。

低分子肝素类药物是由普通肝素通过化学方法(或酶解聚方法)获得肝素组分子片段,具有低分子量和多糖链较短的特点,因此低分子肝素在保留抗凝血活性作用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血浆半衰期较长等优点。因此在患者术后注射1~2次/d,无须监测。低分子肝素可以阻止纤维蛋白原转化,降低血液黏稠度,还可以保护患者血管内皮,并改善血流灌注速率,从而增加血流循环,避免静脉血栓形成。在剖宫产患者术后24 h注射低分子肝素,能够明显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而且不会引起其他并发症[3]。

在该次研究中,对观察组剖宫产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后,患者的阴道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对比两组患者术前的血常规、D-二聚体、血脂检查等结果,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血常规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对比两组剖宫产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剖宫产患者采取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能够明显降低下静脉血栓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病情,减少阴道出血量,对患者预后康复具有积极作用。低分子肝素通过降低剖宫产患者术后血常规、血脂等各项指标,有效控制患者出血情况,对患者治疗具有积极作用,建议推广。

猜你喜欢
血常规肝素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常规解读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