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晶
(宁德师范学院,福建宁德 352100)
2018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820万人,相较于2017年新增30万。近三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导致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创业能够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并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够提高生产力水平,就业岗位也随之增多,从而使更多的大学生顺利就业。因此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引导,创业能力的培养及创业活动的扶持显得尤为重要。
该文是以N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发放时间为一星期,共收回问卷306份,主要通过网络平台发放,为确保问卷的有效性,本文对问卷题目设置均为必答题,若有一题以上未作答则无法提交问卷,不对问卷进行回收。
该文对回收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对样本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如表1所示。
从数据中来看,在受调查的306人中,接受调查的女生多于男生。大部分受访者来自乡村,占69.61%。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数占44.44%。仅有2%的学生已经开始创业。同时,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我国当前的创业政策不太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
结论1:男生普遍比女生更加具有创业意向。
根据表2,男女生性别细分数据得出,在受调查的92名男生中,有创业意向的男生占61.96%;在受调查的214名女生中,有创业意向的占36.92%。由此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创业意向方面有明显差距。
表1 样本个人信息分布表
结论2:来自乡村、城镇家庭的学生创业意向高于来自市区的学生。
根据表2,来自乡村、县城(城镇)的学生有创业意向的比例分别为47.42%、41.27%,而来自城市的学生创业意向比例仅为30.00%。由此可见,不同家庭背景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有一定的影响。来自乡村、城镇的大学生经济条件普遍一般或较差,期盼通过创业改变现有的经济环境的意向更为强烈。
结论3:理工科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意向明显高于文科和师范生。
根据表2,理工科专业的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人数明显高于文科类及师范类大学生,高出一倍以上。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在逻辑思维和创新创造等能力方面可能会略好于文科生或师范生。
结论1:大学生对创业政策的感知程度较差。
从表1可以看出仅有3.59%的受访大学生对创业政策十分了解,对政策的获知情况较差。据表2~3的数据显示,只有44.00%的大学生关注创业政策。创业政策的宣传工作需要进一步到位。
结论2:创业政策的实施能够提升创业意向。
根据图1,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肯定创业政策对于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普遍认为创业政策能够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意向,降低创业难度,提高创业成功率。
图1 大学生对于创业政策感知的数据情况表
结论3:大学生对于创业政策的需求强烈
在对306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80.0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如果创业,希望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包括:资金支持、专业技能培训、优惠扶持政策和及时提供有效创业信息;同时,80.0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校内提供的创业教育培训、创业咨询指导在创业的过程中十分重要。
近年在政府与社会的关注下,加强了创业教育的力度,扩大了创业教育的范围,各类创业赛事的举办,使大学生创业的比例有了提高。虽然在各类政策的协同作用下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得到了培养,但大学生创业政策的不完善阻碍了大学生创业的脚步。该文根据该次调查结论,针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对提高大学生创业意向,完善创业政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在大学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丰富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促进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互配合,有意识地在专业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同时要做好创业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大学生创业政策,影响大学生的创业观念,促进大学生的创业意向。
教师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元素,根据当前高校的创业指导师资现状和创业教育发展的要求,高校在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同时迫切需要对创业指导课程授课教师的授课水平、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进行培训和提升,特别是在实践能力方面。
高校首先应成立创业专职管理部门,负责创业孵化基地的团队入驻申请,项目评估。其次由管理部门统筹校内外创业资源,为校内创业项目进行指导与风险评估,帮助项目成功孵化。同时,在硬件设施上,高校应尽可能配备相关专业实验设备,提供设备保障,降低大学生创业投入成本,提高创业科技含量,加大创业项目可行性。
大学生在校创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难以同时兼顾学业。因此高校需加快步伐探索出一套合理而完整的创业学分转换方法,从而协调大学生学习与创业的关系,保障其在创业的同时能够顺利毕业,提升大学生创业信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