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姚永明,徐永华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江苏扬州 225127)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双创教育”)在国家的倡导与推动下,成为各级教育机构和部门关注与探索的热点,各高校根据自身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解读从不同角度进行实践:创建创新创业学院、创建企业孵化制度、改革学生培养方案等。
目前,双创教育虽繁花似锦,但各自倚重不同,该研究将基于如下前提开展。
双创教育对象是所有学生;教育目标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业能力,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教育定位在人的教育,以人为本,创建企业继而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属于延伸目标[1]。
双创教育是在新时代社会对人才需求背景下提出来的,是一个新的教育目标,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与教学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队伍均在改革之列。然而其实施将因校而异,中央直属高校与地方院校不同,前者重科研,目标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后者重教学,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培养。
双创教育对高等教育提出新的要求,然而它并不能抛弃专业教育而另起炉灶,它将在专业教育基础上展开。一方面,专业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土壤,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将以专业知识为背景,专业领域为空间开展。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活动为专业知识提供应用之地,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专业教育课程体现学科知识的逻辑性,双创课程将更加突出学科的前瞻性与创新性。
总之,双创教育本质是面向所有高校学生,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双创教育课程将依托于专业教育课程而创建,各专业间存在差异性。如下我们以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为例探讨双创教育课程。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属于本科独立学院,专业以通信信息类为主。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下简称“计算机专业”)课程分为通识教育类(公共基础课程、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综合素质课程)、专业教育类(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育类、拓展创新类四大模块。各模块课程学分比例如图1所示,专业教育模块占40%,其中专业基础课占31%。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仅两门: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1学分)、就业与创业指导(1学分),两课均属于公共基础课程类,占总课程学分(共173.5)比例1%。另外,专业选修课中计算机领域应用类课程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等共15学分,比例偏低。实践类教育共32.5学分,其中专业课程实践仅6学分,其余为通识教育实践、工程实践、校外实践(生产实习)、毕设。该校创新创业园仍在建设阶段,相关政策与制度尚在筹建中。
图1 201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分分布图
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相对成熟,自然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等,专业课程由软件、硬件、应用三个系列构成。教师团队来自相关共建学院,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由理学院教师任教;操作系统、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由计算机学院教师任教。这种安排虽然可以保证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但同时会产生课程孤岛问题,即教师基于专业背景,教学中存在学科壁垒,学生并不了解高数、大物对于计算机专业的益处[2]。
基于如上现状,双创教育课程创建步骤:第一,重构专业课程内容,联通专业课程产生的课程孤岛,使教学内容立体化。增强课程实践性,使学生专业知识能够学以致用。第二,增加工商管理、金融类课程,使学生了解我国商业基本法律法规,了解金融领域的基本运作方式与规则,熟悉开办企业的流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下简称“计算机双创课程”)在原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基础上,重构计算机专业知识,增加专业性应用课程,融合创新创业类课程。
通识课与专业课结合、必修与选修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逐层递进[3]。
(1)通识课中新增金融工程、企业法、职场规则与礼仪等商业性常识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基本企业创办流程、商业法律法规。
(2)专业课程整合。目前,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重专业基础课程,轻专业应用课程;重专业知识传授,轻专业人文熏陶;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分离,课程孤岛问题严重。基于此,计算机双创课程从IT人、IT技术、IT企业三条线来重构课程体系。
IT人主要包含计算机学科发展中具有突出贡献的学者、企业家等,讲述他们科研、学习与生活的故事,使学生从研究者与创造者的视角,感受科技创新的过程,体验计算机知识的产生。
IT技术包括IT技术发展史、IT技术基础、IT新兴技术三个主题。IT技术发展史主要讲述计算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点到网的发展过程。IT技术基础由现有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现,深入学习软件、硬件、网络三个方向的技术,掌握计算机科技的发展之基。IT新兴技术主要学习计算机科技领域的最新技术,如人工智能[4]领域的人脸识别、语言识别、语音识别、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该模块属于计算机应用课程,课程性质为专业限选课。
IT企业主要梳理科技类企业发展规律和著名IT企业的发展史。纵观百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企业、技术、市场需求三者博弈的结果。学习计算机三定律[5]:摩尔定律、安迪-比尔定律、反摩尔定律,了解计算机技术应用与发展的规律,使学生摆脱技术为上的单一思维,从更广阔的商业视角看待技术。时至今日,著名的IT企业帝国众多,如繁星闪耀,按时代分类如下:电器时代:AT&T;信息时代:IBM、Intel(计算机硬件)、微软(软件);数字时代:思科、华为(网络硬件)、Google。 学习企业发展史,重点了解企业创建背景、企业产品优劣、企业管理经验,企业家重大问题的抉择智慧等,使学生从企业视角出发领悟商业规律,感受知识的应用。本模块可以体现为1门专业必修课和校企合作创新创业项目,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为适应新时代要求而提出的重要举措,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它不仅影响与决定着高等教育的质量,更影响着我国人才储备战略和民族复兴的速度,这需要我们每一个高等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