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支点

2018-12-20 09:28张辉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美德弟子言语

张辉

“核心素养”指向人的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聚焦语文核心素养,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用为基础,并在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由此可见,语用,既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目标,也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更是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

李维鼎教授认为,“言意互转”是语文课的基本性质,指明了展开言意互转过程是语文教育的基本途径。那么,在语文课堂上,如何在言意互转的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和言语发展的规律,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为基础,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

《孔子游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述了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游春,巧借河水教化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爱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文本意境绵远,叙物明理,润物无声,是引导学生含英咀华,得意、得言、得法,提升语用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佳作。

一、由“言”索“意”,感受意境美

孔子观“物”感于“心”,感物生意,“情动而辞发”,在“言不尽意”时,“立象以尽意”,选择了“水”,创造出了一个有关水的意象——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流必向下;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这是水的固有属性。孔子选取了它,突出了它,删除、简化其他属性,将它和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联系起来,创造出了一个有关水的意象,来对应他心中的情意。

在孔子这段“意味深长”的言语中,水奔流不息→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水穿山岩、凿石壁→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的“物镜”铺陈,和流动在孔子心中的“心理场”: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心与物息息相通,情与景彼此交融。心物的流淌承载着孔子心中之“意”,诗情弥漫,意蕴徜徉,“含有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启发众弟子们去思索、去发现。随后,弟子们在孔子的引导下“言志”,把文本推向含有无穷“言外之意”的情境之中。物境、情境、人境相互交融,气脉贯通,彰显散文意境之美。

(一)得意:理解文本言语的意义,悟理染情

师:孔子的课堂里,水竟然有如此丰富的美德。对于孔子的这段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多媒体出示活动一:

(1)请同学们反复读第8自然段,用“——”线画出描写水的特点的词、句,反复诵读,结合日常观察,思考孔子心目中对水的理解;(2)同桌交流发现。做到:轻声有序,互相补充,注意倾听。

在交流中,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利用多媒体相机出示表现水的不同特点的诗词、语句和画面,激活表象,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怎样的水,由水的特点又能联想到了什么。

(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春雨图)

师:看到点点细雨滋润万物的画面,你想到了哪首诗?又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我想到了杜甫的《春夜喜雨》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水多像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更像一位无私奉献、含辛茹苦的母亲。

師:所以孔子说——

生: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

(师相机出示诗句及与诗句内容相关的图片)

师:“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这句诗中的水是什么形状的?

生:方的。

师:“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中,水又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长的、弯曲的。

师:那么,我们生活中的水又是什么样的呢?

生:茶杯里的水是圆柱形的,烧杯里的水是圆形的,把它倒进什么样的容器中,它就是什么形状的。

师:是的,你想让它变成什么形状的,它就会变成什么形状的,再加上它流必向下,水能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很温柔,很听话,就像温顺听话的小妹妹,又像有求必应的好朋友……

师:所以孔子说——

生: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

……

师:这段话发自孔子肺腑,情真意切——

(生配乐朗读第8节,指名读、赛读、齐读)

师:为什么读得这么深情、这么意味深长?

生:只有深情地读,才能表现出水的美德;只有意味深长地读,才能启发弟子们去思考、去发现。

师:原来水并不是无情的景物,而是鲜活的生命。通过朗读,你有所发现吗?

生:水就像一位君子,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这就是孔子要启发学生去发现的东西。

生:孔子把心中所想的,借水说出来,启发弟子。

师:也就是说,孔子有如此的良苦用心,水才具有了如此丰富的美德!

生:是的。

师:由此看来,孔子心中有美德,美德附着在了水上。

生:老师,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这段话是孔子观水后内心深刻的感受。

生:是的,我认为是水感染了孔子,孔子才有这一番蕴含哲理的言语。

师:或者说,是水本身就具有如此丰富的美德,孔子观水后,心中才会有如此美妙的情思,继而才会有如此一番含义深刻的宏论。

生:是的,这就叫触景生情。

师:是的,你说的很有道理!“人心之所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师:你读懂了孔子的心,理解了孔子言语中的“意”。请你再次意味深长地读读这段话,来替孔子启发弟子们去思考、去发现。

【教学意图】吸收,是由“言”到“意”的转换。抒情类文本在“言”向“意”的转换中要有“象”的过渡。在对话中,教者通过多媒体出示与水有关的诗词、语句、画面,激活有关水的表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调动生活积累和沉淀的图式,引导学生展开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把文本语言改造成具有象征意味的图画,完成由词语的抽象性向意象的形象性的转化,使得文本言语所蕴含的“意”变得充实、完整,实现对文本“原意”追索、还原。

接着,教者引导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把文本呆板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使文章中所描写的景与物、所倾吐的情与意叩击学生心灵,引起共鸣,达到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的境界,体会文本的意境美,在愉悦的朗读中体察涵泳、悟理染情,提升审美情操。

(二)得言:关注言语形式,发现文本言语秘妙

歌德曾说:“内容人人得见,涵义只给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文本“说什么,写什么”,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怎么说,怎么写”。只有关注了“言语形式”,才能把语文教学从“感悟至上”“理解本位”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走向“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的道路上来。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以下内容,引导学生去发现作者独具特色的言语表达形式的秘妙。

师:孔子是怎样传情达理的呢?边读边思考。注意绿色和红色的部分,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同桌交流发现。做到:轻声有序,互相补充,注意倾听。

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

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

……

师: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生:通过对比,我发现作者总是先说水的特点,然后展开联想,说水有什么样的品质。

师:是的,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生:我还发现作者说这段话时,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师:是的,运用排比的手法来说这段话,能收到怎样的效果呢?读读这段话,看看你能有所发现吗?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

生:我发现排比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强大的气势。

师:是的。

生:我觉得运用排比句来抒情,节奏和谐、感情洋溢。

生:用排比句论水,不仅能启发弟子们思考,而且能使弟子们深深地受到感染。

师:是的,你真聪明!你发现了作者的言语秘诀。请你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读读这段话。

师:(待学生读完后)同学们读得不错!弟子们一定在你们这番意味深长的话语中有所顿悟、受到感染。请大家都来做一回孔子,启发弟子。

(指名读、齐读)

【教学意图】王尚文先生认为,某一言语形式,总是充溢着某一独特的言语主体在某一独特的言语环境之中的某种独特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在“得意”之后,为了避免“得意忘言”,还要引导学生回到言语中,从表达的角度来体悟文本的言语形式的表达效果,即先由“言”及“心”,再由“心”及“言”,领悟作者独具特色的表达之“法”的功效。

让学生通过对比,自主发现文本的“言语秘妙”。引导他们扮演孔子启迪弟子,移情入境,在多種形式的朗读中,深化对孔子心中之意的体悟,并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体会文本独特的言语形式表达的精妙,习得言语规律,积淀言语表达图式(得法),实现“言意兼得”的阅读效果。这样做,既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又为下一步迁移运用打下基础。

二、由“意”及“言”:引导迁移运用,提升语用能力

(一)得法——学说话,传情达理会表达

在学生充分感受文本的言语内容和言语秘密(得意、得言、得法)的前提下,教师采取以下形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悟,展开由“意”到“言”的转换。

师:水仅仅只有这四点美德吗?请你联系生活,想想除此之外,水还有哪些美德?并像孔子那样谈谈对水的理解。请你用文中的言语形式进行表达。

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是,一段段文辞优美、饱含学生心中之意的言语在他们的笔下流淌:

生:水滋养万物,但从不自夸,它好像很谦虚。

生:水或深或浅,清澈透明,它好像很纯洁。

生:水包容万物,不分高低贵贱、贫富美丑,它好像胸怀宽广。

生:水不舍昼夜,奔流入海,它好像很有志向。

生:水滴穿石,永不言弃,他好像很有恒心。

生:水小可成滴,大可成洋,他好像很有气量。

……

教师让学生发言后,把这些句子写到黑板上。然后,让他们把这些内容连起来读一读。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他们所读的内容,其实就是一个排比句。接着,让他们齐读黑板上的句子,读出强大的气势和洋溢其间的情感。

【教学意图】“意”源自生活,完形于生活。学生感物生意,静思识境,在文本言语的熏陶与感染下,产生表达欲望。

教师在咀嚼文本言语,得意、得言的前提下,创设语用情境,引导学生遵循文本的语境和意义逻辑,联系生活感悟,仿照课文言语形式展开语言实践活动(由“意”到“言”的转换),不仅起到深化理解、丰盈感受的作用,还能促使学生将从文本中学到的表达技巧、语言形式融入到自己的话语系统,在“言”“意”转换与融合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传情达理。在促进语用能力发展的同时,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言志——论志向,润物无声受熏陶

入选教材的课文文质兼美,学生凭借课文开展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必然会在道德、思想、精神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通过繁琐的说教从外部强加给学生的,而是以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形式,在言语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实现的。即在言语活动中,学生将外部感知内化于心,再由心生外化于形。

师:孔子说这番话的弦外之音,弟子们听懂了吗?他这样循循善诱的用意,弟子们明白了吗?

猜你喜欢
美德弟子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小学生拾金不昧 传承美德树榜样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弟子规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弟子规
道人善即是善
节约用水是美德
助人为乐是美德
扫净心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