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中多模态英语语篇学习的实证研究

2018-12-20 05:47:56,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语篇模态微信

,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海南 文昌 571321)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教育手段和模式的多样化结合,图片、录像、动画、三维模型等含有多模态元素的学习方式被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中。学习方式信息化和学习手段多样化已成为一种趋势。近年来,我国学者将多模态理论积极应用于外语教学领域,不断探索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和语言学习的新路径。英语语篇学习是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基于信息技术的多模态英语语篇学习可以为意义的分析、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升提供一个更为系统、更多维度的视角。2018年6月,《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出台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语言文字规范上的范式,更加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应结合新的信息技术载体,架构起多模态英语语篇教学新模式。验证一种教学模式是否行之有效,最为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教师设置多模态英语语篇,学生亲身体验和发挥元认知能力获取知识,最后以实证研究的数据来验证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1 视觉语法与非语言模态

国外一些学者已经注意到语篇中图像、字体、色彩和布局的功能意义。Kress & Van Leeuwen (1996)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视觉语法”理论视角。这种视角是将符号学理论与功能语言学理论相结合,认为符号能够实现Halliday的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在研究语篇过程中,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三大元功能对应为“视觉语法”中的再现功能、互动功能和构图功能。“视觉语法”概念的提出为非语言模态的研究创建了分析框架。在“视觉语法”中,意义的表达是由文字模态与图像、色彩、字体、布局等非文字模态强化互补完成的。

人对世界的体验和认识受到事物的影响而变得千变万化,要想准确进行内心意图表述和完成语言交际意图这一过程的话,话语者经常需要其他非语言模态辅佐补充语言模态(Norris, 2004;张德禄, 2010)。在Wittgenstein的“语言游戏观”哲学中,语言是通过“游戏”进行习得。字母歌是通过音乐模态传送英文字母语言模态供初学者学习,幼儿园教师手中的卡片是通过图像模态教授儿童习得语言模态,父母用实物模态水果启发子女认知语词语言模态。因此,在多模态语篇中,不仅仅是文字,包括图像、色彩、声音、音乐、实物等都参与了意义的构建,正是这些非语言模态协同合作构建使多模态语篇意义远远超过单模态文字所表达的意义效果。Kress & Van Leeuwen (2001)、Ventola & Moya(2009)甚至认为在对语篇的分析中,尤其要对独立和相互依赖的非语言符号资源进行研究。对于模态的范畴,Forceville和Urios-Aparisi(2009)根据人类身上5种感官的感知分为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模态。在此基础上,他为了使上述的模糊划分更为多层次性,又细分了9种模态:图像、书面、口头、声音、手势、气味、味道、接触、音乐。由此可见,非语言模态仅仅使用“视觉语法”理论进行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可能还需要“听觉语法”、“动作语法”等等。

2 多模态语篇与微信

每种模态都会有自己的模态语篇,并且与其他模态语篇有着明显的语篇界限(淮艳梅 2014)。在意义信息整合过程时,多种模态又产生组合、融合、间化和转化的现象,冲破原有的语篇界限构建成为多模态语篇。有学者(Norris 2004)提出“所有的交际都是多模态的,不存在单模态的语篇。”受视觉语法和非语言模态的启发,多模态语篇应该是由语言模态和非语言模态协同配合共同建构一类整体意义信息的语篇。

Ellestrom (2010)从多模态现象中详细分析出较为系统的媒体、媒介、模态概念、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随着传统媒体、自媒体、网络媒体的发展和应用,物质、感官、时空、符号、艺术等将会在媒介之中需求多种模态进行诠释和体现。多模态信息在具有多模态技术的媒介上进行多重感觉传播。雷茜(2018)在对多模态语篇的界定中,强调了时间的维度对多模态语篇属性的重要性。现代高科技技术应用产生的网页、广告、电影等具有时间动态多模态语篇的属性。多模态语篇分析即通过多种媒体和各种模态资源在各类语篇中系统组合生成和建构交际意义,从而实现互动意义的有效生成和最优化传播。

微信是最近10年中最重要的自媒体之一。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公众号,主要有实时交流、消息发送和素材管理功能。教学中不少教师已经开始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主要功能开展各类教学实践,成果显著。根据5种感官模态的感知能效性,微信中的多模态语篇可视为是语言模态、视觉模态、听觉模态3种模态的动态集合。这些模态在微信中有着鲜明的表征功能,同一语篇中不同模态之间互动关系显著,意义在不同模态的转化中得而生成,因此微信公众号是实施多模态语篇推送的最佳信息技术平台之一。综上可知,教师在微信开展多模态英语语篇教学具有语言学理论的指导性、先进媒体的技术性和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3 多模态在微信英语阅读中的应用与实证研究

多模态教学主张,在学习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课外应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在多种模态的联合作用下,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使英语学习随时随地都可以展开。多模态在微信英语阅读中的应用与实证研究将从多模态语篇的实际应用、多模态语篇的问卷分析和多模态语篇的效果评估三个方面展开。

3.1 多模态语篇的实际应用

在《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中,阅读理解能力是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作为读者阅读并处理书面材料时,运用各种知识(包括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的策略,围绕所读材料建构意义的能力,包括识别与提取书面信息的能力、概括与分析书面信息的能力、批判与评价书面信息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项量表中包括理解书面描述、理解书面叙述、理解书面说明、理解书面指示、理解书面论述、理解书面互动6个方面(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18)。

教师以自媒体微信公众号作为多元互动平台,每天向学生推送一篇多模态英语语篇。这种尝试性教学策略途径意在通过课外补充自主学习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理解书面描述、叙述、说明、暗示、论述、互动6个知识层面;提升阅读理解策略,包括规划、执行、评估/补救等方面。语篇中具有图像、声音、音乐、色彩等多种非语言模态。这些多模态语篇中非语言模态的字体、布局和色彩语法的主观性较强,本着辅助语篇本身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的功能实现进行精心排版。语篇页面背景颜色柔和,主要为淡绿、浅棕、浅黄等。色彩的适宜搭配为页面营造出宁静和高雅的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专注度。语篇字体颜色与背景色要有反差,起到突显作用。整体的布局、格式、间距能够体现出语篇的可读性和艺术性,吸引浏览者的眼球。因为自媒体公众号平台语篇自主学习模式还处于前期实验阶段,具有鲜明娱乐性特点的动画元素没有在语篇之中进行设计,以防止学生们的学习注意力产生偏离。

教师以6个月作为时间参考维度,推送英语阅读语篇共计178篇。每篇语篇都配有图片作为辅助阅读元素,共计398张图片。图文配比率约为1∶2.24。图片的画面内涵丰富,实现高色彩调和度,具有高情态值。98篇语篇配有采自酷我音乐盒、网易云音乐、QQ音乐、酷狗音乐学习电台情景下的纯音乐,消减学生的紧张和烦躁情绪,营造舒缓学习环境。语篇配比纯音乐比例约为1∶055首。语篇朗读音频为75个,与语篇总数比例约为1∶0.42个。视频制作过程较为复杂,耗时较大,因此在语篇中使用的频率较低,在此不做比例分析。按照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现将纯文本语篇的体裁划分,使用的多模态种类,实施的阅读策略和建构的意义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图1所示:

图1 微信多模态英语语篇阅读策略与能力关系

课堂常规教学与课外微信平台两种学习途径的结合,经过阅读策略的加工进入具体阅读能力形成阶段,形成后的具体阅读能力对纯文本语篇的学习也会更为行之有效。图1中多模态语篇中的不同模态协同作用和配合充分体现了每篇语篇的整体意义。图像、音乐、色彩、布局等非语言模态也具备前景化特征,能够提升学生围绕所读材料构建意义的能力和整体的英语阅读能力。

3.2 多模态语篇的问卷分析

在微信公众号多模态英语阅读语篇自主学习6个月之后,对两个班级85名同学(A班43名,B班42名)进行微信多模态与英语语篇阅读能力关系的满意度正向调查。调查问卷根据李克特5级量表(Likert Scale)设计参数,参照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中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理解策略中的等级规定,具体调查内容以结构式问卷为主, 利用SPSS17.0版本对问卷进行Cronbach’s α信度量值分析,具体数值见表1。

表1 微信多模态英语语篇调查问卷信度分析

经过如果项已删除则进行测量,问卷Cronbach’s α信度总值皆为0.732,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0.7<α<0.8)。从表1可以得知通过精心设计多模态语篇,学生们对阅读篇章的偏好趋于稳定,阅读体验感强,阅读兴趣浓厚,色彩、字体、布局等非语言模态也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学生们的阅读速度,阅读效果良好。

在问卷的最后一部分,教师设计了一项开放式问卷调查问题,让学生们对微信中多模态英语语篇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虽然这种开放式问卷调查具有不固定的特征,但这种不固定性是积极的,并且也为以后的微信多模态语篇学习资源建设提供了参考价值。

3.3 多模态语篇的效果评估

多模态语篇效果评估使用SPSS(17.0)对两组的前测、后测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在微信公众号平台多模态语篇学习实验前期,两个组别(A班和B班,C班和D班)的英语阅读成绩并无明显差异(T=1.169,DF=165, P=0.822>0.05),阅读平均分都不高。

表2 A&B班和C&D班两组的多模态阅读语篇实验前测成绩差异

经过半年的微信公众号学习之后进行英语语篇测试。按照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中语篇体裁规定,描述型、叙述型、说明型、论述型、互动型语篇各1篇。A班、B班共85名同学为实验组,C班、D班共82名同学为对照组。

表3 A&B班和C&D班两组的多模态阅读语篇实验后测成绩差异

通过表3可以总结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成绩有了显著差异(T=6.98,DF=159, P=0.029<0.05)。使用微信公众号进行多模态英语语篇学习的学生测试成绩明显高于普通对照组的学生(MD=7.71)。这说明多模态的使用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是较大的。

配对样本T检验(表4)显示,经过半年的学习,实验组的前测和后测成绩差异显著(T=-8.84,DF=84,P=0.00<0.05),后测平均成绩高于前测平均成绩(MD=6.23)。对照组的后测成绩略低于前测成绩(MD=0.04),两段成绩的显著性不高(T=0.082, DF=81, P=0.935>0.05)。在此可以推测微信公众号多模态英语语篇作为课外补充阅读学习或是翻转课堂实践对学生阅读成绩的提高和阅读能力的提升都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表4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多模态阅读语篇实验前测、后测成绩差异

4 结 语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颁布是教师和学习者培养和形成各项英语能力的规范标尺。学生们的英语语篇阅读能力在新时代、新技术、新政策的引领下,应该寻求更为全新有效的发展途径。作为一种信息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途径,微信多模态英语语篇学习不应只增加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和教师的挑选语篇的投入,还应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具体去衡量和检验,从而修正教学模式和学习策略。通过以上研究发现,微信中多模态英语语篇的应用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水平的提高。自媒体信息平台、多模态技术、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和师生教学知识互动的良性衔接对英语阅读能力以及其他各项能力的实现均具有实际意义。

猜你喜欢
语篇模态微信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微信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微信
微信
微信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
由单个模态构造对称简支梁的抗弯刚度
计算物理(2014年2期)2014-03-11 17:01:39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 02:30:16
语篇特征探析
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 02: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