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5+3”一体化与八年制医学新生学习现状差异分析与对策探讨

2018-12-20 08:01匡欣雯邹诗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新生医学生问卷

黄 雯,匡欣雯,邹诗诗,郭 喻,汪 晖

(武汉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 湖北 武汉 430071)

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精神,各医学院校已加快构建以“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这一培养模式将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符合临床医学人才的成长规律,有利于提升临床医师队伍整体水平,也有助于突破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困局[1]。医学是一门基础与实践并重的学科,低年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适应性问题,而“5+3”一体化(以下简称5+3)这一新兴培养模式具有学习周期长、基础课任务重、与实践联系紧等特点。加之学生对培养模式一知半解,使临床医学教育面临新的问题。此外考虑到5+3和八年制学生入校时存在本底条件差异,本研究旨在从现象上阐明两者的差异,并为教学管理提供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以武汉大学2014级临床医学5+3及八年制新生为调查对象,在大一学期末共发放问卷260份,有效回收问卷254份,有效回收率为97.7%,其中5+3医学生发放问卷180份,有效回收176份,有效回收率为97.8%,八年制医学生发放问卷80份,有效回收78份,有效回收率为97.5%。

(二)方法

1.问卷调查法。20多名不同年级本科生和3位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共同讨论组成问卷,试点调查后,修改形成最终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学习现状一般情况、培养方案、毕业后发展方向、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内容。

2.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访谈部分学生和教师,分析原因,探索改进措施。

3.统计分析。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χ2检验,显著性水平为0.05。

二、差异与分析

(一)5+3与八年制临床医学新生学习现状差异。

调查发现,觉得目前学习现状轻松的八年制新生占23.4%,5+3仅占6.3%;觉得吃力的5+3新生(11.4%)明显多于八年制学生(1.3%)。究其原因可能是两者的教学安排存在差异。以武汉大学5+3与八年制医学生的教学安排为例,八年制学生须在第7-10学期完成课程学习,第11-12学期进行临床实习;而5+3学生须在第7-8学期结束课程,第9-10学期进行临床实习。因此5+3学生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学习同样多的医学知识,而医学知识繁多和需大量记忆的特点无疑会使5+3学生学习更吃力。因此改善学生学习现状是实施5+3模式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5+3与八年制医学新生学习方法差异。

调查发现,5+3新生较八年制在学习方法上存在更多不当之处(见附表)。5+3新生(18.2%)较八年制(5.2%)有更多人的仅靠听课学习;在制定学学习计划与执行方面,51.7%的5+3新生制定学习计划但无法执行,仅有17.0%能做到制定并执行,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制定学习计划。究其原因, 5+3培养模式较传统七年制学习周期更长,较八年制课程任务更重、与实践联系更紧,在学习方法上无前人经验借鉴,导致5+3新生的学习适应性问题更为突出;此外,16.0%的5+3新生是因专业调剂就读,明显多于八年制(2.7%),加之学生对培养模式一知半解,缺乏学习动力,导致学生较难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

附表 两专业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差异n(%)

(三)5+3与八年制临床医学新生毕业后发展方向差异。

调查发现,57.7%的5+3学生选择毕业后继续深造,明显多于八年制(19.7%),而选择直接就业的5+3医学生(37.1%)明显少于八年制(72.4%)。这种差异的出现与其培养方案及目前的就业形势息息相关。虽同为8年,5+3学生毕业时可获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而八年制是博士学位,其在求职与职称晋升上均不占优势。另一方面,由于5+3培养模式的目标是培养能独立、规范地承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工作的优秀临床医师,该培养模式分配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上的时间更多,使得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时间较八年制减少。然而,科研工作作为高校及其附属医院的重要工作,要求医师具有科学精神与科研创新能力,这都使攻读博士学位对于5+3学生是优于直接就业的选择。

三、改进对策

(一)改善课程设置,减轻学习负担。

5+3人才培养模式不应是简单的五年制本科教育加研究生教育,其课程设置应有质的突破。虽然5+3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医师培养模式,但也需培养能与国际接轨的医生。因此学校可借鉴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理念和经验,并结合自身教学特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例如,武汉大学医学部采取的整合课程“临床病理、病理生理学及治疗学”,借鉴了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课程设置,通过具体讲述人体每个系统,并整合相关知识,使学生从病理、病理生理到临床表现、作用机制和诊断治疗进行全方位的理解,加强基础与临床的结合,提高学习兴趣,也使知识更具系统性。此外,教师应注重衔接课程及其他教学环节,使在某一教学环节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延伸并运用到后续教学环节中并得到强化和丰富[2],将复杂、繁多的医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高学习的联贯性,减轻5+3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喜爱程度及学习积极性。

(二)多形式结合,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培养方案,明确学习目标。

培养方案是学生了解专业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的重要来源。深入了解培养方案,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安排、考核方式等,明确八年内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规划学习生活;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专业培养目标、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等,明确成为一名合格医务工作者所需的基本能力与素质。这些都有益于学生细化学习目标,而这正是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基础。调查发现,目前学生普遍缺乏对5+3培养方案的深入了解。问卷结果显示,关于学校应采取何种方式加强学生对专业培养方案的了解,学生们的选择多种多样,包括开设非强制性相关讲座(23.4%)、辅导员讲解(23.1%)、班级导师释疑(27.3%)或利用公共网络平台实时更新(26.2%)。因此学校可采取多方式结合,扩大普及范围,加强5+3新生对培养方案的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模式下的学习生活,明确学习目标。

(三)培养目标导向下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善目前5+3新生学习现状、加快适应的重要举措。一方面任课教师可创新教学方式,采取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和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等研究性学习方法[3],引导学生课下学习,增加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可增设随堂测试及课后思考题,并计入期末考评,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听课和自主学习结合的习惯;另一方面班级导师和辅导员应加强对5+3医学生的学习指导,如开展新生学习座谈会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此外,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能够有效地管理和使用自己的学习时间与资源是自主学习者应具备的一种特征[4]。对此,学校可充分利用入学教育,开展相关讲座,使其认识到合理的学习计划是顺利完成学习活动和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再由班级导师根据其学习目标帮助制定计划并督促执行。

(四)以临床科研为主,培养5+3医学生的科研能力。

5+3医学生作为专业型研究生,其科研能力培养的重点应是临床结合基础的科研能力[5]。5+3医学生的优势是临床实践机会较多,调查发现64.6%的新生已参加医学实践,明显多于八年制(32.5%),因此5+3学生有更多机会从临床中发现科学问题,但不可避免的是其科研能力不如八年制优秀,因此要扬长补短。一方面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可开设学术与研究等课程,帮助学生早期接触科学研究,掌握基本方法和科研工作流程,为今后的科研事业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导师应有目的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引导其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科研问题。5+3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应基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实际问题,其研究结果应当能指导或应用于临床。这样一来,5+3学生在临床实践较多的情况下也能兼顾科学研究,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科研水平。

猜你喜欢
新生医学生问卷
重获新生 庇佑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问卷网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新生娃萌萌哒
问卷大调查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问卷你做主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