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000广东省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妇科
在中医学中,慢性盆腔炎患者多为素体虚弱,体内湿热过重,致其气滞血瘀,引发炎症,故治疗中以活血化瘀、消痈止痛、清热解毒为主[1]。本文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8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71例,针对中药保留灌肠+腹部中药贴敷理疗在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给予一定的研究与探讨,具体研究方法及结果见下文。
2016年10月-2017年8月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71例,根据治疗方式将其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36例和抗炎治疗组35例。其中,中药穴位贴敷5例,手术治疗11例,红外线理疗灯联合中药双柏散热敷下腹56例,中药灌肠10例,抗炎治疗65例,盆底按摩42例,中药口服20例。参与本次研究的71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配合本次研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治疗方法:在两组慢性盆腔炎患者入院后,对其实施常规检查和诊治。对抗炎治疗组予以常规抗炎治疗和护理干预。对联合治疗组予以中药保留灌肠+腹部中药贴敷理疗+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中药保留灌肠法:将毛冬青30 g,败酱草30 g,蒲公英30 g用煎药机煎好,1剂/d,分为2袋,经肛管灌入患者直肠内,每天早晚各灌100 mL,注意将肛管插入深度控制在14 cm左右。②腹部中药贴敷理疗法:用双柏散加热水调成糊状把整个下腹涂1层,再用红外线理疗灯照射0.5 h,2次/d。③口服中药法:五指毛桃20 g,茯苓15 g,白术15 g,甘草6 g,炒酸枣仁20 g,远志10 g,知母10 g,延胡索20 g,毛冬青15 g,败酱草15 g,蒲公英15 g,春砂仁6 g,黄芪片15 g,柴胡15 g,升麻15 g。用煎药机煎药,1剂/d,分为2包,100 mL/包,上下午各喝1包。
护理方法:①时间体位护理:中药保留灌肠尽量选择早晚进行,最好是选择睡前灌肠。灌肠时,让患者取左侧卧位,促进药液顺畅灌入。②知识宣讲:告知患者中药保留灌肠的优势和操作方式,使其明确治疗目的及流程,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工作,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③灌肠护理:灌肠过程中应实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变化,若是患者出现不适,须立刻停止治疗,之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治疗措施。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腹痛改善情况、呼吸情况及白带性状等。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下腹、腰骶酸痛症状消失,盆腔内部炎症消除;②有效:患者下腹、腰骶酸痛症状明显改善,盆腔内部炎症得到缓解;③无效:患者下腹、腰骶酸痛症状无变化,持续疼痛或加重,炎症未消除。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率(%)的形式表示两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治疗护理后,联合治疗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抗炎治疗组,见表1。
中医学中,慢性盆腔炎可归属于“妇人腹痛”“带下”范畴,通常情况下,患者经脉不通、血气瘀滞、冲任失调。临床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物理疗法、抗菌药物治疗法及手术治疗法等。物理疗法又包括微波治疗、激光治疗、离子透入治疗[2-4]。李国清等在其研究中对观察组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中药保留灌肠、双柏散外敷及护理干预[5],其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只接受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的对照组慢性盆腔炎患者(77.78%)。本次研究结果与其研究报告结果具有一定相似性,说明中药保留灌肠、腹部中药贴敷理疗联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慢性盆腔炎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临床疗效显著。
表1 两组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综上所述,药方中的毛冬青、败酱草、远志、黄芪、蒲公英等具有消痈解毒之功效,甘草、柴胡、延胡索等药具有止痛化瘀、活血行气的功效,而五指毛桃、白术、知母又可舒筋活络、健脾补肺、清肺胃火,诸药联用能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从根本上改善患者血液循环、消除患处炎症。故在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应用腹部中药贴敷理疗+中药保留灌肠相结合的治疗方式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