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阶段,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转化率和转化质量不高、法律法规不完善、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等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削弱了高校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其未来发展前景可谓是不容乐观。本文将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其成因加以探讨和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对策,以期全面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增强高校的市场竞争力,促使高校的社会职能得到最大化的展现。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对策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主要阵地,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从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来看存在着许多的弊端亟待得到解决,需要高校能够充分认识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关键原因,制定相对完善的制度体系,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确保高校能够早日走出困境,主动肩负起自身的社会职责,进而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给社会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增添助力。
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虽然高校每年产出的科技成果数量非常多,但是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效率较为低下,有效转化率不足30%,难以与发达国家相比拟,这对于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同时,不少高校都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鲜于与企业进行合作,对市场需求的关注度稍有不足,导致科技成果的实用性较低,不符合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即使对科技成果进行了转化,所取得的经济效益也不是十分理想,这意味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质量有待提高。
(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社会需求脱节
在市场经济模式下,高校作为科技成果的创造方,应适时地更新价值观念,确保科技成果转化成的产品在市场中能够受到青睐,还要与作为科技成果使用方的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那么科技成果创造方和使用方的联系无疑会更加的紧密,供需关系也会保持在平衡状态。可是高校科研工作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使得科技成果在市场中定位不明,企业与高校之间尚未建立沟通机制,高校难以将科技成果推广到企业中,给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加了阻碍。
(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缺失
标准、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能够促进市场的规范化、稳定化运行,反之,如果制度存在缺失,就难以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依据,将会出现难以协调的矛盾,在发生纠纷时也无法保障高校的合法权益。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配套制度和管理体系都不够健全,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普遍没有落实到位,科技资源的利用率不高,之于市场运行埋下了巨大的隐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四)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研究力量薄弱
资金短缺仍是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大限制因素之一。目前对高校而言.科研经费多数为来自各级政府的纵向经费,但是数量有限,尤其是产业化所需配套资金难以筹措。致使科研项目只能进行低水平的重复,导致重大项目难以完成,大量科技成果不成熟难以商品化、产业化。
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困境的原因
一般来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遭遇众多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长效运行机制,主要涉及到考核和激励制度、立项验收制度、科技成果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都没有建立健全,会大大影响到高校科研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积极性和实效性,使得科研人员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不够清晰,科技成果的应用范围狭窄,很难得到企业的认可和支持,高校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因而都成为了不小的难题。同时,我国制定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和制度细则存在漏洞,对于高校和企业的权利、义务以及风险分担、收益方面表述不明,高校的利益岌岌可危,他们在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时也会顾虑重重。现如今高校建立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往往各自为政,缺乏沟通,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高校科研人员不信任代理机构,攥紧科技成果不松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
三、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的有效对策
(一)引入科技成果转化评价考核制度
评价考核是对高校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的具体表现进行引导和反馈的有效举措,通过完善评价考核制度,鼓励高校科研人员将手头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并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效果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直接挂钩,可以显著提高教师对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视程度。此外,制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方案,按照方案条款将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入科学分配给高校科研人员和团队,对于那些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人员也会获得一定的收益,在此情况下高校全体人员都会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报以高涨的热情,该项工作的实施效果也会达到更高的水平。
(二)以市场为导向完善科技成果評估机制
高校应摆脱传统思维的桎梏,加大市场调研力度,积极把握市场动态,构建科技成果评估机制和配套的管理模式,提倡团队分工合作,每个科研人员都有其专属职责;一方面可以约束科研人员的行为,督促其严格落实岗位职责,另一方面可以确定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贡献度,以此为依据进行利益分配。在科技成果评估中需要考虑以下几种情况:对于成熟度低,市场需求不高的科技成果,其转化研究要予以搁置处理;对于成熟度和市场需求达到一定层次的科技成果,要加大研究力度,不断提高其成熟度,挖掘其在市场中的应用价值;对于成熟度较高的科技成果,要与企业签订协议,由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高校和企业共同分担风险,根据各自的贡献和获得的收益来分配利润。
(三)建立与科技成果转化配套的相关制度
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建立并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配套制度,尽可能的保障全体参与方的利益,明确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和处置权,促使所有单位和人员都能够群策群力,贡献最大的力量,将科技成果转化置于较高的地位,积极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创新。实际上,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因高校和企业的利益分配不均引起的纠纷比较常见,由于二者之间很难建立相互信任,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被不断弱化,项目开发难度陡然上升。通过建立沟通机制,在高校和企业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打破高校和企业的壁垒,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度,平衡好高校和企业的利益,确保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整合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及资源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主要是由科研部门和资产经营公司两个部门负责,往往存在沟通不够顺畅的问题,可将两部门与科技成果转化相关职能划分出来,成立专门机构全权负责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聘任专职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服务人员,统筹管理相关专业技术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从成果收集评估、技术许可授权、成果中试提升、成果转化经营等角度打通成果转化全链条。启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工作,将高校内外的科研基地、平台群、研发中心进行整合、串联,加强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联系,以市场的实际发展需求为基础,以提升科技成果带动产业技术创新为目标,重点建设统筹管理服务平台、专业技术工程平台、区域经济服务平台、技术转移孵化平台等科技成果转化四大平台,形成科技成果转化合力,建立特色突出、上下兼备、横纵联合、前后呼应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五)加大经费支持和积累力度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技术创新过程,存在着困难与顺利、失败与成功的不确定性,尤其在启动初期必须有一定的资金保障。政府对科研能力较强的、成果产出量多的高校转化机构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并制定较完善的激励机制和奖励措施,使成果转化机构有一定的资金积累和较充足的经费保障,以便吸引高层次专业人员和复合型人才的参与,并有能力支持更多科研成果进入转化开发阶段。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发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效果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该项工作的开展相当困难,对于高校和企业而言都是一个重大的损失。为了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需要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关制度的建设,将资源予以科学的配置和利用,确保高校的科技成果能够真正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从而促进高校和企业的互利共赢,为科技创新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志耘,杜红亮.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监测指标体系探讨[J].中國软科学,2011(11).
[2] 郭梁,郑雪葳,等.陕西高校专利转化现状及对策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5,36(1).
[3] 计晓华,李明.新制度经济学视域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4(6).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许昌电气职业学院2017年度校级科学研究项目《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对策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Zd01。
作者简介:王德真(1984.09- ),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高校讲师,研究方向: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