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家校共建,促进山区特殊家庭学生成长

2018-12-19 11:08蓝红柳
教育界·上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健康成长

蓝红柳

【摘要】由于山村许多劳动力涌向城市,因此留下了许多的山区特殊家庭学生。这些学生留守在家里,长期缺乏父母的亲情关怀和家庭教育,因此在人格上、学习上的问题更加明显突出。为了引导该群体学生能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养成热爱学习的好习惯,强化家校共建,促进山区特殊家庭学生健康成长势在必行。

【关键词】山区特殊家庭学生;家校共建;健康成长

【基金项目】2017年度南宁市教育科学C类“山区特殊家庭学生教育对策研究”(2017C445号)。

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山区农村许多劳动力涌向了城市,而他们的孩子大部分则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属抚养,这些孩子成了名副其实的特殊家庭学生。这些特殊家庭学生与正常学生相比,他们在人格上、学习上的问题更加明显突出,需要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与关怀。

一、当前特殊家庭学生的主要表现

(一)缺爱

山区特殊家庭学生虽然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属抚养,但毕竟代替不了父母的直接关怀。有的父母可能意识强一些,还时不时打电话回来跟孩子聊天,但毕竟鞭长莫及;而绝大多数的父母并不能做到经常打电话回家,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父母的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比如,我有一个学生,父母离婚,而且都在外面打工,不要说打电话给孩子,就连春节有时都不回家,可想而知这样的学生有多缺乏爱。

(二)性格孤僻

特殊家庭学生很多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们常年缺失父母的亲情抚慰,在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不能得到及时的疏解,缺少倾诉对象,长此以往严重缺乏安全感,且心里压抑,养成了孤僻的性格。性格孤僻的孩子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关心与开导,其孤独状况将越来越严重,时间一久就会封锁自己的内心,从而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三)安全隐患大

特殊家庭学生大部分都是隔代抚养,监护人年龄较大,身体较弱,安全意识薄弱,再加上农活家务较多,精力有限,无法随时随地地照看陪伴孩子。很多孩子都是成群结队地自由活动,尤其是遇到节假日的时候,孩子没有大人约束,自由散漫,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据相关数据,在学生发生交通事故、溺水事故等重大安全事件中,特殊家庭学生占据着非常高的比例。

(四)学习成绩差

特殊家庭学生的监护人监督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管吃管住,再加上本身家务事多,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部分监护人有心想管教孩子的学习,但由于他们本身文化水平低,现代教育理念缺乏等,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这类学生相对正常家庭学生来说,学习成绩是比较差的。

二、强化家校共建的具体策略

(一)创造亲情见面机会,让爱不再缺,家校齐努力

不管是怎样的孩子,都希望沐浴着父母的爱成长。山区特殊家庭学生也不例外,他们相比于同龄的其他父母在身边的孩子,更加迫切地需求家人的关爱,只是迫于现实条件的限制,他们不得不默默地承受着有父母却不能享受父母之爱的痛苦。要改善这种现状,家校齐努力是非常必要的,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亲情教育宣传。学校统一布置各班主任联系山区特殊家庭学生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知道亲情关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让家长明白,孩子需要的不只是金钱上的支持,他们更需要亲情上的关爱,要求家长在工作之余,一定要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可以打电话或者开手机视频,联系频率可以一周两到三次,了解孩子近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情绪,如发现不良现象及时与学校沟通,及时对孩子疏导。

2.善于利用网络。学校要善于利用微信、QQ等网络工具,安排山区特殊家庭学生到计算机教室进行每周一次的视频亲情会面。同时也可以由教师邀请本班学生家长建立一个班级的微信群或者QQ群,经常将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状态发布在群里,让家长能够及时地观看了解,同时也方便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

3.尽量创造机会增加亲子相处的时间。节假日期间,特别是将近两个月的漫长暑假,动员特殊家庭的父母尽量把孩子接到身边度假。这样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感情,也有助于家长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

通过种种亲情会面,山区特殊学生能找到回家的感觉,体验亲情的温暖及成长的快乐。

(二)通过家访,传递教育理念,传送教育方法,家校共提升

山区特殊家庭的父母以及抚养学生的其他监护人,没有教育概念,更谈不上什么教育方法。为了能让特殊家庭的家长更好地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家访成了最重要的手段。

1.对于家庭中的隔代老人,学校要定期安排老师亲自登门家访,了解学生现状,向老人传递教育孩子的方法,让老人乐于接受。增强老人的教育意识、监管意识和安全意识,加强相关知识的普及和传输,提高老人的监护能力。

2.对于在外打工的父母,学校要通过各种渠道,让他们知道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以及掌握远程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要鼓励父母提高自觉管理孩子的意识,不要认为孩子上学了,所有的事情都由教师解决,殊不知很多父母的教育作用是教师无法替代的。

(三)培养良好习惯,家校共参与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山区特殊家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校共同努力,共同参与。

1.在家里,教师可以将制作好的“好习惯,我坚持”记录本交到监护人手里,让监护人监督并做好记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得教会监护人明白,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明白榜样的力量。

2.在班级里,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好习惯,我坚持”记录本则由小组长每天记录。

3.班主任每周汇总学生在家里及学校里好习惯养成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奖罚,并把汇总情况及时向监护人包括在外务工的父母汇报,让他们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进行鼓励。

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家庭和学校双方长期合作,共同培养。一旦养成好习惯,学生将会受益终生。

三、结束语

总之,特殊家庭的学生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必须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但这部分孩子由于其特殊性,仅仅依靠教师的教导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必須加强家校合作,增强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莹莹,黄建春, 唐顺利.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体系的构建[J].好家长, 2016(34):1.

[2]尤洪平.强化家校教育合力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快乐阅读, 2016(06):87.

[3]万平,李红新.激发特殊家庭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热情的策略[J].儿童大世界月刊, 2017(09).

猜你喜欢
健康成长
把快乐留住
好好谁觉,赶走黑眼圈
抓好德育工作是每个班主任的重重之重
试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班主任的多重“角色”
综合评价伴学生健康成长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Children and media
A Mother’s Day in the hos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