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资源下大学生党员教育实践研究

2018-12-19 11:07鲍玮
教育界·下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党建工作高校

鲍玮

【摘要】当前各地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生党员进入社区教育实践活动,但也存在深度欠缺、形式单调等问题,需要高校与社区在明确共建活动目标的基础上,通过优选共建活动内容、共享活动资源、共建考核评价机制等方式,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关键词】社区;高校;大学生党员;党建工作

社区是由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所形成的,成员间具有某种互动关系或共同文化维系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随着社区建设的逐步推进,社区的资源优势逐渐凸显,利用社区资源做好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工作,是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新途径,也是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组织基础的重要方式。

一、高校与社区党建共建的实施途径

作为一个小小的社会单元,社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区党支部是国家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前沿阵地,也是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凝聚力与影响力的重要活动平台。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校开展党建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培养具有崇高信仰和正确价值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新形势下,高校与社区做好党员共建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当前,全国各地的高校与社区基层组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做好党建共建活动。

“走出去”是指大学生党员进入社区,通过挂职锻炼、志愿者等形式参与党员教育实践活动。具体而言,高校党委负责统筹协调,二级学院学生党支部具体负责,挑选品学兼优的学生党员利用课余时间进入社区进行锻炼。社区给高校提供的岗位包括书记助理、社区宣传员、普法宣传语、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员、社区情况调研员等,一般要求学生参与挂职的时间不得少于半年。同时,社区与学校还可以通过“三下乡”“进社区”等活动,组织学生党员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等知识进社区活动,做好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请进来”是请社区中的优秀党员进入高校,共建大学生党员教育实践基地。例如,可以请退休党员进入高校,参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可以请社区的优秀党员以讲座的形式,与学生分享工作经验与心得,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

二、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与社区共建存在的问题

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的高校纷纷开展了内容多样、形式多元的社区共建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党性修养,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社区党建活动欠缺深度

由于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学校基层党组织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安排大学生党员去社区参加教育实践活动。这在客观上导致了大学生参与社区党建活动的深度不够。相关调查显示[1],学生党员进社区活动的频次并不高,近73%的大学生一年进入社区参与党员实践活动的频次在1到3次左右,20%左右的大学生一年累积参与4到6次社区党员实践教育活动,仅有不到5%的大学生一年超过16次进入社区参与活动。同样的调查数据显示,近50%的大学生党员一年累计在社区的活动时长不超过10小时,仅有18%的学生一年内进入社区参与党建实践工作的时长超过20小时。这些数据充分说明,社区与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共建活动的时长与深度有所欠缺。

(二)社区共建活动内容较为单一

利用社区资源做好大学生党员教育实践活动,本意是希望通过参与到社区的实际工作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参与社区共建活动以“志愿者服务”为主,内容较为单一,形式较为单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党员在处理社区事务上能力不够,无法真正为社区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社区积极性不高,对大学生到社区参与实践教育活动并不真正支持,只将其当成完成地方政府下达的任务。有学生党员反映,去社区参与教育实践活动,除了给孤寡老人献爱心,给留守儿童送爱心外,没有更多有意义的活动了。部分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党员反映,暑假去基层社区锻炼一个月,每天只是看看报纸,最多帮助群众填填表格,非常无聊和单调,严重挫伤了学生党员的积极性。

三、利用社区资源促进高校学生党建的思考

社区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是高校开展学生党建工作非常好的实践基地。针对当前高校与社区党建活动共建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一)社区与高校明确共建活动目标

高校与社区开展党建工作的共建活动,首先需要高校与社区明确目标:以党建活动为载体,以共建为着力点,以做好社区的服务为落脚点,做好“共同管理党员、共同抓好队伍发展、共同谋求发展”这三点,达到社区与学校共赢的局面。高校天然具有科研、教学等方面的优势,但缺乏开展党员主题教育活动的社会实践平台,因此,高校要以十九大的要求为核心,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与社区做好党建工作的共建活动。社区拥有丰富的党员实践活动平台和工作场所,但在党建工作中也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党员教育管理较为薄弱,党员活动认识不到位等,正好与高校形成优势互补。因此,做好社区与高校的党建活动共建工作,需要社区与高校在共建理念上达成共识,通过搭建共建活动平台,做好学生党员的教育实践活动,也能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党建水平[2]。

(二)优选共建活动内容

高校与社区共建党员教育实践基地,需要精选活动内容,在社区与高校明确共建活动目标的前提下,做好高校与社区的党组织建设工作。例如,高校与社区可以吸取彼此发展党员时的特色,做好党员发展的建设工作。高校可以參考社区党员发展时采用的“走访模式”,充分发挥普通学生对党员发展的监督作用;社区则可以借鉴高校党员发展的流程,做好“三投票三公示一答辩”的工作。高校与社区做好党员共建工作,还应从加强党员管理的角度开展活动。例如,社区可以借助高校人才密集的优势,与高校做好沟通交流活动,搞好党员互动交流学习,做好党员结对活动,共同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教学资源,与社区一起开展党课教育、主题党日活动;社区可以为高校的学生党员实践实习提供平台,通过组织学生党员参与“科技下乡”“法制下乡”“卫生下乡”等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的一线,切实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三)共享活动资源

高校与社区要避免党员共建活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因此,高校要与社区一起共享活动资源,深入开展共建活动。要充分发挥社区的资源优势,拓宽高校的党员活动阵地。社区拥有开展党建活动的平台与场所,正好可以改变象牙塔内学生活动总是“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弊端。借助社区平台,高校可以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例如,组织大学生党员开展留守儿童的关心关爱工作;组织大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解决社区居民的实际困难。高校还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优势,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教师党员深入社区,以党课、报告等形式对社区党员开展党性宣传与教育的工作。高校还应以“建设开放的社區大学”为指导思想,通过开放图书馆、课堂教学等形式,提高社区党员的文化素养。社区则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给高校的学生党员实践提供舞台,让学生在为社区群众提供志愿服务、解决社区纷争、做好社区居民沟通服务工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3]。

(四)共建考核评价机制

做好社区与高校党员共建的考核评价,首先需要意识到考核评价的目的不是惩罚,而是保障。通过建立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提高社区与高校参与共建活动的自觉性与主动性,避免党建工作流于形式。例如,针对学生党员进入社区开展相关活动,可以通过设计《共建情况反馈表》,定期向党组织通报共建活动的实际进展情况,听取上层党组织的意见。通过填写《共建情况排查表》,及时排查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当然,高校也应当做好《大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记录表》,动态跟踪大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情况。记录表应该包含学生在社区参与实践活动的时长、内容、效果等,并请社区相关负责人撰写评语,社区党组织盖章。对于学生党员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出现的敷衍现象,在评优评先时一票否决。对于服务期满的大学生志愿者,高校与社区要做好共同的考核工作,对于特别突出者可以考虑报送市委组织部进行表彰,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结语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将“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通过“抓实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工作”,推动“两学一做”的常态化和制度化。高校要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做好高校与社区的党建共建工作,全面提升高校的育人力,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红.学校与社区党建共建现状与对策[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65-68.

[2]谢涛,江山.新形势下高校与社区共建的实践与探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5):64-65.

[3]张远芝,谷军,程卫.高校学生党建进城市社区育人新模式的调查与研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3):144-147.

猜你喜欢
大学生党员党建工作高校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高速公路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