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2018-12-19 11:09朱德有
读与写·上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学习方法初中语文

朱德有

摘要:教学,是教与学的关系。教师教的积极性,学生学的积极性二者必须统一协调,这样才有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初中语文教学时,我的教学体会和具体方法是:摆正教学心态,教师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师督促学生知识的落实巩固,教师在授课中,注重知识向课外辐射延伸。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心态;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34-0063-01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首先,转变课程观,从“文本”走向“体验”。传统的教学论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学校和教师只有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权力,而无对课程进行创造、选择等权力。此次课程改革,我们力求将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走向学生,使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即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仅是课程的传授者、接受者,而且成为了课程的主动参与者和开发者。

其次,转变教学观:从“传道”、“授业”、“解惑”走向“教学相长”,从“讲学”走向“导学”。我们现在追求的是“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师生思想、情感交融,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的课程改革,倡导改“讲学”为“导学”,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就是把学习的活动定位于与书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使教师的“教”真正让位于学生的“学”,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組织者、引导者和交换意见者。

2.提升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

2.1 坚持语文核心观和大语文观的有机统一,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统一和完整性,既要避免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惟智主义,突破传统狭隘的语文学科课程观,防止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惟语文”倾向,又要防止对其他学科的侵占或被其他学科所淹没的“无语文”倾向,这是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前提。另外,教师一定要研究新教材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意图,明确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及目标取向,确立自己的角色定位,用正确的科学的教学观指导教学。只有教师的案例设计提高了,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水平整体提高了,综合性学习的选题、活动内容等才能更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现实生活,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读、写、听、说等得到全面提高,从而真正提高综合性学习的实效,有了这个“实效”,教师、学生乃至家长都会重视综合性学习,使综合性学习进入了良性循环轨道。

2.2 采取灵活多变的学法和教法,关注学习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观者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生在感性取得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白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2.3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在于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学生自主合作的活动过程是实现这一课程价值的重要阶段,决不能轻视。另外,它是一种活化的学习,学习对象、内容、环境是“活”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手段也都是“活”的,教师和学生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和学习策略开展综合性学习,而且在开展过程中要特别突出体验学习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认识方式和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的大舞台中学语文、用语文,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和主体性人格的养成。

3.注重培养语文能力

自主学习。学生要想学有所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现代社会是文化多元、环境复杂的社会,要求人们有独立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弘扬人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激励引导。在教学中,教师一句表扬性的语言,可能激励一位学生,从而改变他的一生,也可能因为一句不恰当的评价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失去自信心。而如今的激励,已不能停留在表面,而需教师更高的素养来支撑评价。在学习《雨巷》的时候,教师肯定会给学生介绍戴望舒人生经历,因为他的诗歌语言中所表现出来的忧郁基调,与其人生经历尤其情感生活的不幸密切相关,并进而影响到他的诗歌语言基调,最终形成其感伤凄清、蒙眬婉曲的风格。之后便带领学生品读诗歌,当讲到“她默默地走近,走近 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这部分时,感知比较差的同学会产生一种幻觉,好似魂魄飘过的感觉,有些梦幻怖。面对这类学生,教师如果能够先肯后否再引导,肯定他对诗句的断层理解,否定他不联系背景的思考,那么他就会有所意识,并会自我批判。我想这样会减少一个厌学的学生,正符合课改的要求。

课程改革的深入必须要求改革原有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在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们对考试和评价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华伦中学实施“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即“学生成长记录袋”等课改课题的研究。这些改革和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课程改革的真正落实和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情感因素、审美能力和道德人格上更是有特殊功能。为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我们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学生素质教育上的优越性,在教学方法与学科素质教学乃至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的联系上作广泛的、立体的探讨,以求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贺寒冰.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J].中国学校教育,2014(03).

[2] 吴振银,吴志静.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J].新疆教育(理论版),2015(Z1).

猜你喜欢
学习方法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心得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