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忠鑫,周健红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妇产科,上海 200080
人流后宫腔残留(caused by intrauterine residue after stream of people)是人工流产手后常见的并发症[1]。临床常用治疗人流后宫腔残留的药物有米非司酮等,但在治疗剂量上,存在争议。寻求有效的治疗之法,是本文研究的目的。该院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82例人流后宫腔残留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人流后宫腔残留血hcg衰减效率的影响。报道如下。
研究对象是从该院妇产科经术前检查评估合格于该院行人工流产术,术后2周复查超声提示宫腔混合回声合并尿HCG阳性,加查血β-HCG,综合结果考虑为人流后宫腔残留患者中抽取的82例,纳入标准:①尿HCG阳性并经超声检查确诊为宫腔残留者;②拒绝清宫签署知情同意要求药物治疗观察者。剔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合并子宫感染疾病或妇科肿瘤者;③子宫畸形者;④用药随访中途中止用药要求清宫者及中途失访者;82例患者,平均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41例。常规组中,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25.16±0.88)岁。试验组中,年龄20~4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33±0.18)岁。该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应用生物统计学分析该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常规组采用米非司酮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649)治疗,空腹或进食2 h后,口服,剂量为25 mg/次,2 次/d,连服 7 d。
试验组采用 50 mg/次,2次/d,连服 7 d。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对人流后宫腔残留物直径和血HCG衰减效率的影响。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该次试验记录到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剂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宫内残留物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5;P=0.940);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宫内残留物直径为(0.63±0.11)cm,明显小于常规组(t=8.618;P=0.000)。治疗前,两组患者血β-HC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7;P=0.971);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 β-HCG 值为(179.06±4.59)mU/mL,衰减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t=4.986;P=0.000)。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对人流后宫内残留物直径以及血β-HCG衰减效率的影响(±s)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对人流后宫内残留物直径以及血β-HCG衰减效率的影响(±s)
组别宫内残留物直径(c m)治疗前 治疗后血β-H C G值(m U/m L)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n=4 1)试验组(n=4 1)t值P值1.3 3±0.5 9(1.3 4±0.6 1)*0.0 7 5 0.9 4 0 1.0 1±0.2 6(0.6 3±0.1 1)*8.6 1 8 0.0 0 0 4 2 4.4 1±1 4 1.2 4(4 2 3.2 6±1 3 9.6 8)*0.0 3 7 0.9 7 1 2 7 8.1 3±1 2 7.1 4(1 7 9.0 6±4.5 9)*4.9 8 6 0.0 0 0
人工流产术是常见的终止妊娠的术型之一,但人流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人流后宫腔残留。人流术后宫腔残留主要是部分绒毛及蛻膜组织残留在子宫内引起的。若不及时治疗,将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加大出血、宫腔感染、宫腔粘连、继发性不孕、月经量减少及闭经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近年来,随着人工流产技术在各大医院中普遍得到应用,人工流产的手术概率逐年上升,导致多次人流、疤痕子宫患者越来越多,而多次人流、疤痕子宫、子宫畸形、宫腔感染、子宫位置异常等是人流术后宫腔残留的高危因素,因此人流术后宫腔残留的发生概率较高,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考验。针对人流后宫腔残留,临床的治疗方法有二次清宫术治疗、药物保守治疗等。二次清宫术治疗,虽然能够及时止血,但属于有创操作,特别是少量残留再次清宫漏吸的可能性大,常常反复搔刮宫腔,易增加子宫内膜损伤、术后宫腔粘连的风险[2-3],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导致子宫穿孔,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临床更倾向于采用药物进行保守治疗,以免对子宫造成再一次的损伤,对于降低再次清宫术的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米非司酮在人流后宫腔残留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米非司酮是一种孕激素受体水平的拮抗剂,具有终止早孕、抗着床、诱导月经和促进宫颈成熟的作用[4-5],能够终止妊娠,软化和扩张子宫颈,通过与孕酮竞争受体,使孕酮维持蜕膜发育的作用受到抑制,促使胚囊从蜕膜剥离,对于治疗人流术后宫腔残留,具有一定的疗效[6]。针对人流术后宫腔残留药物治疗后的疗效,常采用宫腔残留物直径和血HCG衰减效率进行评价[7-9]。其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由胎盘的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最早用于早孕试验,属于临床常使用的“妊娠试验”激素,妇女受孕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显著升高,以维持妊娠,若采用人工流产术,使妊娠终止,体内的激素水平逐渐消退,则血HCG衰减效率对于流产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临床研究表明,不同剂量药物治疗疾病时,所具有的临床效果不同。本研究比较了50 mg/d与100 mg/d两种剂量米非司酮对人流后宫腔残留血HCG衰减效率的影响,以此来分析哪一种剂量米非司酮对人流后宫腔残留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结果显示采用100 mg/d米非司酮治疗的人流术后宫腔残留患者,治疗后,宫内残留物直径为(0.63±0.11)cm,血 β-HCG 值为(179.06±4.59)mU/mL,效果明显优于 50 mg/d米非司酮治疗的人流术后宫腔残留患者。与陈礼双[10]的研究结果对比,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患者治疗后宫内残留物直径为(0.65±0.16)cm,血 β-HCG 值为(174.89±4.32)U/L,效果一致。 可见,针对人流术后宫腔残留患者,100 mg/d米非司酮在缩小宫内残留物,降低血β-HCG水平方面更具有优势,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